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又稱月節、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團圓節網校哪個好,是我國許多民族和漢字文化圈國家流行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在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因其恰好是三秋的中間,故得名,有的地方也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日。中秋節始于初唐,流行于宋代,到明清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傳統節日,尤其為當地華僑華人所推崇。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其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喝桂花酒的習俗,流傳至今,源遠流長。月亮圓圓象征著家人團聚,寄托著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祈求豐收幸福,已成為一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2020年,雙節又相逢。
中秋節歷史悠久,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國慶中秋同一天多少年一次,也慢慢發展起來。古代帝王有春季祭日、秋季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就有“中秋”一詞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按中國古歷法國慶中秋同一天多少年一次,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個節氣,每個節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三秋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所以中秋節又稱“仲秋”。魏晉時已有“授尚書留牛宵,中秋夕與左右微服行舟江上”的記載。 直到初唐,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八月十五為中秋”。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代,到明清時期,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繼春節之后我國第二大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