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四川的“新高考”正式來了。
就“新高考”的變革而言,眾多家長可能已經有所了解,例如取消文理科之分。然而,鑒于“新高考”這一名稱,其帶來的影響并非僅限于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而是會貫穿整個高考錄取過程。
在高考成績評定過程中,某些科目采用等級制進行換算;填報志愿階段,各高校會依據所設專業提出對考生科目成績的具體要求,同時,考生的志愿填報將采用“學校名稱+專業組合”的形式。
在這種形勢下,我國高校的招生錄取方式將面臨何種調整?哪些調整對于考生及家長來說至關重要?成都商報教育頻道的記者針對這一問題,與四川地區五所知名高校招生部門的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
四川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 廖愛民
考生選擇的余地將更大,被調劑的風險降低
高校應更明確人才培養的定位,更精準地選拔人才
四川大學招生辦公室的副主任廖愛民指出,新高考《方案》強調了物理和歷史這兩門基礎學科的重要性,以及高校在選拔人才時的基本標準,并引入了“3+1+2”的考試模式,取消了文理科的劃分。這一系列的高考綜合改革舉措,也將對高校的人才選拔工作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在探討未來高校招生競爭的趨勢時,我們可以預見,學科與專業在招生中的重要性將逐步提升。
就整體來看,廖愛民表示,《方案》亮點頗多。
首先,在設置首選科目方面,物理作為自然科學的基礎課程,歷史則是人文社會科學的根基,這兩門學科均能為學生今后在高校學習相關領域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時,它們也有助于高校根據不同專業需求培養專業人才。因此,設立首選科目不僅能夠確保物理和歷史課程的選考人數,還能有效保障高校各專業招生的質量。
再者,學生可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這四門可選考試科目中挑選兩門進行學習,這樣一來,原本的兩種科目組合擴展至十二種,使學生能夠在眾多科目中自由挑選,同時也有助于他們實現全面而個性化的成長。
此外,《方案》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即實施了“院校專業組”的志愿填報方式。這種方式大致是將滿足相同選考科目要求的多類專業組合成一個集體,一所學校可以設立多個“院校專業組”,并且以“院校專業組”為單元進行投檔和錄取。他進一步解釋說,這一舉措意味著每所高校不再只有一個提檔分數線,而是擁有多個提檔分數線。因此,考生在滿足選考條件的前提下,可以先選擇專業組,接著在所選組別內挑選具體專業,這樣一來,考生可供選擇的空間將更加寬廣,同時,被調劑的可能性也會相應減少。
此外,對于“院校專業組”的志愿填報方式,它亦促使高等學府在專業組設置上追求更加科學和合理的策略,同時,高校需更加清晰地界定人才培養的方向,以及更加精確地挑選優秀人才。
在高考綜合改革的背景下,本科人才的招生與教育培養方向也將經歷相應的調整。在這一改革中,高校被賦予了自主決定專業選考科目的權限,并且鼓勵它們根據各自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深入探討本校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對高中生學科專業基礎的具體需求,并針對每一個具體專業制定相應的選科標準。他強調,作為招生的核心力量,高校必須持續審視并更新其招生觀念,同時增強招生水平。應強化教學革新與招生選拔的協同,并制定出兼具“學校特色—學科特色—專業特色”的招生錄取策略。
電子科技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 林鵬
考生可選擇的專業將更多、更精確
改革對校內轉專業影響不大
電子科技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林鵬對四川2025年即將全面推行的大學入學考試綜合改革持肯定態度,他指出,這一改革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和進一步保障社會公平,而且還將完善一個公平、科學選拔人才、監管有力的大學招生考試體系。
以志愿設置為例,傳統模式是以單所學校作為志愿填報的基本單位,每所學校之下可填報多個專業志愿以及是否接受專業調劑的選項。然而,在高考綜合改革之后,志愿填報將主要采取“院校專業組”的搭配方式。
林鵬指出,所謂的“院校專業組”是指將一所院校中,那些對選考科目要求一致的專業進行整合,形成一個集體。這樣的組內可以包含不同數量的專業。一所院校可以設立多個這樣的“院校專業組”。投檔錄取時,是以“院校專業組”為基本單位進行的。雖然各個專業組之間是平行志愿,但它們之間仍存在一定的錄取順序。
理論上分析,考生需在物理與歷史兩門課程中挑選一門,隨后再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門課程中挑選兩門,如此一來,總共有12種不同的組合方式。然而,林鵬提及電子科技大學時指出,鑒于該校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因此學校可能更傾向于“語數外+物理+化學+其他”這一組合,其數量可能會相對較多。
