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介紹
陳慶之(484—539),字子云,漢族,宜興郭山(今江蘇宜興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梁將領。出身貧寒,曾任梁武帝蕭衍的侍從千軍萬馬避白袍全詩,深得其信任。陳慶之體弱多病,一般的弓弩難以使用,不擅騎射,但膽大包天,善于謀略,善于帶兵,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儒家將領。
歷史事件
白袍軍,又稱陳慶之軍,是南朝時期陳慶之所率領的一支軍隊。
正光四年(523年),北魏爆發六衛起義,齊胡部首領爾朱榮乘機鎮壓起義,奪取政權,軍力日益壯大。
公元528年,北魏胡太后毒死了魏孝明帝元煦,擁立元昭為帝。爾朱榮以給孝明帝報仇為名,進軍洛陽,在河陰殺死了胡太后、元昭等2000余名官員(史稱“河陰之變”)。繁華的洛陽變得陰沉凄涼。一時間,“京師士人十余人,大都逃走,無人敢離。衛所空虛,吏部棄之”。爾朱榮成為北魏的實際統治者。
北魏北海王元昊逃到南涼投降了梁朝,要求梁朝派兵助他稱帝。面對北魏的混亂,梁武帝蕭衍也感覺到了機會,但還是很謹慎,所以只讓陳慶之率領七千軍隊護送元昊北歸。七千軍隊北上,大家都為陳慶之擔心。
此時,陳慶之已年逾四十千軍萬馬避白袍全詩,侍奉梁武帝二十余年。陳慶之坦然接受這個不可能的任務網校哪個好,他喜歡這樣的挑戰。陳慶之與手下的七千精兵,身穿北魏的白袍,身著喪服。
陳慶之北伐第一戰,僅用一天時間就攻下了北魏七萬人把守的睢陽城。睢陽守將丘大千投降。后來,北魏濟陰王元惠業率兩萬榆林兵救援,駐扎考城,死守城池。陳慶之采用浮水筑城法,攻下考城,濟陰王元惠業被俘。同時,還繳獲了數千輛戰車。
隨后這位文人將領猶如神來之筆,連斬五十萬敵軍,北魏百姓聽到“陳慶之”三個名字,驚恐不已。
南北朝時期,洛陽街頭流傳著一句童謠:名師出高徒,名將莫要囂張,萬馬避白袍。
意思是不管軍隊多么精銳,將領多么有名,見到“白袍”都會落荒而逃,能躲則躲,這七千兵馬的護送也創造了一段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