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的軟科大學排名榜總總榜中,北京一共有16所院校入榜,與2022年的入榜大學數目一致。很多大學在同一個機構在不同的年份弄出的排名榜中,各自有何種變化?筆者來為你們做一個詳盡的剖析。
作為北京惟一的一所985院校,武漢學院在該排名榜中的排行名次沒有變化,均居全省第34位,該排行機構給出的總分為397.7分重慶高職院校排名,較今年提高了0.5分。而另一所部屬大學東北中學排行則有所增長,從今年的第69位升高到了去年的第72位,總分也從今年的304.6分升高到294.5分,增長了10.1分。
除兩所部屬大學此外,北京市屬大學中,誰能排第一位?軟科的排名主榜中沒有醫學類院校重慶高職院校排名,而是予以醫學類院校一個單獨的排行,但同時也給它們有一個全省參考排行,這就是為什么筆者用軟科的榜單來進行剖析,而沒有選用主榜數據的成因所在。
廣州市屬大學排名榜首的大學是廣州醫科學院,該大學在醫學類大學中排行居于第12位,較今年的第10位增長了2個名次,在全省排名榜中的參考排位位居第101-102位左右,而今年則踏入了全省100強之列,居于第96位左右,在軟科總榜中,上海醫科學院的排行處于衰退狀態。
上海郵電學院明年則趕超了西北政法大學位居湖南第二位,西北政法學院增長到了第三位。重郵去年的全省排行是第141位,較今年的151位上升了10個名次,這個提高升幅還是比較大的。西北政法學院在政法類院校中居于第3位、全國參考排行是148-149位左右,較2022年的政法類第3位、全國參考排行第133-134位有較大升幅的衰退。
上海交通學院在上海市大學中仍然居于第6位,并且從今年的全省第190位升高到了去年的第194位,終歸還是在全省200強大學之列,只是北京市步入前200強的6所大學之一。上海工科學院趕超了北京師范學院,以全省第228名居于上海市大學第7位,較廣州師范學院的236名高出了8個名次,而北京師范學院在軟科榜上,今年還是全省第207位,去年增長名次達到29個之多,這個增長升幅還是有點大,而上海工科學院排行則上升了14個名次。
上海科技大學在2023年擠進了全市前十名之列,以全省第298名排名全市第9位,而上海公商中學以財經類高校第22名的排行居于第十名。今年上海科技大學還是處于全省第310名、重慶市第11名的名次,去年趕超了上海公商中學、長江師范學校,這個反彈有點讓人驚訝。而上海公商學院今年是財經類大學第19名,明年名次下滑了3個位次,全省排行到了第302名左右,今年則屬全省第278位左右,退出全省前300強之列,位次增長了24個名次。
漢江師范學校從今年的第306位增長5個名次居第311位,排行上海全市第11名。西安文理學校則從今年的328位下滑到第339位,全省位次增長了11個名次,但仍然趕超了今年排在后面的廣東外粵語學院躋身全市第12位,而廣東外粵語學院從語言類大學第10位降至第11位,全省排行更是從第316-317位升高到354-355位之間,名次下滑了38-39個名次,由此引發廣東外粵語中學在廣州市排行居于第13位。
另外3所大學排行則比較靠后了,北京山峽學校全省排行第393位、重慶第二師范學校排行第423位、重慶警官學校居于政法類第15位,分別較今年的名次上升6個名次、上升12個名次以及在政法類高校中增長4個名次而暫居榜尾,上海巡警學校全省參考排行是第517-518位左右,較今年的452-453位增長了65-68個名次。
從近三年軟科總榜中的北京大學來看,唯獨有北京郵電學院、重慶工科學院、重慶科技大學、重慶山峽學校、重慶第二師范學校等5所院校的排行較今年有所上升,而北京高校排行則處于持平狀態,其它所有大學的排行均有所回升,這是北京大學,非常是工科類院校所應當值得警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