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知識】
《說文解字》云:“為,隱秘也?!薄洞呵飩鳌吩疲骸鞍坠c從者,藏匿其行蹤?!辈啬?,就是隱匿自己的行蹤?!蹲髠鳌ぐЧ辍吩疲骸鞍坠由阶钥O,從者藏其尸?!本褪钦f白公生逃山自縊,從者藏其尸。
從“隱”到“隱藏”,已經(jīng)是引申義了。其實,無論是物體、動作、事件,之所以需要隱瞞,一定是因為目標太大;如果目標足夠小,就沒必要隱瞞。因此,“微”進一步引申為“小”。
那么,我們可以反過來說:不管是一個物體,一個動作莫以善小而不為下一句是什么,一個事件,如果目標足夠小,就意味著它不會被發(fā)現(xiàn)或者容易被忽略?!兜赖陆?jīng)》說:“二人合抱之木,生于一粒種子;九層之臺,起于一堆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薄盾髯印氛f:“不積小流,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薄俄n非子》說:“千丈之堤莫以善小而不為下一句是什么,螻蟻之穴而潰;百丈之室,火星而燒?!边@些都在提醒人們,不要對“小”視而不見:再大的事情,也都源于“小”,也會因“小”而行; 無論多小的事,都能成就“大”,也能毀滅“大”。
多少人看過花開,可到了春天,花卻紛紛開;多少人聽過葉落,可到了秋天,葉卻紛紛落。每天長大一點,不知不覺,孩子就成了大人;每天老去一點,不知不覺,大人就成了老人。
“微”已經(jīng)足夠小,“微乎其微”幾乎接近于“無”。《論語·先問》中有一句話,“若無管仲,吾垂發(fā)落衣冠”,這是孔子對管仲的重要評語。這里面的“微”字,其實就是“無”,但只是“若”:若無管仲,吾恐怕早已成為蠻夷了。由此可見管仲的“大”。
所謂“慎小慎微”,其實就是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不為。”(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