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國高等教育實力持續上升,眾多新興大學即將嶄露頭角,為廣大學子帶來了更多學位機會和選擇余地。接下來,讓我們來列舉一些即將成立的“新大學”,看看其中是否有你感興趣的學校。
這些新大學即將建成
中山科技大學
2019年12月,中山科技大學籌建辦公室正式成立并舉行揭牌儀式,這一事件標志著中山科技大學的建設工程正式拉開了序幕。按照既定計劃,中山科技大學的建設總投資預計將達到100億元人民幣,并將分為三個階段逐步實施。
主校區計劃在翠亨新區設立,旨在建設一所高水平的科研型大學。依托中山科技大學的籌建,中山市正致力于打造一所高水平的科研型大學,以此吸引全球范圍內的產業、資本、技術以及人才等高端創新資源的集中。
大灣區大學
大灣區大學計劃遵循“一校兩區”的發展戰略,同步在松山湖與濱海灣區域開展校園建設。預計到2030年,該校的招生人數將增至一萬名,其中長期規劃預留五千名名額;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比例大約為1:1。具體來看,松山湖校區將安排兩千名研究生;而濱海灣校區則計劃容納八千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并預留五千名長期發展名額。
2021年4月,舉行了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的奠基典禮。目前,該校區建設已正式啟動,預計到2023年,教學區的建設將完工并投入使用。濱海灣校區的一期工程計劃于2023年年中動工,并于2026年完工。整體而言,校區建設有望在2030年之前全面完成。
濱海灣校區坐落于濱海灣新區的威遠島上,占地面積約為2100畝(即毛用地面積)。該校區的一期工程計劃用地面積大約為33.34公頃,其中包括道路和市政公用設施用地,大約500畝。規劃中的總建筑面積達到16.9萬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積為14.9萬平方米,而地下部分建筑面積約為2萬平方米,這部分地下建筑涵蓋了車庫、人防設施、設備用房以及預留的實驗室。
建設用地范圍示意圖(紅色部分為一期工程)
深圳海洋大學(籌)
今年八月,深圳海洋大學土地利用規劃方案正式公布網校哪個好,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大鵬管理局對外發布了《深圳市龍崗片區(包括大鵬新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至2020年)中預留的城鄉建設用地規模使用方案(涉及海洋大學等項目的使用)》的通告。該通告中明確指出,深圳海洋大學的用地系由規劃中預留的城鄉建設用地提供。海洋大學等機構承擔了14個項目的實施,這些項目的用地總面積達到了16.2786公頃。
深圳海洋大學選址區位圖
據消息,深圳海洋大學計劃實施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層次的教育體系,打造一個完整的學術教育架構。該校在參考了國際上知名海洋大學的辦學模式與規模之后,結合深圳海洋產業的具體發展需要,計劃將學校的在校生規模設定為大約一萬名全日制學生。
為應對海洋事業及產業對人才需求重心逐漸提升的態勢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分數線,針對深圳地區海洋高端人才相對匱乏的現狀,學校在穩步推進發展的同時,初步規劃了本科生、碩士生與博士生的比例,大致設定為2:2:1。在籌備階段,學校將借助南方科技大學等合作單位的資源,自2022年起著手培養相關人才,并計劃逐步擴大招生規模,力爭到2024年,在校生總數能夠達到大約800人。
深圳音樂學院(籌)
深圳音樂學院(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目前處于籌備階段)作為深圳市政府精心規劃的“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是打造一所具有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世界級水平的高等音樂藝術學府。
學院計劃未來與粵港澳大灣區對音樂藝術高端人才的需求相契合,借助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豐富經驗,參考國內外頂尖院校的先進教育理念,旨在填補深圳音樂藝術高等教育領域的空白,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資源的共享和人才交流,致力于為國家和該區域培養具備中西音樂文化融合能力的大師級音樂藝術人才。
佛山城市大學(籌)
2020年12月,佛山市自然資源局高明分局發布了一則《關于公示的通告》,明確指出將在佛山市高明區荷城街道和明城街道的接壤地帶,啟動一所高等教育機構的建設,該機構名為“佛山城市大學”。
據相關介紹,該項目的具體位置坐落于高明區荷城街道的西側以及明城鎮的東側,占地面積達到了83.54公頃。該項目被定位為一所由社會力量創辦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院校,總投資額高達39億元,預計學生人數將達到20000人。
學校致力于培育在衛生健康醫療技術領域具備高素質的人才,其目標是為區域發展,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全省乃至全國,輸送適應未來發展趨勢的衛生健康醫療領域的高層次技術人才。此舉旨在構建灣區教育和人才的高地,提升教育配套設施水平,進而提升高明區及佛山市的整體競爭力。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澳門科技大學(中山)等
