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創辦具有僑鄉特色的教育學院,江門教育學院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這個想法是針對僑鄉普通教育現狀而提出的。據統計,截至去年底,江門市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僅為31%,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僅為35.7%,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別為40.98%和47.95%)。無論是基于對中學教師學歷的要求,還是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需要,僅江門、陽江一地初中教師缺口就達6505人。同時,僑鄉經濟近年來呈現高速發展勢頭,與僑鄉中學教師短缺、學歷合格率低形成鮮明對比。 而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在家鄉投資興建中學的高漲熱情,使這種對比更加突出。面對這一切情況,江門教育學院自成立以來江門教育學院在那里?怎么樣?,就肩負著繁重而艱巨的任務:一方面要為僑鄉培養更多合格的中學教師,另一方面要為區域經濟的騰飛盡心盡力地培養各類人才。對此江門教育學院在那里?怎么樣?網校哪個好,江門教育學院領導班子提出了用15年時間、分三步走辦好教育學院的設想。第一步,用5年時間(1984年至1989年),建基礎、搭框架、打基礎。即建立必要的教學條件,有校舍、運動場和必要的教學設備,有一支合格的教師隊伍;按教學計劃開設全部課程和必要的實驗,建立各項規章制度;保證正常的經費; 逐年改善教職工的生活福利;每年以全日制學生600人、函授生1500人、行政干部短期培訓班100人的規模辦學;初步美化、綠化校舍環境;等等。江門教育學院領導班子有這個荒唐的想法,并且一干就是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