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師生共同研發的我國首個人形機器人“工創一號”在校園內進行了首次展示,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消息,4月1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學,該校的工程實踐與創新中心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該中心源自工程訓練中心的升級改造,現已向全校各院系及沙河高教園區內的多所高校全面開放。它將以智能制造為核心,打造“智造工廠”,并成為北航首個人形機器人誕生的搖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師生共同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工創一號”于揭牌典禮上正式展出,相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負責人指出,該大學工程實踐與創新中心秉持“扎根綜合平臺、面向工程實際、通過創新實踐提升工程素質與能力”的教學理念,已經建立了包括基本工程認知、基礎工程實踐、前沿科技探索以及綜合創新訓練在內的四個層次,旨在逐步提升學生工程創新實踐能力的進階式教學體系。
工程實踐與創新中心合力打造了“北斗”、“無人機”、“機器人”、“5G”和“人工智能”五家校企共建的創新實驗室,同時推出了五門校企合作性質的創新工程與實踐課程。這些資源面向全校各院系及沙河高教園區內的院校全面開放,共享使用,共同構建了一種新型的教學生態圈。此舉旨在全面提升沙河高教園區的創新實踐教學水平,并致力于提高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
記者得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學,該中心將北航的傳統文化與科技創新相結合,以智能制造為核心,打造了“智造工廠”。工廠內設有智能加工、智能檢測裝配、中央控制以及仿真實訓等共計3個平臺和7個單元模塊,整體占地面積達1008平方米。此舉旨在全面推動工程訓練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提升其質量。
在“智造工廠”的一隅,該工廠整體占地面積達到了1008平方米網校頭條,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工創一號”這款首個人形機器人,其核心零部件如手臂關節連接件,是通過“智造工廠”的智能加工生產線完成的。據相關介紹,這一成果是工程實踐與創新中心與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究院、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以及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共同研發的,標志著北航在機器人領域取得的又一突破。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