廣東大灣區目前正致力于建設多所本科院校,其中不乏知名學府,如設于東莞的香港城市大學、佛山設立的香港理工大學、肇慶的香港都會大學、中山的澳門科技大學、珠海的澳門科技大學以及深圳的香港大學等。
河南電子科技大學、鄭州航空航天大學等
河南省科技創新委員會近期舉行了第七次會議,會議內容涉及對高等教育機構布局、科研院所、學科專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分數線,以及省屬實驗室的建設、科技創新金融服務的推進和人才戰略的實施等方面。會議由省委書記樓陽生主持并發表講話,同時,省長王凱也參與了此次會議。
會議對河南電子科技大學、鄭州航空航天大學等四所院校的籌備進展進行了詳細聽取,并對《關于加速推進一流專業建設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建議》進行了深入討論并達成一致意見。會議強調,對河南省高等教育結構進行調整與優化,是促進其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此舉旨在滿足公眾對高品質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會議要求充分利用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契機,積極整合各類資源,不斷細化方案,以高標準推進高校籌建與申報工作。同時,要加快將規劃藍圖轉化為實際施工圖和實景圖。必須深化機制體制的革新,確立學校的辦學方向,彰顯其獨特優勢,集中力量提升學院實力,增強人才吸納能力,從而為打造一流大學奠定堅實的基石。會議著重指出,卓越的專業是頂尖學科與一流大學的基石。需迅速建立一套以評價為導向、課程為重心、機制為支撐的專業建設框架。對照國內外頂尖專業,優化評價指標,革新評價手段,加強評價成果的應用,以引導高校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育方法、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深化改革,全面提升高校的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標準。
除此之外,河南還有更多的高校正在來的路上
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
通過“蘇州發布”微信公眾號的消息了解,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項目建設工程的規劃已經進入批前公示階段,這一進展表明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的建設工程正逐步邁向完成。
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致力于打造一所研究型高等學府,計劃以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石進行新校建設。該校將采用小班授課和長期教育模式,將復合教育、文化傳承、學術研究、行業領導作為辦學核心,實現醫學教育與科學教育、教育與產業教育的融合,以及中醫與中藥、中醫與西醫的交匯,旨在培育具備人文精神、國際化視野的復合型、傳承型、科研型中醫藥人才。
濱州理工大學(籌)
“濱州發布”官方公眾號于6月26日傳來消息,濱州理工大學(籌)的建設進展順暢。
截自“濱州發布”公眾號
濱州魏橋國科高等技術研究院濱州綜合服務中心的常務副主任張允法表示,目前,研究院正積極推進產學研的高端項目合作,并且致力于吸引更多高層次的優秀人才來此就業和創業。濱州理工大學(籌)的建設進展順利,該校正與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南大學等眾多院校緊密合作,開展學生聯合培養項目。目前,已有聯合培養的研究生在授課及實驗項目中投入工作,同時,大學先進的化學學院、金屬材料學院等實驗平臺也在加緊籌備中。
這些高校即將更名
菏澤學院
近期,有網民在人民網的領導留言板塊上對“菏澤市是否應加大對現有高等學府的扶持力度,以促進其規模擴大和實力增強”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對此, 官方回復表示:
菏澤市委和市政府近年來對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才培養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面對地方財政的困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過多種途徑積極籌措資金,動員全市力量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全力扶持市內高校的建設與進步,實施了一系列高等教育項目工程,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首先,將高等教育的發展納入了《菏澤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之中。其次,明確提出了加快實施菏澤大學建設、學科與產業對接、高端人才吸引等十大關鍵工程。再者,旨在推動菏澤學院實現整體轉型,成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或使部分專業轉型為應用型專業。最終目標是盡快將菏澤學院打造成為菏澤大學。菏澤醫學專科學校新院區得以落成,此舉助力其晉升為本科院校。同時,對齊魯工業大學菏澤校區的教學設施進行優化升級,并擴大招生名額。此外,還積極推動菏澤職業學院與齊魯工業大學合作,實施“3+2”職業教育專本銜接培養計劃。
