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芳近照。圖片由南昌田家炳學校提供
“以前我很努力,但現在身體限制了我,只能盡力而為。”9月18日網校哪個好,36歲的小學老師龔芳告訴澎湃新聞,為了教好學生,她在被確診股骨頭壞死后,堅持站著上課,至今已有10年。
龔芳是江西南昌市田家炳學校五年級的老師。小時候,龔芳因髖關節脫臼被誤診為小兒麻痹癥,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直到12歲才被確診并接受了手術。
然而手術的后遺癥在她20歲左右時開始顯現,26歲時龔芳被診斷為股骨頭壞死。
南昌田家炳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相當一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為了更好地與學生互動,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龔芳上課時依然選擇站著,哪怕站著很痛,走路都困難。她說,上課時,她和學生都很投入,就感覺不到疼痛了。
田家炳學校校長曲志告訴澎湃新聞,龔芳的工作沒有因為身體狀況而受到影響。她不僅是五年級的數學老師,還是教務處主任。這位孩子們心中的“媽媽”,常常能把差生變成優等生。她在最細微的細節中關愛留守兒童,大家都很敬重她。
龔芳在工作中(南昌田家炳學校供圖)
【對話龔芳】
患上“股骨頭壞死”,我都不敢喝水了
澎湃新聞:您被確診為股骨頭壞死的時候,身體肯定很虛弱吧?
龔芳:當我第一次聽到“股骨頭壞死”這個陌生的名詞時,感覺天塌下來了,人生一片黑暗,以為自己很快就要死了。當時我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身體很虛弱,髖關節、腰椎疼痛難忍,疼痛刺激著我的神經,晚上根本睡不著覺,為了減少活動,我連水都不敢喝。休息了一個月左右,我恢復了行走能力,回到學校工作。但那時正是冬天,腿疼得根本走不了路。
澎湃新聞:您現在身體怎么樣?還在接受治療嗎?
龔芳:我的左腿一直不方便,走路有點顛,不能長時間站立。因為手術的后遺癥,我瘦了30多公斤,以前認識的人都認不出我了,同事們也很吃驚。我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和同齡人差別太大了。據我所知,股骨頭壞死是無法治愈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更換人工關節。但人工關節的有效期只有十幾年,過了有效期還是需要手術,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手術的次數也會增加。我的身體經不起反復的手術,所以我想慢慢調整。
我太專注于課堂了,以至于常常忘記了疼痛。
澎湃新聞:常人很難想象,在這樣的環境下,您還能堅持站著授課,為什么會選擇當老師呢?
龔芳:我從小身體殘疾,上學期間,老師們都對我特別關愛,那時候我就想以后當一名老師,照顧學生。父母也為我的病付出了很多,為了不讓他們擔心,選擇當老師也是一條出路。
澎湃新聞:當一名老師很不容易吧?
龔芳:初中畢業后,我進入南昌市第二師范學校學習普通教育江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后通過成人自學考試進入江西師范學院學習教育管理專業。畢業后,我考入南昌大學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2003年畢業。之后,我在南昌市昌東鎮長盛小學教四年級,擔任教務處主任。五年后,我被調到南昌田家炳學校任教務處主任、班主任。后來,由于身體原因,我就不再擔任班主任了。
澎湃新聞:其實你的身體狀況不太適合長時間站立,那上課呢?
龔芳:學校允許我上課時坐下來,但我覺得效果不大,因為我只能走下講臺,檢查孩子們是否理解了知識。上課時,我和孩子們都很投入,我經常忘記自己身上的疼痛。
留守兒童最缺少的是愛和關懷,我想像對待媽媽一樣對待他們。
澎湃新聞: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差異?
龔芳:其實教育留守兒童并不難,他們只是缺少愛和關懷。田家炳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學生中留守兒童不少。我記得有個孩子曾經在作文里寫到:“我每天都要在一條路上站一會兒江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因為那是回家的必經之路,媽媽回來就能看見我。”我讀完后跟他談起這件事,他說“我想媽媽了”,我聽后眼圈立刻紅了。他們很脆弱,我現在也是一位母親,所以我要真心關愛他們。
澎湃新聞: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龔芳:我只是照常工作,盡力做好自己,多關心學生。以前我覺得自己是個“工作狂”,但現在身體限制了我,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但我也是一個樂觀的人,我認為自己是一個正常人。如果別人做得好,我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