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會收到學弟學妹們的各種問題,其中很多問題都具有普遍的參考價值,現將這些問答精選出來,不定期以“精選每日問答”的形式在公眾號上發布,供大家參考。
(問答順序延續上期)
37、我現在在工作,想考北大法學碩士,民商法和刑法領域的案例是不是會比較少?資本市場的收入會比較高嗎?
首先,選擇律師事務所、證券公司、投行跟專業關系不大,主要看自己的選擇。學憲法、法理學等理論法學專業的學生去資本市場也不少,主要看學校的平臺和自己的條件(語言成績、實習經歷等)。北大可以給你信心,讓你有各種選擇。找工作主要看一級學科,二級學科的門檻要求很少。其次,北大的民商法其實偏理論(商法是獨立于民商法的二級學科),主要是傳統的純民法(不包括商法和公司法)。北大的二級學科最貼近市場就是商法和經濟法。
38. 民事訴訟部分是否遵循民法典?綜合卷中的民事和刑事訴訟部分是否也遵循新法?
綜合卷和專業卷早在前年就全面升級為民法典,如今已經三年多了。民事訴訟法2023年9月剛剛修訂,我們在去年就盡快完成了更新,并在微信朋友圈公布。2025版的民事訴訟沖刺講義還會不斷修改完善,融入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刑事訴訟法上一次修訂是在2018年,十四屆全國人大已經將刑事訴訟法第四次修改列入立法計劃,但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消息。綜合卷不需要關注過于前沿的問題,如果學術界有明顯的動向,我們會及時跟進。總之,我們公眾號和微信朋友圈會及時向大家講解每一次更新修訂,也歡迎大家查閱歷史記錄。
39、我有個問題,北大碩士有機會去香港大學讀LLM嗎?我之前只是大概看過這個新聞,具體細節不太清楚。想問一下讀研一年級可以申請去香港嗎?畢竟讀研二年級需要實習、畢業論文、找工作,很忙。如果讀LLM,是不是還要兩年才能畢業?在北大沒修的課程怎么辦?(注:提問者是24級剛入學的學生,入學前沒必要關注這類問題)
之前做過,性價比非常高的項目。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一個人不能同時有兩個學位,但是因為這是學校合作項目,所以可以同時拿到兩個學位,超級劃算。如果有這個打算,建議考雅思或者托福,之前這個項目對語言的要求是托福98分左右。你今年入學后的具體情況以通知為準,因為每年都可能會有變化。當然這個項目名額比較少,你想拿也不一定能拿得到,但是可以爭取一下。第一年肯定不能交換,因為第一年有必修課和有限的選修課,這些學分必須在第一年全部修完。 大部分大二出國交流的學生都會選擇推遲一年畢業,但也有少數學生可以不推遲畢業就出國交流(通常這些學生會繼續在學校讀博士,因為不需要花時間找工作或實習)。總之,如果你打算碩士畢業后就業,大二可能很難兩全其美,但當然也不是不可能,還是看人為。清華北大有很多交流機會,我們只要做好準備就行。你剛剛被錄取,去年又通過了律師資格考試,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參加語言考試。語言成績高對實習和其他可能的交流項目,甚至未來的升學肯定是有好處的。至于具體的交流項目,等你被錄取后再看吧,也許會有更好的。
40、師姐你好。去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制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指出要堅決反對和抵制西方“憲政主義”、“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等錯誤觀點。那么在復習憲法卷的時候,應該如何把握“憲政主義”這一部分呢?我有點迷茫。
你說的沒有錯,比如“司法獨立”在西方是錯誤的觀點,而中國憲法一直規定“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要注意的是,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學習憲法一方面是為了體會規范的精妙之處,另一方面也要在深刻理解國情的基礎上,著重理解憲法的基本原則。總之,不建議初學者一開始就涉及太多意識形態的因素,先從基礎開始,慢慢你的眼界就會越來越寬廣。
41.211商學院畢業,2年工作經驗,大學學過一個學期的經濟法。因為有商學院的背景,所以比較喜歡商法。未來求職方向是想在科技公司當法律事務官,或者在對應行業當專利工程師、律師。但是現在經濟環境不太友好,所以糾結是讀民商法碩士再去大學讀博士,還是讀法學碩士直接出去工作。大家有什么建議嗎?因為我學不到背景。
首先,職業規劃肯定會對專業選擇產生重大影響,需要先想清楚。如果實在想不通,那就考碩士吧,因為碩士可以攻防兼備,可以直接就業或者繼續讀博士比較方便。北大的商法和民商法是兩個二級學科,民商法是考研最差的,比較偏理論,不符合你的需求。根據你的需求,建議你考慮商法和經濟法。最后,北大的非法律類法律碩士是所有考研項目中最差的,難度很高,建議你慎重考慮。你可以看看我們關于選擇的專題問答,自己先了解一下。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者需要咨詢,歡迎隨時留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面臨人生重大決策的時候,一定要先做足功課。 快點。
42、我是否需要把朱慶余的《民法通則》全部讀完?