二是,高校基礎設施建設正按計劃穩步進行。菏澤學院三期工程的相關可行性研究及土地土壤污染狀況的評估報告均已編制完成,目前土地征收的相關手續正在整理中,并已提交至省級部門審批,其他必要的審批程序也在抓緊時間辦理。菏澤醫學??茖W校的新校區建設于2021年年底啟動,預計到2022年年底將具備使用條件。而菏澤職業學院的二期工程建設項目也即將進入最后的收尾階段。
第三,我們應積極爭取政策扶持。未來,我們將繼續努力,推動菏澤學院升級為菏澤大學,促進菏澤醫專晉升為本科院校,以及提升齊魯工業大學菏澤校區的辦學水平。這些教育領域的重點項目,我們期望能被納入省級“突破菏澤”和“魯西崛起”等政策支持目錄,以進一步推動菏澤市高等教育向更高品質發展。
自2015年起,菏澤市依托公共預算、土地出讓金、政府債券、貸款貼息、稅費減免以及融資等多種途徑,累計投入近100億元資金。在此過程中,新建和擴建了超過110萬平方米的高等教育校舍,高等教育學位數量也增加了近50000個。以菏澤學院、菏澤醫學??茖W校、齊魯工大菏澤校區、菏澤職業學院、菏澤職教園等為核心,初步構建了一個大學城。這一舉措有力地促進了菏澤市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并為該市加速人才培養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特別是必須指出,在菏澤市已經建成的高等教育機構里,包括菏澤學院、齊魯工業大學菏澤校區以及菏澤醫學??茖W校,這些學校都是省級高等教育機構。盡管如此,菏澤市并未因此而放松,依然竭盡全力,自行籌集資金,投入大量資金,全力推動這些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并致力于提升其整體水平。菏澤市接下來將遵循省、市對本地區高等教育布局和規劃的指導,持續增加對高等教育的資金投入,并持續堅定地扶持本市高校的規模擴張與實力提升,以此加速高等教育領域的進步,為培養本市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基礎,同時為推動本市經濟社會的持續高水平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力爭早日達成魯西地區崛起的戰略發展目標。
菏澤學院2022年山東普通類常規批本科錄取情況:
(上下滑動查看)
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
近期,有網民在領導留言區提出,應加快湘陰大學城的建設步伐。同時,他們還提議推動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的轉設工作,以及加快湖南交通工程學院的搬遷進程。此外,他們建議以湖南交通工程學院為先鋒,將其與其他岳高校合并,共同組建一所綜合性大學,并致力于設立博士培養點,同時促進湖南交通大學的成立。
對此,湘陰縣天鵝山大學科創城指揮部表示:
2022年7月25日,一位網友在人民網的“領導留言板”上留下了自己的意見,他提出要加快湘陰大學城的建設進度。他表達了對湘陰提升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期望,并對于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轉設事宜表示了關切。
首先,我們衷心感謝網友們對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湘陰校區項目的關注,該項目的建設進程和招生情況無疑引發了湘陰人民的廣泛關注。其次,針對一些網民由于信息不充分而對項目建設與招生工作產生的誤解,我們在此簡要作出如下說明。
湘陰縣的天鵝山大學科創城,作為湘陰縣委、縣政府實施科教興縣戰略的關鍵舉措,位列湘江新區湘陰片區三大核心區域之一,對于奪取縣域未來發展先機、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關鍵作用。該科創城位于金龍鎮中心集鎮的南部,北部以文玉路為界,西部毗鄰芙蓉大道,東部則延伸至天鵝山風景區,規劃覆蓋面積達15.62平方公里,其中生態綠地面積3.41平方公里。該期(包括啟動區及該期)的開發面積達到5.33平方公里,而下一期的開發面積則為6.88平方公里。整個項目的凈用地規模是11.2平方公里,容積率為1.6,同時規劃容納的師生人口數量為13.7萬人。為響應湖南建設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目標,遵循教育、研究、生產、城市一體化的發展路徑,我們正努力吸引眾多高等學府、科研機構以及科創類企業入駐,以此吸引各類人才聚集,并主動融入湘江科技創新走廊,同時強化公共衛生、教育、文化、商業等方面的配套設施建設。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是一所民辦的二本本科院校,其招生范圍覆蓋全國。自2019年湖南中盛教育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的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湘陰校區項目啟動以來,該項目已投入資金13.8億元,并已建成包括教學樓、宿舍、體育館、圖書館在內的約25萬平方米的設施。中盛教育對于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湘陰校區的建設以及招生和開學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學院原定計劃實施搬遷并設立分校。然而,2021年國家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教發﹝2021﹞10號)第三條明確指出,需嚴格限制高校異地辦學。該意見不提倡、不贊成高校進行跨省異地辦學,尤其是對部委直屬高校以及中西部高校在東部地區跨省辦學實施嚴格控制,原則上不予批準設立跨省異地校區。若確實有必要在省內設立分校,應由省級政府統一規劃,將其納入省內高等教育機構布局規劃中,嚴格控制分校數量,嚴格審查設立條件,并依據隸屬關系執行審批流程。對于現有的高校分校,應遵循平穩有序的原則,逐步進行清理和規范。對于新申請設立的學校,必須確保其不設立跨省的分校。