林鵬指出,采用這種志愿設置方式有哪些益處?他認為,“院校專業組”這一設置具有雙重優勢,其一是有助于學生實現多元化的發展與成長。總體而言,這種設置對學生多樣化成長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可依據個人志向、興趣點、自身特長等要素,結合對各個學科的個人喜好來做出選擇。在改革之前,一個志愿只能填報6個專業,但現在的“院校專業組”中包含多個專業,這使得考生能夠填報更多、更符合自己需求的志愿。
此外,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高校能夠通過恰當地設定招生時對選考科目的要求,從而增強人才選拔的精準度和實效性,確保選拔過程更加科學和公允。
高考綜合改革實施后,學生入學后是否只能在本錄取專業組內進行專業調整?林鵬指出,通常情況下,各高校均設有相應的專業調整規定,就目前情況來看,這一改革對專業調整政策的影響并不顯著,“在專業調整方面,高校并未對學生僅限于在同一個專業組內進行轉專業作出限制。”
林鵬指出,針對2022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四川省的高考綜合改革措施將正式施行。學生們需盡早確定個人感興趣的科目,并關注目標院校對選考科目的具體要求。此外,電子科技大學也將及時向社會公布其詳細的招生計劃。
四川農業大學招就處處長 杜彬
專業建設趨勢將進一步加強
高校綜合實力競爭轉化為高校+專業的競爭
四川農業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杜彬指出,總體而言,“新高考”的改革對高等學校的招生工作帶來了顯著的影響,這無疑是一次既有機遇又有挑戰的變革。然而,盡管變化多端,其根本宗旨并未改變,仍舊聚焦于高校的整體實力、專業能力及其競爭水平。顯而易見,在“新高考”的大環境下,高校專業建設的步伐將不斷加快,而各高校在招生專業上的優勝劣汰也將成為必然趨勢。
杜彬向紅星新聞透露,目前高校間的綜合實力較量正逐漸演變為高校與專業綜合實力的較量,考生們以往所依據的高校排名也將逐漸轉變為專業(專業組)排名。展望未來,各高校在各省的調檔線將逐步演變為各高校與專業(專業組)在各省的錄取線(調檔線),而高校的專業排序實際上就是所有專業的綜合排序以及專業錄取分數的排序。這也預示著,為了吸引高素質的應考者加入,各高校必須強化學科專業的構建,增強專業的質量和特色,擴大專業的社會影響力,這涉及到諸如專業排名的提升、一流專業的打造、專業認證的獲得以及合作辦學的拓展等明顯成效的指標。
與此趨勢相呼應的,是川內高校近年來早已啟動的一系列專業整合舉措。西南交通大學將79個本科招生專業精簡合并為58個,四川農業大學亦在上一年度暫停了6個本科專業的招生。總體而言,這些舉措旨在優化專業布局;它們旨在適應時代發展和市場需求,整合各高校的特色與優勢,進而優化專業結構,提升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并推動一流專業的建設。
在四川“新高考”政策實施之時,一些聲音提出疑問:這種選考科目的限制是否會對未來考生的數量以及專業的配置帶來不利影響?杜彬對此進行了解釋,指出早在2018年,教育部便發布了關于選科科目的“指引”文件,用以規范高校招生選考科目的設置。四川農業大學等高校在近年來的本科招生工作中,均嚴格遵循這一“指引”,并結合各自的專業發展狀況和人才培養目標,提交了相應的本科招生選考科目要求確認表。具體而言重慶大學錄取分數線2021,這些高校在制定選考科目要求時,始終堅持人才培養質量需求與生源質量優先的原則。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專業組招生錄取的模式愈發顯著。杜彬指出,這一趨勢對考生和高校都帶來了不少積極影響。首先,考生擁有了更多的錄取機會;其次,這一模式有助于緩解考生在填報志愿過程中的焦慮和困難。杜彬指出,對于高校來說,專業組設置模式首先有助于院校維護冷門學科,為這些學科提供了成長的時間和空間;其次,這種模式還能保障高校整體的生源質量,有效避免了某些專業生源質量出現極端波動的情況。
成都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 孫亮
考生專業意愿表達更明確
高校與學生的匹配度將進一步提升
成都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的副主任孫亮在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透露,《方案》中透露了諸多信息:四川省決定從2022年開始推行高考綜合改革,預計到2025年全面實施,屆時將建立起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體系,并完善一套能夠促進公平、科學選拔人才、監督有力的招生考試機制。
首先,需完善高中生的全面素質評估體系。各高校需依據人才培養的需求及學校自身的辦學特色,制定一套科學且規范的學生綜合素質評估實施辦法,并在事先向公眾進行公布。同時,將學生的綜合素質評估結果作為招生錄取過程中的關鍵考量因素。
