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老廈門人心目中,“老輕工學校”“老學校”專業精湛,地位特殊。2016年,集美輕工業學校與福建省化工學校正式合并,定名為“集美工業學校”。
兩所老校名雖新,但已有百年歷史,培養了近十萬名人才,其中包括國漆三棵樹董事長洪杰、全國勞動模范高希書、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安錫雕代表性傳承人鄭天思等。
集美工業學校
踐行“至誠、毅、勤、美”校訓
打造扎實、拼搏、專業的
技術人才
承擔職業學校的社會職能
上周,全國勞動模范馮洪昌來到集美工業學校,與學生們分享了自己從技校畢業生成長為企業技術骨干的經歷,勉勵學生們要學好專業技能,愛崗敬業,專心致志,精益求精。
這樣的講座經常在校園里舉行,這是一所專門培養“藍領工人”的職業工程學校的良苦用心。集美工業學校希望培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國工匠”,幫助學生找到人生目標,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輸送可信賴的高素質技術人才。
2022年,集美工業學校在職業學校“高考”——全國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職組)中取得佳績。“機器人技術應用”項目三連冠,以20個國賽一、二、三等獎位列福建省第一,成為連續7年霸榜的領軍職業學校。學校以技能大賽為支點,專業教師帶隊,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
職業教育注重實踐,集美工業學校設施雄厚,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實訓室建設。
僅校內實訓基地建筑面積就達33229平方米,學校還與數百家企業合作,建設校外實訓基地,讓理論知識得到更好的運用。
學校還創新打造“一基地三中心”,即“閩南傳統工藝傳承基地、移動云教學大數據研究中心、U+創業創新中心、中德AHK培訓中心”。
其中,閩南傳統工藝傳承基地采取大師工作室與現代學徒制相結合的方式,設立漆線雕、珠繡、剪紙、惠安石雕、德化陶藝、廈門香藝、花田藝藝等大師工作室,培養閩南傳統工藝傳承人。
↑老師演示漆線雕的制作
↑珠繡大師走進課堂
↑香藝工作者學校
“張爺爺,今天我們學剪紙吧?”
“張爺爺,開始上課了……”
在海滄街道青郊村,孩子們與集美工業學校的老師們親密接觸,該校客座教授、中國剪紙大師張金成與孩子們一起“剪”花、創作出形態各異的剪紙作品,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
從2021年起,學校將與青礁村、海滄街道、廈門市文普研學教育有限公司簽訂鄉村振興校企戰略合作協議,開展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技能培訓網校頭條,共同打造生態村、文化村、美麗鄉村特色品牌。
除了剪紙,學校還提供無人機飛行、逆向設計、3D打印等培訓項目。職業學校的專業技能在田間地頭非常有用。無人機老師柴元向村民介紹了無人機在農林作業、地形測繪、消防等方面的功能。村民們說:“老師們很專業廈門集美輕工業學校,講課很接地氣廈門集美輕工業學校,對我這樣的新型農民發展很有幫助。”
學校文明之路走出廈門
助力“一帶一路”專業技能人才培養
自 2017 年起
學校依托市統戰部、集美校委會共同設立的“陳嘉庚獎學金”,免除三年學費;
學校面向“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華僑華人和港澳臺集美校友后裔招生,開設“海上絲綢之路班”,成為福建省唯一一所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中等職業學校。
校園名片
集美工業學校是廈門市教育局直屬的一所公辦職業學校,其歷史可追溯至1920年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學校商部,2016年6月由原集美輕工業學校和福建省化工學校整合成立。現為首批國家級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首批國家級云教學管理示范校、首批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福建省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福建省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廈門對臺職業教育合作交流示范校。2021年入選《福建省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A類)。
回顧過去創建文明校園成效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