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演講 2 分鐘 第一部分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許多杰出的貢獻者,他們為民族的繁榮進步奉獻了心血和汗水,創造了中華文明的光輝辭藻。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正走在復興的道路上,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其中,很多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錢學森就是其中之一。請將以上段落修改為原始內容并
偶然間,我讀到了《錢學森的故事》,這個故事給了我非凡的啟發,讓我對錢學森這位偉人深深感動。錢學森自幼聰明好學,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后來又到美國深造,成為加州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對于很多人來說,成為終身教授是夢寐以求的榮譽。然而,面對美國優厚的待遇,錢學森絲毫不動心,毅然決定回國。然而,美國政府卻一再阻撓他回國,甚至有人說,寧可槍斃他,也不允許他回國!錢學森還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在中國政府的強烈要求和世界各國的譴責下,錢學森終于能夠回到他深愛的祖國。不知道為什么,看到這里,我的眼淚已經流下來了。 錢學森的執著和赤子之心深深地感動了我!閉上眼睛,讓我們仔細想一想:一邊是經濟實力雄厚、待遇優越的美國,一邊是剛剛成立不久、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還沒有解決的中國。兩者的差距是如此之大,也許“聰明”的人會選擇美國。然而,錢學森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國。他是傻子嗎?當然不是!這就是偉人的風范!他不貪圖權勢和財富,視富豪為糞土!也正是因為如此,錢學森才被世人敬佩。他的赤子之心照亮了整個新中國!
然而,此時此刻,很多年輕人選擇出國留學,決定不再回國。有的甚至加入了所在國的國籍,全心全意為其他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我不想批評他們,也沒有資格評判他們的選擇。但我想說,一個沒有愛國之心,沒有愛國情懷,甚至可以背叛祖國的人,即使他成為數學家、物理學家、文學家,或者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也只能算是一個成功的個體,永遠算不上偉人,更談不上受世人尊重、世代流傳。
此刻,我們是這片土地未來的希望,不斷吸收知識和經驗來充實自己。當我們露出笑臉時,又該點亮誰的生活?請感受胸中跳動的那顆純潔的心!“中國”二字九一八事變演講稿,無論生死,都應永遠扎根在我們心中!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我們肩負著重振祖國輝煌的使命!努力學習,回報社會,這將成為我們人生的主旋律!
“中國人民永遠站起來了。”從我們降生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從我們背上書包開心地踏進學校大門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和新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是她哺育我們、培養我們成才。沒有她,就沒有我們!所以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和祖國在一起,懷著一顆中國心,用我們的智慧和汗水把偉大的祖國繡得更加美麗!
愛國主義演講 2 分鐘(第二部分)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在默默地為祖國做貢獻。像街道清潔工網校哪個好,他們給城市增添了新的靚麗面貌;還有撿垃圾的爺爺奶奶,他們能減少城市里的污染;讀書的人們,讓祖國的發展不斷向前邁進;發明家用他們的成果,把以前只存在于科學幻想中的東西實現了;我們敬愛的老師用他們的辛勤勞動,培養祖國的建設者,使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今天我想講的是種莊稼的農民,他們讓我……