對于綜合考試,你不需要把教材全部看完,也沒有時間,只需要參考相關的教材和專著就可以了,對于綜合考試,我們已經為你提供了非常完整和充足的資料。
43.學長你好,其實我還有一個問題,關于學術型碩士和法學碩士,我查了一下,去年北大學術型碩士的名額都是個位數,基本維持在2個人。而且我可能對讀冷門的學術型碩士興趣不大,所以不能保證自己會很有競爭力和學習動力。這樣的話,讀法學碩士會不會比較好?
現在專業碩士競爭也很激烈,已經不是前幾年的低谷了,數據是公開的,大三學生可以對比一下公共課的成績。其次專業碩士讀博士的機會相對學術碩士少,而且專業碩士不提供住宿,也不包辦所有人的學術獎學金(每人每年2萬)。最主要的是專業碩士的考試模式和學術碩士完全不一樣,主要看你適不適合,兩者就業情況差不多。
44.請問專業卷如何拿高分?今年法律史專業卷復試看到專業卷3分數超高,但我估計最多只能考115分。我感覺法律史專業卷的重點是西方法律思想史,現在很需要有個這部分的復習方向。問題是這樣的:學長推薦的書和資料還是考的,但感覺這部分拓展很多,可能這部分有些資料沒看懂。好像有專門的專題講解C08,但還是擔心不夠,關鍵是這部分太散了,考的人那么多,又沒有統一的書講解他們的思想,擔心會有遺漏。主要原因是我不是學法律的,學習經驗不足。但也不是完全很難學。 會比法學院的學生更容易走彎路,缺少一點知識儲備基礎。如果想考超高分,專業課會難一點,尤其是法學史專業卷。也就是說如果真的去實地考的話分數不會低,但是在北大面前會難一點,因為選拔出來的都是佼佼者,別人的細節和基礎都比較好。
第一,你估計的115分沒有根據。法制史專業一直被給的分數很高,大家的分數都漲了。法制史專業已經有很多學長講的課了,你有沒有聽過其中一門?如果沒有,建議先聽課,至少要先聽一個人的課,大概20課時左右。第二,法制史專業一共有四門課,其中一門就是你剛才說的西方法律思想史(這門課也是法理學考的)。正如你所說法學專業主要學什么 具體課程有哪些,這門課可以包羅萬象,理論上所有不是中國本土的法律現象,甚至歷史、哲學、政治學的相關內容都可以算在里面。而且,在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場景、不同的老師,對西方法律思想史的關注重點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沒有一本書你想包羅萬象,因為這不是一本書能解決的問題。 市面上關于西方法律思想史的資料也是數不勝數,你可以發現內容也是千差萬別。所以,不要追求一種普適性的資料(因為不存在),我們應該追求的是針對北大考研的資料(本質上是針對具體命題老師的喜好)。第三,回到考試本身,任何考試都是要抓住考試本身的特點,所謂抓住特點就是做減法,越重要越好。你是要考北大法制史專業,所以你需要準備的西方法律思想史就是北大出題老師感興趣的。那么北大西方法律思想史出題的老師是誰?他寫過什么書?他寫過什么論文?他主要關注什么?這些都是我們這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你接下來復習的重點。第四,其實外國法制史這門課也是一樣的。 理論上,所有體系都可以作為法史的內容,這個范圍是無限的,不可能全部復習。第五,一般建議先聽課,在聽課和自學的過程中明確復習的重點,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其實對于讀法史專業的學生來說,專業卷壓力不大(差距不是太大),重點是政治、英語、綜合卷拿高分,所以總分一定會很高。加油!
