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周富軒,生于1968年,男性,擔任講師職務,學歷為本科,現供職于江西師范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管理辦公室,擔任副職。
主任,從事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教育教學管理與研究工作。
于莉,生于1984年,性別為女,擔任研究實習員一職,擁有碩士學位,專注于從事大學文化素質教育相關工作。
整合資源著力打造大學生素質教育平臺
——江西師范大學文化素質教育平臺建設實踐與探索
周富軒于莉
(江西師范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管理辦公室,南昌)
摘要:大學在素質教育方面資源相當充沛,然而由于負責教育活動的部門眾多,導致資源分布較為分散。因此,如何提高這些資源的利用效率,便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效利用教育資源,構建教育協同力量,以更佳的姿態服務于學生素質教育的推進,這一議題極具研究價值。江西師
范大學秉承全新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素質教育給予高度重視,致力于對教育內容進行系統化設計及構建,特別注重……
在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中江西師范大學素質拓展網,我們致力于整合第二課堂的教育資源,通過長期的堅持與探索,已成功構建起一套獨特的體系。
一課堂有機結合的大學生素質教育格局。
[]
文化素質教育涵蓋了人格的塑造、道德的培育、知識的積累、誠信的樹立、責任的承擔、法律的遵守以及公民意識的增強等各個方面。
教育領域的一個綜合體系。為了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1998年4月,我國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
《關于強化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指導意見》(高教司第21號文件)明確指出,大學生的基本素養需要得到重視和提升。
思想道德、文化、專業以及身心等方面的素質均應得到重視,特別是文化素質,它是構成這些素質的基石。對此,我們必須有清晰的認識。
高校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在諸多方面都受到了點的深刻啟示。這一啟示源于全國范圍內高校長期且廣泛的探索與實際操作。
大家普遍認同,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關鍵途徑主要包括:首先,通過第一課堂的專業教育;其次,還有其他多種方式。
無形的影響下,學生們的文化素養得到了顯著提升。二課堂舉辦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校園的人文環境充滿魅力,而濃厚的文化氛圍更是對學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下,學生們實現了自身文化修養的提升以及多種能力的塑造。這種教育的影響,
通常,這項工作的執行是由學校的各個部門共同負責的;然而,若缺乏自覺的理念引領以及有計劃的系統性設計,
構建過程中,此類教育資源常會出現重復執行的現象,亦或是在執行階段,因某些教育內容的缺失而導致……
針對片面教育,我們注意到,在第一課堂的專業教育實施過程中,其組織與執行通常具有較明確的計劃性。然而,在第二課堂的開展上,我們亟需探討如何提升其計劃性與系統性。
何謂特色與教育指向?這成為江西師范大學在全面推行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計劃時著重思考的核心問題。
探討與深究的一個議題。江西師范大學依托大學生素質拓展這一平臺,在整合第二課堂教育資源方面,
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與鉆研,我們成功構建了一個將第一課堂與大學生素質教育有效融合的新格局。
第二課堂構成了高校教育教學體系的關鍵環節,它涵蓋了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與能力的全面鍛煉,同時,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
拓寬的途徑,它充當著課堂與社會融合的關鍵橋梁,同時也是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技能的關鍵紐帶。
相較于第一課堂,該平臺展現出更豐富的延伸與拓展特性。在大學中,第二課堂的作用在于強化第一課堂中的學科課程學習。
綜合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在實踐和創新等多領域的綜合能力,同時也能夠點燃大學生的創新火花,喚醒他們內在的創造潛能。
學生的潛能,對于大學生能否成才起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第二課堂,作為提升大學文化素質的關鍵渠道,近年來,
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第二課堂的職能,不斷強化第二課堂的建設力度,全面整合了校內各類資源,
經過長時間的摸索與實施,學校構建了一套完善的第二課堂教育模式,并以此為基礎,致力于打造校園特色教育。
內文化素質教育平臺。
一、確立鮮明的建設理念
的特點,即注重全面發展、鼓勵創新思維以及強化實踐操作技能。
第二課堂的構建理念在于,秉持著促進學生全面素質提升的核心目標,著重于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140
能力。
二、完善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
(一)制度機制
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學校充分考慮實際情況,陸續頒布了一系列規章制度、指導意見和實施辦法。
必須執行《江西師范大學第二課堂學分管理實施細則》,同時,《江西師范大學鼓勵學生參加省級以上活動獎勵辦法》亦應得到推廣。
《江西師范大學學生獎勵辦法》、《關于江西師范大學提升和優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意見》、《江西師范大學》
