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24年上海高考拉開帷幕,約5.4萬名考生參加考試。在首場語文考試中,作文題目備受關注:“生活中,人們常常用‘認’來判斷事物,分清高低。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認’的理解和思考。”
多位語文教育領域的專家在點評此題時表示,今年的作文題目延續了上海高考作文強調批判性思維的傳統2024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貼近考生的日常生活,能體現考生的思維水平,對考生來說,完成作文本身也是一種心靈的成長。
“自己能否被別人認可,能否認可別人,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看到今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鄭桂華最直接的感受是,題目貼近考生生活,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和閱讀經歷凝練、反思,喚醒學生思考,從寫作中獲得成長。
在徐匯區教育學院高三語文教研員程媛看來,今年高考作文題目其實給考生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間和角度。比如,學生可以把焦點集中在“認知”這個概念本身,通過分析復雜的概念來解釋什么是“認知”;同時網校哪個好,也可以思考“認知”形成的基礎、過程,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可以進一步闡釋“認知”在我們對外界的人、事、物的判斷過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進而思考“認知”的可信度和合理性,反思自己對外界和外界的判斷、認知是否合理。
“在與這道試題不斷對話的過程中,考生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思維水平。”程淵說。
松江區教育學院高級教師陳敢也認為,今年的作文題目非常開放2024年高考語文作文,考生可以從“認可”的概念、內涵、外延、形成方式等角度進行思考。“認可”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可以放在歷史背景中去分析,也可以放在現實問題中去評判;“認可”可以作為判斷事物的依據,可以是眾志成城,也可以是有限……“按照高考作文題目的要求,考生會在短時間內對“認可”進行思考,并在寫作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和標準。可以說,寫作過程本身也是考生心靈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