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過去時作為英語時態系統中的基本時態之一,主要用于描述過去某一時點或某一時間段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狀態。
1. 表示過去某一特定時間發生的動作或狀態
這是一般過去時最常見的用法,通常與表示過去時間的狀語連用,如()、three days ago(三天前)、last week(上周)等。
例如:She the house two years ago. 她兩年前買了這棟房子。
2. 表達過去連續發生的動作
在沒有明確的過去時間狀語的情況下,一般過去時也可以表達過去連續發生的動作。這通常需要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例如:我的朋友在中國度過了他的童年。我的朋友在中國度過了他的童年。
3. 表示過去經常發生或經常發生的動作
描述過去習慣性或頻繁發生的動作時,一般過去時通常與副詞連用,如never。
例如:圣誕節那天,媽媽總是帶我出去吃飯。
4. 與其他時態的比較
與現在完成時相比,過去時更注重表達動作發生在過去,并且已經完成,而不強調動作對現在的影響。
過去時強調動作的完成而不是動作的繼續。
5. 否定句和疑問句
在否定句中,一般過去時通常在動詞前加助動詞的否定形式“did”“didn't”,將動詞恢復為原來形式。
在疑問句中,把助動詞“did”放在句首網校頭條,并將動詞恢復為原來的形式。
例子:
否定句:這個女孩沒有玩游戲。這個女孩昨天下午沒有玩電子游戲。
問題:你去過海灘嗎?
6. 時間狀語
除了上面提到的常見時間狀語外,還有一些其他時間狀語也可以與過去時連用,如ago、last、in+year等。
例如:5年前,我們還是小學生。
7.強調已經終止的習慣
當需要強調某種習慣在過去已經終止時,可以使用“used to do”這種結構。
例如:我以前喜歡。我以前喜歡足球。(我現在不喜歡了)
2. 一般過去時的被動語態
過去時被動語態的結構由“主語+was/were+動詞過去分詞+其他”組成。其中,“was”或“were”是動詞be的過去時,表示時態是過去發生的事;“動詞過去分詞”表示被動動作已經完成。
1.肯定句:
結構:主語 + was/were + 動詞過去分詞 + other
例如:去年建了一家新商店。 去年建了一家新商店。
2.否定句:
結構:主語 + was/were + not + 動詞過去分詞 + other
例如:上周我們沒有買電腦。
3. 一般問題:
結構:Was/Were + 主語 + 動詞過去分詞 + other?
例如:是上周嗎?你上周買了電腦嗎?
4. 特殊問題:
結構:疑問詞+was/were+主語+動詞過去分詞+other?
例如:什么時候買的?電腦是什么時候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