《大學生科研立項執行細則》、《江西師范大學科研基地學生管理規范》、《江西師范大學針對學生科研的相關規定》等文件,均對大學生科研活動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和要求。
關于執行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項目的建議、《江西師范大學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證書執行細則》《江西師范大學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實施方案》等文件,已正式印發。
《西師范大學學生社團管理條例》等文件的出臺,進一步凝聚了共識,確立了各自的責任,增強了協作,依托科學的方法,實現了管理工作的規范化。
的制度體系保障學校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組織機制
學校陸續設立了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管理機構、青年學院以及大學生素質拓展中心。
展覽中心、學生活動中心、職業培訓中心、創業指導中心、文化藝術培訓機構。
多個組織機構承擔了學校學生第二課堂相關工作的實施任務,并各自負責一部分,共同構建起了一個完整的組織架構體系。
(三)保障機制
學校對第二課堂建設的資金投入給予了高度重視江西師范大學素質拓展網,不僅在經費上給予了充分保障,還在活動場所和指導團隊建設上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
贊同。在資金支持方面,不僅為相關部門的日常運作提供了專項資金,還特別為那些規模較大、影響力較強的項目給予了額外的資助。
眾多重要的經典活動,包括“挑戰杯”競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藝術展示活動以及大學生學術課程。
在項目啟動和結束階段,均分配了專項資金以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針對活動場所的構建,學校給予了高度重視。
青年文化廣場已建成,青年文化長廊也已落成,大學生活動中心投入使用,社團活動室亦然,學生科技訓練基地亦宣告完工。
在校園內設立,同時在學校官方網站上創建了“紅場論壇”,并搭建了“江西師范大學素質拓展網”等特色平臺。
陣地之外,學校另有規定,即所有教學場所及資源在不妨礙課堂教學的前提下,應優先提供且不收取費用。
該活動主要面向學生進行課外學習。在此過程中,學校不僅明確提出教師應積極參與,還大力倡導他們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拓展教學指導。
為促進教育活動,我們制定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包括將教師指導第二課堂活動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量納入考量。
門獎勵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活動或競賽取得突出成績的指導老師等。
(四)評價機制
學校在三個關鍵層面全面優化了評價機制。首先,針對第二課堂學分進行了系統評價的改革;其次,對第二課堂的三大領域進行了細致的評價調整。
各個模塊(包括創新研究、社會實踐、藝術教育)均按照第一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學分評定,并設定了清晰的
該生的導師、教學方案、課程內容與目標、教學記錄等,均采用積分制進行管理,構建了一套健全的評估體系。
建立了一套針對二課堂學分的教學管理及評估體系。同時,積極推動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認證工作,學生只要參與了第二課堂的相關活動,便可以獲得相應的認證。
經過學院、學校以及更高一級的認證機構嚴格審查,相關信息將被錄入至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展證書,并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一同存檔。
綜合展示學生在校期間綜合素質的提升狀況。一方面,實施學生評價體系,關注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參與度。另一方面,推廣學生自我評估制度,評估他們在第二課堂中的表現。
況列為學生的操行評定重要內容和優秀學生評選的重要指標。
三、構建三大學分課程模塊
學校旨在強調第二課堂在創新思維和實踐技能培養方面的作用,因此特別設立了一系列創新研究和社會實踐項目。
實踐、藝術教育以及相關課程模塊被納入考量,且每個模塊均被賦予共計3個畢業學分的學分值,特別是創新課程部分。
每個模塊,包括社會實踐模塊、藝術教育模塊,均設有1個學分。這些模塊的課程被細分為多個類別(具體可參考圖一)。
為了讓學生能夠方便地學習和積累第二課堂的學分,我們實行了學分點的累積制度。在這個制度下,學生需要積累到10個學分點,才能完成第二課堂學業認定。
學分分配遵循一定規則,參與活動可申請相應學分。學生依據活動性質和級別,可累積1至數個學分。
為了激勵學生們在各類競賽中勇奪佳績,實現卓越表現,學校特設立10個學分點。這旨在促使學生在積極參與各類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還能在學業上取得顯著成績。
根據參與者的身份和所獲獎項的級別,可以依次累加不同的學分。此舉旨在增強對這三個學分體系的強化。
學校對課程管理進行了專項規定,特別設立了第二課堂學分學業檔案,并將之與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認證相融合,確保每學期的教學活動得以有效記錄與評估。
141
期對第二課堂學分進行登記、認定。
學術論文類 假期社會實踐類 音樂類
科學制作類 公益社會實踐類 美術類
知識技能競賽類 社團社會實踐類 舞蹈類
學術講座類 文學類
創業教育類
創新
[]
課程
模塊
1 學分
其它項目類
社會
實踐
課程
模塊
1 學分
其它社會實踐類
藝術
教育
課程
模塊
1 學分 其它類
圖1 第二課堂三大學分課程模塊示意圖
四、打造第二課堂活動七大實踐平臺
學校立足于校園文化氛圍,依托社會實踐平臺,借助學術科技力量,開展社團活動,組織志愿服務,實施勤工助學項目,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校的七大平臺持續擴充素質教育資源,有力地推動了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
