12月1日
廣東省教育廳官網發布
“關于2023年擬申報高校設置事項的公示”
擬向教育部申報
設置大灣區大學
其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
轉設為民辦非營利性本科高校
擬更名為廣州第二外國語學院
廣東省教育廳擬申報的高校設置事項。圖源:廣東省教育廳官網
該公示表明,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及《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等相關法規,為了有效推進2023年高校設置申報工作的順利進行,經過省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的實地考察與綜合評議,目前正對擬向教育部提交的大灣區大學設立申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轉設申請等兩項事宜進行公示。公示期限定于2023年12月1日至12月7日。
公示期間,若對所設事項持有異議,請以書面形式如實向廣東省教育廳提出。若以單位名義提出,須加蓋公章;若以個人名義提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需署上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碼及聯系電話。未按要求提供信息的,將不予處理。省教育廳將對所反映的問題進行核查,并對提出者信息予以保密。
關于書面反饋意見,請務必在12月7日之前以郵寄或電子郵箱(掃描件)的形式提交。具體受理單位為廣東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地址位于廣州市越秀區農林下路72號,郵政編碼為(此處省略),聯系電話為(此處省略),傳真號碼為(此處省略),電子郵箱地址為(此處省略)。
大灣區大學
大灣區大學,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合作的產物,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創辦,以東莞市政府為主要資金支持,是一所公辦的普通高等學校。該校定位于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學,設有東莞松山湖和東莞濱海灣兩個校區。
圖源:東莞發布
今年9月25日,上午時分,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的項目迎來了全面封頂的慶典,這一盛事標志著校園建設的重要進展。此刻,工程將正式步入機電安裝、裝飾裝修等關鍵施工環節,為項目的最終完工和交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松山湖校區在建設初期,重點發展了與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緊密相關的學科,包括大科學裝置和新型研發機構的融合辦學領域。校區內設立了專門的研究院和科研平臺,旨在滿足學校辦學初期的各項需求。
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效果圖。圖源:東莞發布
濱海灣校區同時開啟運作,重點推進本科與研究生教育、產學研結合與國際交流、創新創業項目的孵化以及行政職能的執行等工作。這兩個校區共同承擔了“教學與教育”、“科技教育與產業融合”、“國際交流合作”三項核心功能。
大灣區大學(濱海灣校區)效果圖。圖源:東莞發布
田剛,中國科學院院士及大灣區大學籌備領導小組負責人,透露,該校已成功構建了一支由國際專家組成的高素質教師團隊,各學科領域的發展正穩步前進網校頭條,省級及市級科研設施也正逐步建立,學校在科教結合、產學研結合以及與灣區融合方面的特色逐漸顯現。得益于教育部的專項資助,該校與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等國內知名高等學府攜手合作,共同培養研究生超過一百名。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旗下的南國商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批準設立,并享有自主辦學權的本科院校。該學院起源于1996年7月成立的廣州市南國女子學校,并于2006年4月正式更名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2011年,學院獲得了學士學位授予權,而到了2013年,它又順利通過了省教育廳組織的自主學院本科教學質量的評估。
該校構建了外語學科與非外語學科并行推進、多學科共同成長的學科體系,旗下設有13個教學機構。目前設有45個本科專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在校學生規模接近萬人,涵蓋文學、經濟學、管理學、工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六大學科領域。該校設有12個外語專業,涵蓋10種外語語種,成為華南地區民辦高校中擁有外語語種數量最多的學府。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廣東省內尚有四所獨立學院尚未完成轉設程序。在此之前,已有十三所獨立學院完成了轉設工作,其中十二所已轉變為民辦本科院校,而有一所則計劃于2024年終止其辦學活動。
圖源:廣州日報·新花城客戶端
欄目主編:趙翰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