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學院,78歲的圖靈獎(AM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出任首任院長。出席成立儀式并發言的導師代表是89歲的張波院士。
值得注意的是,5年10個??月前,2018年6月28日,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時任首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北任院長。
從人工智能研究院到人工智能學院,姚期智經歷了什么?作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華人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帶領的人工智能學院將主攻哪些領域?
4月27日,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李派 攝
身份一:78歲院長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FIT大廈1-204室,是姚期智留給學生們的地址。
在出任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之前,他是交叉學科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在學生眼中,他也是學校最年長的全職教授。除了人工智能,算法、密碼學、量子計算都是他的重要研究方向。
清華大學在建校113周年之際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到底想做什么?
答案是: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礎理論與架構”和“人工智能+X”兩大重點方向,高定位、新機制,建設我國自主的“人工智能頂尖人才與原始創新基地”網校頭條,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主提供有力支撐。
清華大學是我國最早開展人工智能教學和科研的院校之一,人工智能學院還有另一項重要使命——立足國家戰略布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吸引和聚集一批世界一流人才,推動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搭建垂直領域合作平臺,深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努力引領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人才和創新基地。
記者注意到,人工智能學院成立之際,清華大學同期舉辦了人工智能高端論壇,人工智能領域的多學科研究、頂尖創新人才培養、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等成為深入交流的話題。
作為學院兩大重點方向之一,“人工智能+X”到底是什么?
早在2017年7月,國務院就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大力建設人工智能學科,完善人工智能領域學科布局,盡快在試點院校設立人工智能學院。
7個月后,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引發能夠產生連鎖反應的科學突破,催生出一批顛覆性技術,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規劃》要求,推進“新工科”建設,注重人工智能與計算機、控制、數學、統計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和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復合型專業培養新模式。
記者注意到,規劃中還有一個“時間表”——到2020年,建設100個“人工智能+X”復合型特色專業,建立50個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學科研究中心;到2030年,高校成為建設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和引領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人才基地的核心力量清華大學成立量子信息班,為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方案發布兩個月后,2018年6月28日,清華大學宣布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姚期智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清華大學當時表示,人工智能研究院將圍繞未來人工智能的原創性基礎理論,力爭在對智能本質的探索基礎上,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方面產生顛覆性創新成果。
身份二:唯一一位圖靈獎得主美籍華人
姚期智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獲得圖靈獎的華人計算機科學家。
圖靈獎是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由美國計算機協會(ACM)于1966年設立,以計算機概念的創始人圖靈的名字命名,每年評選出一至三名獲獎者,與物理學、化學、醫學和經濟學領域的諾貝爾獎齊名。
公開資料顯示,2000年,姚期智在以下領域獲得了圖靈獎:計算理論,包括偽隨機數生成、密碼學和通信復雜性。
姚期智本科教學資料。圖片來源:清華大學網站
學術界比較通俗的解讀是,被譽為“世界現代密碼學基礎奠基人之一”的姚期智,因在計算理論上做出的多項“基礎性的、重大的”貢獻,獲得了圖靈獎。
其實,早在1993年他便首次提出了量子通信的復雜性,基本完成了量子計算機的理論基礎;1995年他又提出了分布式量子計算模型,成為分布式量子算法和量子通信協議安全性的基礎……
姚期智1946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湖北孝昌。1967年獲臺灣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1972年獲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三年后獲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1975年至1986年,他曾任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1986年至2004年6月,他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8年。在此期間,他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在一份按圖靈獎得主人數排名的大學名單中(截至2021年4月),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姚明任教的普林斯頓大學占據前四名。排名第五的是哈佛大學,姚明在那里獲得了第一個博士學位。
2004年,58歲的姚期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職位,加入清華大學,“探索如何在中國培養國際化的計算機科學領軍人物”成為他的使命。
他曾在采訪中說,“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會忘記我們是中國人。能在中國培養人才,能在中國做出一些前沿的技術突破,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
身份三:“姚班”和“智班”創始人
回國后,姚期智走上了一條讓很多人驚訝的教學道路——從培養本科生做起。
2005年,他創辦了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與世界一流大學本科生水平相當甚至更高水平的創新型學術人才,因他主持并任教,該班又被稱為“姚班”。
姚期智的學生、原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科學研究院助理教授吳晨曄回憶說,姚先生親自授課,不斷備課,幫助學生掌握最新的技術動態。
“課程一定要有挑戰性”,這是姚期智對“姚班”的堅持,他認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和優勢。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他經常為學生創造科研、國際交流的機會。
除了“姚班”,姚期智還創辦了清華學院人工智能班清華大學成立量子信息班,并擔任首席教授。這就是與“姚班”齊名的“智能班”。“智能班”于2019年秋季開始招收本科生,當年的選拔計劃顯示只招收25人。
姚期智還創辦了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交叉信息科學研究所、量子信息中心,其中交叉信息科學研究所是我國第一個致力于交叉信息科學研究的教學科研單位。
身份四:已放棄外國國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7年2月,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由外國院士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說:“2004年我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職,回到祖國,投身于清華大學把我國建設成科技強國的劃時代壯舉。多年來,我能夠培養我們的年輕人才,推動高端科研,這是我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工作。我為自己再次成為一名100%的中國人而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
姚其志。 圖片來自清華大學網站
2020年1月7日,姚期智主編的《人工智能(高中版)》教材在清華大學舉行出版簽約儀式,出席儀式的還有另一位圖靈獎獲得者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 )。
在談及這本教材編寫初衷時,姚期智表示,人工智能已成為本世紀最重要的新興科學之一,將對各學科產生深遠影響。如何讓中學生在科學啟蒙階段接受正確的人工智能理念,是中國乃至世界都在探索的問題。“我們有責任共同解決這個問題。”
對于清華學子,他有這樣的寄語:清華要培養的學生不僅能夠實現個人的職業目標,更重要的是能夠對世界、對中國的建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