45、學姐,專業課的復習計劃我也不是很清楚,能不能給個大概的政治和英語的計劃請問一下今年的復習怎么計劃?總感覺效率太低,視野不夠開闊。至于初一復習和復習,不知道該怎么計劃。
考研一共有四張卷子,每張卷子的側重點、風格以及對應的備考策略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底層邏輯不一樣,所以不能簡單套用!我們簡單展開一下:【1】政治考研,現階段要以客觀題為主,特別是需要背誦的近現代史、馬克思主義哲學部分,專項題、主觀題等到后面再背,等今年最新資料(全會公報)出來后再開始背誦。【2】英語考研的側重點在閱讀,這個根據每個人英語基礎不同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的,有的同學英語很好,可以跳過復習,有的同學可能需要從單詞障礙開始,慢慢積累詞匯,培養閱讀能力。【3】綜合卷的側重點是把握大局,忽略小細節,抓住核心點。除了民法、刑法分論是案例分析,其他題目都是背誦題。 我們提供了非常成熟和齊全的背誦材料供你操心,你不用擔心,只要按照我們給你規劃的路線走就一定不會有問題。所以綜合卷對外行人來說可能比較難,但對于我們學生來說相對簡單,你只要用心,其他的交給我們就可以了。【4】最后就是專業卷了,不同專業卷的考試風格、考試目標、準備策略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北大的專業卷受考官個人風格影響很大。首先你需要熟悉北大你報考專業的老師,每個老師關注的議題有哪些,有哪些代表性的專著和論文,最近的熱點是什么,老師們期待什么樣的答案。
其次,你可以根據上面的情況開始背誦。背誦的材料不限于教材,更多的時候是專著和論文。但其實一般情況下你不必為此擔心。我們為你提供了非常多的通過考試的學長錄制的課程,他們每個人都會完整地與你分享自己的個人成功故事,帶你了解所有需要記住的內容。所有課程也都有配套的講義。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你會對專業卷需要掌握的重點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清楚自己應該在哪些領域和內容上投入時間和精力。這樣可以讓你站在學長們的肩膀上,少走很多彎路。[5] 重點就是上面的內容,其實我們在備考指南第一期視頻公開課中已經詳細介紹過這些,建議大家觀看備考指南第一期視頻的視頻。 [6] 最后,關于如何規劃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我們備考指南的第一期視頻里已經討論過了,前幾天剛發布的每日問答里也有一位經濟法專業的學生問了類似的問題。我們給出了詳細的解答,大家也可以看看。現階段很多同學都有類似的困惑,包括我們。總之,我們可以做適當的規劃,但有時候我們無法事先預設一個完美的方案,所以只要大方向是對的,我們就會堅定地往前走,哪怕中間有幾處小小的彎路,因為每到達一個高度,眼界都是不一樣的。
46. 大四學生,我參加北大英語考試一定要通過大學英語六級嗎?如果我大二才通過大學英語四級,還有機會嗎?
四六級和考研是沒有關系的,考研對四六級是沒有任何要求的,只有研究生入學通常需要六級426分以上,而研究生考試沒有這個要求法學專業主要學什么 具體課程有哪些,不需要你提交四六級成績。同時,很多本科院校也不把畢業和四六級掛鉤,簡單來說,考研只要求你順利拿到本科畢業證和學士學位,和你有沒有掛科或者四六級通過都沒有關系。
47. 北大法學博士畢業33歲算老嗎?容易找工作嗎?
