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證監會公布了對中煤企業集團要約競購*ST新集的申請反饋意見,要求中煤企業集團對相關競購信息披露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補充。業內人士覺得,假如*ST新集與中煤企業集團重組順利,或將拉開國企焦炭重組的大幕。
一個月前,*ST新集控股股東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與中煤企業集團簽署合同,擬將其持有的占公司總股本30.31%A股股份無償劃轉給中煤企業集團。
中煤企業集團辦公廳處長姜淳在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表示,重組*ST新集,將促使中煤企業集團擁有更多的焦炭資源,也將給*ST新集帶給更專業的發展,這是一個“雙贏”的重組,符合國資委對于焦炭國企“做強做專”的規劃。
現在,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為*ST新集的控股股東,持股比列為30.31%。根據國資委的安排,上述股權將無償劃轉給中煤企業集團。完成后,中煤企業集團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國投公司不再持有*ST新集股份。
“劃轉這件事,我們只是被動的。”對于公司為什么被劃轉給中煤企業集團,*ST新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解釋,決定權不在新上市公司層面,而是由國資委作出的指示。
他覺得,劃轉應當是出于專業化管理的衡量,由于公司的控股股東國投公司主要從事投資領域,而中煤企業集團與*ST新集同屬焦炭行業。
有業內人士強調,*ST新集被劃轉對于其控股股東國投公司無疑是轉手了一個“燙手萵苣”,在焦炭行業不景氣的環境下,*ST新集不再具備良好的業績表現,國投公司已是“無心戀戰”。
受煤價下降影響國投新集集團,*ST新集業績也一蹶不振,在2014-2015五年分別虧損19.7萬元和25.6萬元,公司也被上交所推行退市風險警示,摘帽壓力很大。
*ST新集內部人士介紹稱,為了實現摘帽,公司主要進行了控制費用和減少產能,對已枯竭的新集三礦施行了取締。另外,為實現減虧,*ST新集施行了最大規模的人員分流計劃。“公司本身有3萬名職工,今年以來分流已超出1千人。”他稱,很多員工已通過提早退職和轉移安置等方式實現分流。
2016年以來,焦炭售價一路走高,交易完成后,中煤企業集團勢將會成為大贏家。
正式“過繼”給中煤企業集團的*ST新集,會在企業集團中飾演什么角色?對此,有券商剖析師剖析覺得,根據中煤企業集團原先的操作經驗,未來可能或許把*ST新集的焦炭版塊業務注入中煤能源,以完成對同業競爭的應對。而*ST新集則或將實現主業變更,發展其他能源產業。
去年6月29日,國資委關于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焦炭短缺產能工作大會上明晰強調,用5年時間壓減中央企業鋼鐵焦炭現有產能的15%左右,力爭用2年時間壓減現有產能的10%左右,使專業鋼鐵焦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煤炭一體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其他涉煤中央企業原則上退出焦炭行業國投新集集團,推動解決歷史遺留和企業辦社會問題。
這次*ST新集被劃轉給中煤企業集團,時間點正處于國企重組潮之中,外界不時推測在焦炭領域或將有更多的企業參與其中,而劃轉丑聞將拉開焦炭國企的重組大幕。
姜淳表示,在焦炭行業火爆時,一些與能源無任何關聯的國企開始涉足焦炭行業,但隨著近幾年原煤行業的市場環境惡化,有部份國企也想退出。倘若這部份國企退出,無疑將使中煤企業集團那樣的專業焦炭企業獲益,也符合國資委對于焦炭國企“做強做專”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