我們都有吃有喝。看似平凡的人,卻從事著不平凡的工作。看似平凡的人,卻從事著不平凡的事業。農民是人民的衣食之源,他們看似只是種地,其實卻承擔著為祖國和人民提供糧食的重任。他們日夜操勞,為了什么?就是為了讓我們不挨餓,讓我們吃得好、喝得好。一個炎熱的夏天,我和媽媽去了外婆家。我們坐車到了外婆家,我看到外婆頂著烈日在田里除草,大顆的汗珠滴在土地上。看了之后,我也想親身體驗一下九一八事變演講稿,就大聲叫外婆。可是外婆沒有回答,好像沒有聽到我的叫聲。我跑過去,拍拍外婆的背,對她說:“我也想試試。”外婆笑著說:“這就是農民的活計,你要好好學習。” 在我的不斷要求下,奶奶把鋤頭遞給我。我拿起鋤頭后,在田里除了幾根雜草,覺得挺有意思。但很快,我便滿頭大汗,感覺鋤頭成了世界上最重的工具。真不明白他們是怎么種出這么大片的莊稼的!這時,奶奶從我手里接過沉重的鋤頭,對我們說:“你們先回去吧,我把這塊地鋤完再回來給你們做飯。”聽著奶奶堅定的語氣,看著奶奶疲憊的身軀和頭上的汗水,我不禁想起一句古詩:“太陽高照,我鋤地,汗水滴在地上,誰知道盤子里的每一粒米都是辛勤勞動的成果?”我們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耕耘,為的是祖國的繁榮昌盛,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夢想。
他們勤奮刻苦,認真負責,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和行為,正是愛國主義的具體體現。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時刻準備著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貢獻。
愛國主義演講 2 分鐘 第 3 部分
九一八事變后,日軍的皮靴踐踏了中國大部分脆弱的領土,日軍的刺刀屠殺了數十萬中國人民,滿目瘡痍、血流成河,在每一個中國人心里種下了難以磨滅的創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中日邦交正常化,中華民族的傷痛記憶逐漸淡去。兩國民間交往廣泛,如旅游、學術交流、體育比賽等。雖然主流輿論呼吁我們為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共同努力,但仍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刺痛著中國人民受傷的民族心理。日本政府無視中國人民的感受,厚顏無恥地參拜靖國神社,激起了我們的憤怒。一時間,許多報紙刊登譴責日本的文章,甚至有人公然砸毀日本商店和日本產汽車。網絡上“抵制日貨”的標語隨處可見。的確,我們應該譴責日本政府對待侵華歷史的態度和行為,但日本普通民眾對中國仍然抱有友好態度。我們混淆敵對對象,對于那些友好的日本民眾來說,似乎不太合適!
記得去年九一八紀念日那天,我在校園主干道上散步,路過日本留學生宿舍樓時,突然聽到一陣如雷般的吶喊聲,讓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只見一大群學生聚集在一起,組成愛國的陣型,高呼口號。這一幕,讓我仿佛回到了抗戰年代,感受到了那種激昂的氣氛??。心里充滿了矛盾的情緒,不知道是該加入他們的游行隊伍,還是該責怪無辜的日本留學生。這就是最高境界的愛國嗎?這就是當代大學生民族情感的正常表達嗎?我承認,這確實是愛國,但只能說是狹隘的愛國,是激進的、扭曲的民族情感。
北京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生導師樂岱云教授在談到中日民族時說:“中國人和大和民族都是頑強的民族,但他們愛國的表現形式卻有所不同:中國人是勇敢的戰士,而日本人則比較狡猾,善于謀劃。愛國是一種必要的情感,但也需要以理智為主導。”樂教授準確地指出了中日民族的本質區別,并闡釋了我們愛國表現與日本人不同的動機。正是因為我們對祖國充滿熱情,被熱血所驅使,我們有時會被情感和理智所蒙蔽,導致我們用最原始的方式向日本政府表達我們的憤慨。然而,二戰結束后,日本人也面臨著一片廢墟、很多東西需要重建的局面,但他們冷靜狡猾的性格讓他們盡最大努力重建國家,讓日本重新崛起為世界強國。 歷史證明他們在愛國主義的支持下做出的選擇是正確的,全世界都見證了日本的復興。從日本的發展歷程中,我們應該反思和感悟,重新審視我們的愛國行為。
我認為,把對民族的深切悲痛擴大為對整個大和民族的仇恨,并舉行抗議游行、抵制日貨等極端行為,不僅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也是對國家正常生活的擾亂。這樣做,一方面浪費了我們努力工作、建設國家的時間,另一方面也損害了我們在國際友人心目中的形象。我認為,理性高尚的愛國主義應該減少“勇者”的沖動,培養“智者”的冷靜,化憤怒為力量,努力把我國建設成世界強國,以遏制日本政府的傲慢。這樣做,是既利己又能兩全其美的良策。
最近,繼前不久薩科齊會見西藏問題之后,中國政府決定推遲參加中歐峰會,這在網絡上引發了“抵制法貨”的呼聲,回應法國的赤裸裸挑戰。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是應該把精力放在破壞和抵制上?還是應該認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想后者才是當代大學生應該選擇的態度。我們應該理性愛國,不把精力浪費在敵人身上,而是全力以赴建設自己的國家。畢竟,和平與發展才是世界的主題。請按照以上修改內容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