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河源校區
教育是民生之本。抓教育就是抓發展,謀教育就是謀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河源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始終堅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改革中創新發展,在發展中提高質量。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等教育水平明顯提高,現代教育格局初步顯現。
十年光陰很短,十年發展路很長。從普及優質均衡教育,從“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到“好學校進家門”,穿越時空隧道回望河源教育走過的十年網校頭條,是一步步“破冰”的十年,教育公平與質量邁上新臺階,做了許多看得見、摸得著的事,走出了跨越式發展之路,讓人民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教育獲得感。
建大學校、建好學校
教育教學“含金量”提升
“我記得以前這所學校沒有這么大、這么漂亮。”近日,到源城區江源新村探親的尤先生看到親戚家,還以為自己來錯了地方。原來,時隔幾年,尤先生借鑒的江源小學已在社區旁改擴建,面積和面貌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十年前,隨著河源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大量適齡兒童涌入城區,“上學難”問題日益凸顯。“大班額”的存在,不僅給教師的教學壓力很大,也使孩子們難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從2012年開始,市委、市政府充分認識到,解決“上學難”和“大班額”問題是提高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的關鍵。此后,城區學校新建擴建、增加學位供給每年都被列入政府“十大重大民生工程”。
源城區岳王小學
十幾年來河源市衛生學校,工程車來回穿梭,塔吊有序作業,校舍拔地而起,源城區公園西小學、源城區岳王小學、源城區公園東學校、東源縣第五小學、紫金縣九年制實驗學校、市四小等學校相繼落成。這些新學校的落成,成為河源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升、健康快速發展的生動縮影。
市教育局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至2021年,河源新建深中河源實驗學校、市第四小學等中小學44所,完成源城區城南小學、源城區江源小學、龍川縣實驗小學等義務教育學校改(擴)建200所,新增學位1萬個。其中,“十三五”期間僅新建中小學27所,新增義務教育學位39829個,不僅有效緩解了城區學位緊張問題,還增加了優質學位供給。2019年,各縣區均已取消66人大班。 2018年至2020年,全市完成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改造113所,新增寄宿名額24308個,撤并教學點122個。
經過十年教育奮進,河源不僅發展了義務教育,學前教育發展也進入了“加速期”。2017年以來,河源按照省、市“5080”相關文件的要求和精神,制定了《河源市教育局落實學前教育“5080”行動計劃專項工作方案》,多渠道、多舉措積極推進“5080”工作,學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2020年底基本實現學前教育“5080”目標。2021年底,全市幼兒在公辦幼兒園入園率51.66%,全市幼兒在普惠性幼兒園入園率86.59%。
河源高級中學
同樣,高中教育高質量多元化發展邁上新臺階。特別是“十三五”期間,以河源中學為龍頭,全市28所普通高中以“深圳先行模式”實施市級統籌備考、聯合評估,普通高考本科生人數逐年增長,全市本科錄取率由2016年的32.8%提高到2020年的44.43%。2016年至今,全市共有21名學生考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河源市田家炳實驗中學、和平縣陽明中學、東源縣高級中學、龍川縣龍市中學等一批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教育質量明顯提升。
改革創新 強師興教
教育“軟實力”取得新進展
解決“受教育機會”問題只是推動河源教育發展的第一步,教師是教育之本,為提高學校整體管理水平,實現“育人為本”,河源十多年來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思路,破解難題,努力培養出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成為支撐河源教育走向美好未來的中堅力量。
老師指導學生做作業
每年暑假都是市、縣區招聘教師的高峰期。2012年起,河源實施教師學歷提升計劃,提高新聘教師學歷門檻,市級學校將以往小學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要求改為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中學要求改為重點本科以上學歷。2014年3月,河源出臺《河源市農村小學教師培訓機制改革方案》,采取免費培訓、定向配置的方式,從源頭上改變農村小學教師素質偏低的局面,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2014年,在國家和省全面加強教師培訓政策的帶動下,市級教師培訓經費由每年50萬元增加到每年500萬元,有力保證了全市學科骨干教師、“三名”(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工程、青年工程、“首席教師”和“崗前研修”等師資提升工程的組織實施,全市師資隊伍素質不斷提高。
截至2020年秋季,全市小學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61.48%,初中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86.14%,普通高中、中職學校教師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比每年提高8.2個百分點;全市職業技術學院“雙師型”教師占學校??專業教師總數的67%。
十年來,河源還積極開展教育交流與“融入灣區”改革,通過積極引進粵港澳大灣區先進教育經驗和做法、派教師到深圳中小學在職培訓、與深圳名校結對等形式,推動教育改革創新,不斷提升教育“軟實力”,提升我市中小學教育質量。
全國第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成立
教育體系正在逐步完善
如果說河源職業技術學院成為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唯一的一所廣東省示范性高職院校,讓河源學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高等教育,那么首所全日制本科院校的落成,則讓河源學子家門口的高等教育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2020年10月10日,在河源人民的熱切期盼中,河源教育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由河源市政府投資23億元興建的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河源校區正式開學。學校的落成,填補了河源缺乏全日制本科院校的空白。從此,河源學子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優質的高等教育。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高等職業技術院校辦學質量不斷提高,本科院校實現從零的突破。十年來,河源高等教育實現了質的飛躍,中職教育也實現了騰飛,職業教育體系逐步完善。十年來特別是“十三五”期間河源市衛生學校,市衛生學校、河源職業技術學校、市技師學院相繼被評為國家級職業教育改革示范校。河源成為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唯一擁有3所國家級示范性職業學校、4所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和3所省級重點中職學校的地級市,中職學校規模和辦學質量在全省欠發達地區名列前茅。 同時,大力支持市衛生學校對接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對接河源市職業技術學院,試點舉辦高等職業專業學院,開展中高職“三兩分割”培養改革試點。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入選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單位名單,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入選國家職業教育示范學校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培育項目,是全省唯一入選的中職學校。
教育改革往往牽涉很多變化,每一步都異常艱難。十多年來,河源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實,足跡浸透了無數人的心血和汗水,牢牢書寫著一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