湘杏學院是湖南中醫藥大學的直屬學院。在2020年4月28日,中盛教育集團與湖南中醫藥大學正式簽訂了湘杏學院轉設的協議。根據該協議,湘杏學院預計將在2021年在湘陰設立校區并完成轉設工作。緊接著,在2021年10月19日,教育部正式發布文件,批準湘杏學院的舉辦者變更為湖南中醫藥大學和中盛教育集團,這標志著湘杏學院轉設工作的正式啟動。2022年5月,湘杏學院湘陰校區正式開展辦學地點調整的申報流程;隨后,在6月14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召開會議,審議并批準了湘杏學院關于辦學地點的變更申請;緊接著,6月15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對外發布了《關于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變更辦學地址的公示》,其中指出湘杏學院的新辦學地點位于湖南省湘陰縣金龍鎮芙蓉北路66號;再之后,6月19日,湖南中醫藥大學黨委會對此進行了審議,并得到了省教育廳的同意批復,明確了湘杏學院2022級新生將遷至湘陰校區進行學習。2022年,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的轉設工作圓滿完成,該學院已正式遷入新址。目前,學院已做好開學招生的各項準備,預計今年9月份將迎來首批新生。
湘陰縣委和縣政府將加大招商引資、引進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度。目前,中盛交通高科技研究院已經成功入駐湘陰。預計到2025年,將有5所高等院校及若干科研機構在此設立;而到2030年,我們力爭吸引大約8所科技創新型和應用型大學在此落地。為確保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2022級1350名新生能夠順利搬遷到湘陰金龍鎮進行學習,湘陰縣委和縣政府積極努力,致力于改善新校區周邊的環境。他們依照既定的時間表,對學院的供水、排水、燃氣、通訊、網絡以及電力等市政道路配套設施進行了全面升級。此舉旨在為廣大師生營造一個安全的校園教學環境,并提供便捷的交通條件,從而保障湘杏學院湘陰校區的按期投入使用。衷心期待各位朋友蒞臨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湘陰校區項目,進行實地考察與調研。
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2022年在部分省份的投檔線:
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
近期,有網民在贛州市教育局官方網站上就“贛州市內各高等職業院校及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的現狀”進行了咨詢,隨后,市教育局官方給出了正式的答復:
目前,我局正致力于推動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與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的合并轉型,旨在設立江西環境科技職業大學;同時,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正積極進行升格,成為一所職業教育本科院校。這一系列舉措旨在逐步完善我們的本科教育體系。
已收到關于咨詢贛州市內各高等職業院校及??圃盒I駷楸究圃盒5南嚓P信息,對您對教育事業的關注表示感激,現就具體事宜作出如下答復:
(一)“十四五”期間贛州市專科院校升本情況
我市共有市屬及駐市高校12所,其中包括5所本科院校和6所高職高專院校。在這6所高職高專院校中,有1所民辦高職,具體包括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屬于省屬高職)、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亦為省屬高職)、贛州師范高等??茖W校(隸屬于市屬專科)、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為市屬高職)、贛州職業技術學院(亦為市屬高職)以及和君職業學院(為民辦高職)。此外,還有1所成人高校,即贛州開放大學。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全市共向教育部提交了8所職業院校的建設規劃申請,其中包括1所本科院校和7所高職院校,目前正等待教育部的審批回復。
(二)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與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合并情況