北大法學博士研究生平均畢業年齡在30歲左右,你33歲了,肯定是班里比較大的一個了。至于好不好找工作,那要看你想找什么樣的工作了。其實判斷起來很簡單,看你目標工作的招聘要求就可以了。一般來說,在高校工作對年齡要求比較寬松,有了博士學位,進入政府機關工作的年齡要求也比較寬松,基本不會成為門檻障礙。只有少數地方會要求博士畢業年齡在30、32歲以下(通常是發達地區,比如上海、浙江),大部分都在35歲以下。
48、前輩您好,我對行政法原則有一個困惑。看了蔣明安的《紅皮書》(第8版)、張建生的《現代行政法通論》和胡建苗的《24年修訂黃皮書》,發現它們對于行政法原則的體系結構都不一樣。紅皮書分為實體原則和程序原則兩部分,內容很雜亂。張建生的書分為實體原則、程序原則、訴訟三部分,相比紅皮書更加簡潔,主張依法行政原則是一切原則的“母原則”。胡建苗直接把行政法原則定義為“行政法治原則”,提出行政法原則應該是綜合性的、層次化的,也就是說他否定了紅皮書和張建生那樣劃分行政法原則的劃分方法。 我個人比較認同胡建苗的分類,覺得他的分類確實比較合理、簡潔、有操作性。他在新書中的表達也很清晰,個人覺得比紅皮書的論述更清晰。我的疑問是:1.作為北大考生,我能不能不采用北大老師教材里的體系,而采用自己更認同的知識體系(比如這里的行政法原則),這樣會不會造成知識體系的混亂或者不兼容?2.從真題來看,題目一般都是圍繞某一個具體的原則(比如比例原則、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等)來考查,而不是直接考查基本原則的整體體系知識。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可以保留自己的知識體系,只需要充分理解和熟悉學術界(特別是幾位北大老師)在論文中重點考查的單一原則?
第一,目前憲法學本質上還是一種理論法學,特別是基礎理論部分(比如您提到的原則),學界還沒有像其他學科一樣達成共識,因此不同的學者對于這些理論建構的底層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您可以理解,目前的憲法學界還處于基礎理論的爭鳴狀態。第二,您提到的所謂原則,或者劃分范疇的標準,其實并不是最重要的,目前大部分學者還是以務實的態度去推動具體的制度建設,而不是空洞的理論構想。尤其是憲法學學者們非常渴望積極融入公共治理的過程,用自己所學去為民眾與政府的良性互動貢獻力量。北大憲法學專業的老師們一直非常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勇于發聲。歷史上一些重大政策出臺的背后,也有很多北大法學院的優秀學者在堅持和努力。 第三,所以,你指出的也很有道理,我們經常圍繞公民權利和國家權力的關系來考察這些話題,無論是制度還是原則,都是與之相關的。直接用完全脫離現實的純理論框架來回答的概率很低,因為它本身沒有標準答案。第五,最后回到具體的方法論,如果你是憲法專業的考生,當然可以多學習一些其他優秀學者的理論,但是回答的時候盡量按照北大老師,特別是現在這些年輕一代的年輕老師認同的理論框架來回答,筆試的時候沒必要給自己挖坑。當然如果面試涉及到相關問題,你可以再提出你的觀點,可能會得到更多的青睞。如果你是綜合考生,你完全不用考慮這些問題,只要背誦我們給你提供的沖刺背誦材料就行了。讀多了容易把自己搞糊涂。綜合憲法總體上比較基礎。 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參加考試,未來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進入研究生院之后進行深入的研究。
49.學姐,我找不到王欣教授的論文怎么辦?
對于姓名過多的老師,我們需要使用CNKI上的“高級檢索”,使用姓名+單位的組合進行搜索(如圖)。
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