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全省文科第一名,對很多考生來說都是一件開心的事,一般都會考上清華、北大。不過,對于江蘇省文科狀元來說,今年有點難。在江蘇高考錄取細則下,清華、北大也表示“按細則錄取,不做特別錄取”。這引發了民眾對江蘇高考模式的思考。
隨著2020年高考逐漸落下帷幕,2021年江蘇省實施的新高考受到廣泛關注。這也意味著,江蘇省自2008年以來實施的“3+2”模式也在今年結束了使命。事實上,江蘇省自1994年以來已經進行了6次改革,包括明年的新高考。這6次改革也讓每一位考生每隔幾屆就體驗到面對新高考的狀態。
江蘇高考六次改革帶來了什么?
雖然2014年新高考就啟動了,但那一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我國新高考改革就此啟動。
不過,在新高考之前,江蘇省已進行過多次高考改革,近26年來,所有改革均針對科目組合進行調整,這也是社會各界對此次改革的關注焦點。
1994年至1999年,江蘇省實行高考“3+2”模式,即語文、數學、英語為必修科目,文科生須選修歷史、政治,理科生則須選修物理、化學。
2000年以后,實行“3+小綜合”制,即文科除語數英外,還要考政治、歷史、地理等科目的綜合試卷,理科則要考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的綜合試卷。
兩年后,江蘇省將小綜合模式改為“大綜合”模式,即將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合并成一張大綜合卷,這也是江蘇省高考首次不區分文理科。
這一舉措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江蘇高考模式,因為六門科目被放在一張試卷上網校哪個好,學生可以直接選擇。然而,一年后,也就是2003年,該制度又被“改進”為“3+1+1”。“1+1”的概念意味著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和歷史中選擇兩門科目,讓學生在文科和理科之間進行選擇。
五年后,江蘇開始實行一直維持至今的“3+2”模式。江蘇的“3+2”模式很特別,大學錄取的參考分數線是“3”:語文、數學、英語。同時還要參考兩門選修課的成績。如果三門科目分數都很高,但成績達不到要求,就只能看名校了。
2021年江蘇高考考生將面向全國考試,也將實行“3+1+2”模式。
江蘇新高考模式
江蘇省新考改方案于2018年正式發布,將從2018年入學的高中生開始實施,這意味著2021年將正式實行高考。廣東、湖南、河北、湖北、福建、重慶、遼寧等8個省份也同時發布了高考改革方案。這8個省的方案基本一致,均實行“3+1+2”模式。
“3+1+2”模式包括統一考試(3)、必考(1)、選考(2)。統一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采用全國統一考試卷,每科150分,共450分。必考科目為物理、歷史,按總分100分計算應考成績。選考科目為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考試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作為高考統一錄取的依據,按等級制計分。
填表方式與其他省份不同
許多省份的新高考采取了“專業+學院”的方式,如山東省由學院第一、專業第二改為專業第一、學院第二,普通志愿增至96個;而江蘇省則采取了“學院+專業組”的平行志愿方式。
所謂的“學院+專業組”并不像原來的“學院+專業”,而是相當于兩者的結合,這也是根據學院的特點而定的,各學院根據自己的情況,把相近的專業或者選修要求相同的專業放在一個專業組里,比如北京大學江蘇高考模式,北大+專業組1是首選,北大+專業組2是另一個選擇。
同時,江蘇2021年將合并本科招生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只招本科生!這對于填報申請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從最初的文理科分開,到綜合考試,再到文理科自選,從這些年的改革來看,江蘇省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曾有一篇題為《從此再沒有“江蘇卷子”》的文章,也勾起了不少江蘇考生的感慨,“再見了,江蘇高考,再見了,我的青春”。
不管怎樣,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了,對于明年即將參加高考的學子來說,這又將是他們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