目前,我局正致力于推動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與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的合并轉設,以成立江西環境科技職業大學。同時,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正積極進行升格,成為一所職業教育本科院校。這樣,我們正在逐步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本科教育體系。至于贛州師范高等??茖W校和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目前它們還沒有提出升本的申報計劃。接下來,我局將指導高職院校,以“三大戰略、八大行動”為核心,深化特色建設,實現差異化發展。同時,我們將推動那些被納入“十四五”院校設置規劃的項目,確保投資建設主體明確,并盡快啟動建設施工。
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 2022年在部分省份的投檔線: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 2022年在部分省份的投檔線:
川北醫學院
近期,有網民在人民網的領導留言板塊對“川北醫學院升級為醫科大學后的命名問題”進行了詢問,隨后,川北醫學院官方給出了答復:經初步決定,新醫科大學的校名將命名為“川北醫科大學”。
川北醫學院官方回復如下:
2021年5月,我校已向四川省教育廳提交了《川北醫學院關于將更名為醫科大學的事項納入四川省“十四五”高校設置規劃的申請》,并初步決定了更名為醫科大學的名稱為“川北醫科大學”。
2021年12月,南充市政府辦公廳發布了《南充市教育體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中明確指出:要推動西華師范大學申請博士學位授予資格、川北醫學院進行更名、西南石油大學(南充校區)實現高水平建設。同時,在校區擴展、土地資源供應、實驗室設施建設、學科發展、人才吸引以及創新創業等多個方面,對駐市高校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川北醫學院在2022年的新年賀詞中明確指出,要集中力量實現建設“高水平醫科大學”的目標,集中精力完成“更名為大學、建立博士學位授予資格、擴大辦學規模”的三大關鍵任務。同時,致力于構建高水平的辦學體系,調整和完善與新發展格局相匹配的學科專業體系、人才培養體系、科技創新體系,推動學校整體質量提升和內涵式發展,從而全面提升建設高水平醫科大學的核心競爭力。
川北醫學院2022年在四川本科錄取情況:
(上下滑動查看)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近期,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下屬二級學院針對學科與專業建設的工作報告會,以及2022年秋季學期的工作部署會,在仙溪校區成功舉辦。該校黨委書記駱少明親自出席了會議并發表了講話。此外,所有校級領導和中層領導干部均參與了此次會議。整個會議的主持工作由副校長曾新安負責。
在會議中,駱少明強調,我校去年成功晉升為廣東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學科,標志著學校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并成為“十四五”規劃期間的核心戰略定位。對此,我們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精準理解和把握:一是明確學校將更名為佛山大學,二是爭取成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三是堅定以學科建設為核心,全面提升學校的整體實力。
據悉,2022年4月,有網民在人民網的“領導留言板”板塊就“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更名時間”一事進行了咨詢。學院對此作出回應,指出更名升級為大學的目標已順利列入廣東省高等教育機構“十四五”規劃,并已向教育部提交了備案材料。目前,學院正致力于“傾盡全力”推進更名大學的各項籌備工作。
佛山教育在8月25日公布“十四五”規劃中指出,將依托佛科院成功入選省里最新一輪的“沖補強”提升計劃中的高水平大學建設行列(即重點學科建設高校),以此為契機,不斷推動其理工科領域的大學建設水平,并考慮將其名稱更改為大學,同時申報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2022年在部分省份的投檔線:
肇慶學院
依據肇慶市政府發布的《肇慶市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的相關通知,在“十四五”規劃期間,肇慶市將著力推進肇慶學院的擴建工程,并加速肇慶醫學高等??茖W校向本科院校的轉型。
專欄七在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全力協助肇慶學院實施“粵東西北高校振興戰略”,并加快其新校區的建設步伐,同時積極促進碩士研究生培養項目的發展以及學院向大學轉型的進程。
肇慶學院在其《肇慶學院“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的總體發展目標,即順利通過碩士學位點評估,并持續擴大碩士學位點的數量,為向大學轉型和申請博士學位點打下堅實基礎。學校致力于在2035年實現辦學水平的顯著提升,并最終達成“改大申博”的宏偉目標。
肇慶學院2022年在部分省份的投檔線: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2015年,廣東省教育廳便批準了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藥學院、廣東技術師范學院以及廣東醫學院關于更名大學的申請。
在2021年的校長新年致辭中,學院強調了持續致力于推進“更名為大學”及“申請博士學位授權”兩項重要工作的必要性。