孫亮強調,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對現行統一招生錄取機制的重要補充,更加重視高校的教育特色以及考生的全方位素質提升。若考生在考試中表現不如預期,高校能夠借助高中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辨別出更為出色的學生。在相同條件下,尤其是在進行專業調劑時,通過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可以更有效地與學生的專業選擇相契合。
《方案》明確指出,在普通高等學校的統一考試招生過程中,將按照物理和歷史兩個學科類別,分別制定招生計劃、劃定分數線以及進行投檔操作。錄取工作將分為本科和專科兩個不同的階段依次進行。
學生可自主挑選高考科目,這一做法有助于他們發揮自身特長,規避不足。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將個人擅長的學科與未來職業規劃緊密相連,從而更充分地滿足他們對專業領域的興趣追求。
《方案》進一步指出:除了預先設定的錄取批次之外,考生的志愿填報將采用“學校與專業組合”的形式,并且將執行一種統一的平行志愿投檔與錄取機制。
孫亮指出,采用“院校+專業組”的投檔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志愿填報,更有效地迎合考生的專業偏好和職業規劃需求。尤其是對于需要調整志愿的考生來說,被調劑至完全不感興趣專業的可能性顯著減少。
此外,采用“院校+專業組”的志愿填報方式,促使高校需強化學科專業的建設,并清晰界定人才培養的方向,同時科學合理地配置專業組設置。如此一來,考生在專業意愿上的表達將更為清晰,進而使得學校與學生的契合度得以顯著提高。
成都工業學院學生處處長 徐梅
考生應盡早、慎重考慮選考科目
高校需更新招生理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成都工業學院學生處負責人徐梅指出,在“新高考”制度下,考生們需要應對的包括科目挑選以及錄取機制上的調整。自2022年起,四川省的普通高中將啟用新的教學用書。到了2025年,參加高考的學生們將迎來“3+1+2”的新高考模式。這一模式取消了文理科目的劃分,考生的總體成績是由全國統一高考科目得分和高中階段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得分兩部分組成網校頭條,總分為750分。可選的考試科目涵蓋了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多個領域。考試涉及的是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各學科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必修與選擇性必修的教學內容。同時,普通高等學校的統一招生錄取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由原先的文理科劃分轉變為按照物理和歷史兩個學科類別分別制定招生計劃、劃定分數線以及進行單獨投檔。此外,在“院校專業組”的基礎上,采用平行志愿的方式進行投檔,但提前批次及特殊類型招生除外。投檔錄取體系按照不同級別劃分,而非劃分具體批次,同一級別內則是依據考生的總體分數,在特定時間段內分階段進行選拔。各高校在錄取過程中,將依據全國統一高考的分數、高中階段學業水平測試的成績,并結合學生在高中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來選拔最優秀的考生。
考生及家長需留意,選科差異將直接作用于考生的未來職業道路。徐梅老師進一步闡述,考生在高考前選擇的科目,將直接限定其高考志愿中可報考的專業范圍。因此,考生在選擇科目時,需綜合考慮國家的發展需求、個人的興趣與專長、高校招生的科目要求以及高中學校的辦學條件。學生在高二階段需選定考試科目,高考報名前可對所選科目進行調整,但高考報名截止后不得再行修改。她強調,考生需特別留意,對選考科目應深思熟慮。選定科目后,學生將開始學習該科目的選擇性必修課程,若之后更換學科,先前所學的課程將難以補齊。因此,考生與家長需從高中起始階段便著手,對各大高校的學科和專業配置進行深入探究,清晰掌握招生專業的選考條件,同時了解目標專業未來的就業趨勢。在選科過程中,需全面考慮各種相關因素,做出科學決策,力求減少學科變更的可能性。
徐梅強調,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進重慶大學錄取分數線2021,我國高校在本科人才的招生與培養方面也必然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在“新高考”模式下,學生不再進行文理科劃分,錄取的考生在物理和歷史這兩門必選科目之外,還可以選擇不同的組合。因此,高校必須更新招生觀念,改革人才培養策略,并增強招生實力。強化教學與招生改革的協同,整合國家發展策略、社會需求、學校特色及教育培養宗旨,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深化專業內容建設,培育更多國家級及省級的頂尖專業。此外,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健全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專業轉換等制度支持;精煉課程體系,鞏固學生學術根基;革新教學組織模式,確保個性化教學得以實施。
紅星新聞記者 劉珂君 李宇欣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