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新華社記者 沈宏 攝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慶節慶祝形式幾經變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1950年至1959年)中國閱兵幾年一次,每年國慶節都舉行大型慶典和閱兵儀式。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根據勤儉建國的方針中國閱兵幾年一次,決定改革國慶制度。此后,1960年至1970年,每年國慶節都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集會和群眾游行,但不舉行閱兵儀式。
1971年至1983年,北京每年10月1日慶祝國慶,舉行大型游園會等慶祝形式,沒有舉行群眾游行。1984年,即國慶35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行。此后的十年,國慶都采用其他慶祝形式,沒有舉行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即國慶50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行。這是20世紀新中國最后一次盛大的國慶慶典。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慶期間共舉行過14次閱兵,其中,1949年至1959年共舉行了11次,1984年國慶35周年、1999年國慶50周年、2009年國慶60周年共舉行了3次。
國慶節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個特征,它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并變得尤為重要,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象征,體現該國的國家制度和政治制度。
國慶節這種特殊的紀念方式一旦成為一個新的、全民性的節日網校頭條,就承載著體現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節的大規模慶祝活動也是政府動員力、號召力的具體體現。展示實力、增強民族自信、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是國慶節慶祝活動的三個基本特點。
開國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