2021年5月27日,學校傳來了好消息,官方正式批準其成為廣東省新增的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的高校。
因此,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的“申博”工作已順利推進至尾聲,2022年的新年致辭中亦明確提出了“申博”與“更名”的宏偉目標,依照當前的發展勢頭,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的“更名”進程即將圓滿完成,勝利在望!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022年在部分省份的投檔線:
廣州航海學院
2019年1月,廣州市政府頒布了《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2018-2035年)》。該規劃指出,廣州市計劃在2035年成為世界級的交通樞紐。與此同時,廣東省卻缺乏高級別的交通類高等教育機構。鑒于此,廣州市政府在公布該規劃之際,亦正式批準了廣州交通大學的設立。
據相關消息,廣州市政府擬以廣州航海學院為基石,匯聚交通領域的高等教育資源,打造廣州交通大學。該學府將由廣州航海學院、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以及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院校共同參與建設。
廣州日報報道,廣州交通大學已于2021年啟動師資招募并完成了土地征用工作,預計將于2023年正式開始招生。
廣州航海學院2022年在部分省份的投檔線:
東莞理工學院
東莞理工學院公布了其“十四五”期間的規劃藍圖,該規劃中透露,到2023年,東莞理工學院計劃實現更名升級為大學,并致力于爭取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同時力爭躋身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的行列。
東莞理工學院2022年在部分省份的投檔線:
嶺南師范學院
嶺南師范學院在其先前公布的“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學校設定目標,預計到2025年,將晉升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并力求成為省級博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單位,同時計劃更名為大學。
嶺南師范學院2022年在部分省份的投檔線:
廣東金融學院
依照廣東金融學院“十四五”規劃,該校設定了追求達到大學設立標準、力求成為國內首家金融類大學的宏偉目標,而關于更名事宜的詳細信息,還需等待官方的后續通告。
詳情如下:
廣東金融學院2022年在部分省份的投檔線:
惠州學院
在2月21日至22日舉行的惠州學院發展戰略研討會上,鵝城會議廳見證了這樣一個關鍵議題的提出:學院已將2022年定位為“申碩攻堅年”,并致力于確保2023年能夠按時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惠州學院將力爭更名為大學作為其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則是申報成為大學的關鍵前提。若惠州學院能在2023年順利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那么其邁向大學更名的步伐將更加接近。
惠州學院2022年在部分省份的投檔線: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在慶祝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成立29周年的重要日子里,該校楊副校長在其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指出:來年,深職的校慶活動有望升級為“大學”的慶典!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在部分省份的投檔線: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
佛山教育于8月25日公布“十四五”規劃,指出將推動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打造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高職院校,并努力爭取設立職業技術大學。同時,該規劃還提出要支持佛山職業技術學院擴大其辦學規模,并為其創造條件以開展高職本科教育的試點工作。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在部分省份的投檔線:
西安文理學院
近期,有網民在人民網的“領導留言板”上就西安文理學院更名為“西安大學”的問題進行了咨詢。對此,西安市教育局作出回應:依據教育部關于大學更名的規定,一個學校若要更名為大學,通常需擁有至少10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并且要有連續五屆以上的碩士畢業生。目前,西安文理學院尚不具備足夠的碩士點,學院正積極籌備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的申報工作。2023年是新一輪碩士點申報的時段,學校計劃全力以赴,努力爭取,以此為基礎,為將來更名為“西安大學”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