(一)校園文化平臺
學校充分發揮了校園文化的優勢,針對學生的審美和興趣偏好,策劃并推出了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比如:開設
舉辦大學生才藝展示活動、校園情景劇競賽、每年定期舉行迎新慶典、元旦慶祝活動、女大學生藝術節以及校園文化節。
園內舉辦了超過一百項的各類文藝賽事,如十佳歌手大賽等網校頭條,這些活動大力推動了高雅藝術在校園內的普及,同時也在努力構建一個豐富的校園文化實踐平臺。
臺。
(二)學術科技平臺
學校旨在更有效地激勵學生投身學術科技活動,特此設立了學生科研創業基金,并開設了大學生學術課程。
項目獲得資金支持;定期組織并出版學生課外學術雜志《學述》;設立了大學生創新實驗室以及大學
以生電子科技創業中心為先鋒的眾多校級學生科研機構;每年舉辦以“挑戰杯”競賽為核心的
舉辦了30余項學術科技活動,借助這一學術科技交流平臺,激發了學生們對學術科技活動的濃厚興趣。
學生學術科研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
(三)社會實踐平臺
學校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間,都會組建數十支社會實踐隊伍,他們深入農村,進行素質教育的推廣、專業的調查研究、以及文藝表演等活動。
理論宣傳、科技咨詢、家電維修等形式多樣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四)學生社團平臺
學校計劃將學生社團的校級組織建立在各個學院或相關單位的基礎上,并借助這些學院的專業特長進行建設,實行掛靠管理。
對社團實施分類管理,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以此充分挖掘和利用學校學生社團平臺的優勢。截至目前,學校共設有82個校級社團。
該校擁有會員超過兩萬人。學校高度重視對學生社團的引導工作,并積極倡導各學生社團依照相關規定積極開展活動。
積極開展各類社團活動,成功塑造了諸如女大學生軍樂團、藍天環保社團等眾多知名的學生社團品牌。這些社團每年都吸引著眾多學生的參與和關注。
舉辦社團游園會、社團文化藝術節、社團形象大使選拔等活動,內容豐富多樣,旨在激發學生社團的活力,同時展現社團的風采。
團對學生素質培養的重要作用。
(五)志愿服務平臺
學校致力于為學生創造志愿服務的機會。我們嚴格進行志愿者的登記、管理和評選優秀志愿者的工作;同時,加強志愿者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致力于強化志愿者服務基地的構建,截至目前,在南昌市范圍內,已成功設立并優化了33個社區服務站點,并不斷加強其穩固性。
積極推動學生投身于“關懷農民工子女”、“尊老助殘”、“扶貧濟困”、“環保行動”、“社區支援”以及“生態宣傳”等多項公益活動。
學校積極舉辦志愿服務活動,充分運用其精品志愿服務項目的優勢,包括海外志愿服務項目、研究生支教團以及大型公益活動等。
學生參與西部計劃、擔任留守兒童代理家長等,這些舉措使得志愿者服務平臺內容更加多樣化,進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六)勤工助學平臺
學校設立了大學生勤工助學機構,不斷豐富就業途徑,并且每年都向學生提供了眾多校內外的實踐機會。
就業崗位不僅為眾多貧困學生緩解了實際生活壓力,而且還為他們提供了優越的學習和鍛煉平臺。
142
(七)學生會等自主機構平臺
學校一直高度重視并充分運用學生會、自律委員會、學生維權中心、黨員服務站等學生自發組織的力量,以促進其作用的發揮。
在保障校園和諧、促進校園文化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我們通過舉辦“青藍之星”大學生骨干培訓班、
青年大講堂等系列講座,旨在提升學生干部們的整體素質,進而為全校學生樹立了優秀的榜樣和引領作用。
作用。
五、學校文化素質教育見成效
我校經過長期不懈的奮斗與鉆研,文化素質教育方面成效顯著,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升。
該教育成果,依托于第二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了一個內容充實、形式多元的文化素質教育平臺,受到了廣泛認可與好評。
廣大同學給予了高度認可,因而贏得了積極的社會評價。學生們的綜合能力顯著增強,今年在我校舉辦的活動中,
校園學子自主執導、精心制作的高清數字電影《逐幀》已隆重上映,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此外,
眾多學子代表本校參與省際乃至國家級的多種競賽,他們不僅取得了卓越的成果,而且陸續涌現出一批杰出的代表。
此類學生社團包括但不限于:榮獲“全國高校師范社團”稱號的藍天環保社團、大學生藝術團以及大學生鄧小平理論研究會等。
平理論研討與“三個代表”核心思想的學習活動,榮獲“全國大學生師范社團”的稱號,同時青藍文學社也加入了這一榮譽行列。
京劇團榮獲全省首屆學生文化藝術節最佳社團稱號。在志愿服務平臺建設方面,我校表現卓越,成果斐然;同時,我校代表團前往馬拉……
我國支援馬拉維的青年志愿者在推動當地乒乓球運動發展方面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贏得了馬拉維體育部部長的高度評價。
當然,在總結報告中,他多次提到了江西師范大學的海外志愿者,對他們的出色表現表示了由衷的感激。
望謨縣委和縣政府對校赴貴州望謨的研究生支教團在望謨的建設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表示高度贊揚,并特地發來了感謝信。
感謝您的來信。在致力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推動大學素質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學校已經逐步摸索出了一些成效顯著的途徑。
這一經驗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受到了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教育報》等多家媒體的高度重視。
《日報》、《中國青年報》等眾多知名媒體均對我校第二課堂的構建進展進行了詳盡的報道。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