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所謂“退出”大概包含幾層意思:大學不與相關國際機構合作、不提供排名可能需要的各種數據、不考慮國際排名作為學校發展、學科建設等的重要目標。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中國大學將從國際大學排名中消失。這些中國著名大學的“退出”或許對榜單本身并沒有太大影響媒體評高校退出世界大學排名,更多地傳達了大學對于此類國際榜單的態度。
許多國際大學排名本質上類似于公司或富人名單。它們是基于一定標準和一些公開數據的排名。不管企業、大學是否想上榜,只要還有人關心、有這樣的需求,這些榜單就不會消失。不過,各大學該如何看待這些排名確實值得討論。
不可否認,這幾年國內很多大學更加關注大學的國際排名。很多大學在對內對外推廣時網校哪個好,都會重點引用一些國際大學的排名來證明自己的實力。雖然不同排名的權重不同,但在排名中獲得好的名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證明高校在某些方面的成就。因此,國內外的各種排名客觀上可以為大學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指導和促進。
但正如一些教育專家指出的那樣,大學排名魚龍混雜。當排名成為一門生意媒體評高校退出世界大學排名,當大學過于在意國際排名時,難免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例如,一些學校與某些排名機構進行灰色交易,通過所謂的“合作”來提高排名。
這種淡化的排名無法客觀反映學校發展質量,也會干擾學生和社會公眾的判斷。如果一所大學的“退出”意味著對灰色交易說“不”,決定專注于科學研究或提高教學質量,這顯然是一件好事。
另外,即使制作該榜單的機構沒有任何私心,排名也很難絕對客觀、公正。不同的排名標準有不同的側重點。有的更注重科研成果和發表論文數量,有的更注重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不同的標準下,高校的排名自然不同。如果高校過分注重某個排名,將提高排名而不是綜合實力放在發展規劃的重要位置,就會有本末倒置的危險。
因此,面對國際大學排名時,不妨采取更為理性的態度。高校絕對可以以此作為參考,提醒自己可以改進的地方。但他們不需要將其視為唯一標準,也不應該被它“綁架”。
我們不應過度解讀名校退出國際大學排名的情況。退還是不退,是各大學自由選擇的權利。歸根結底,真正優秀的大學不需要太在意各種排名中的排名。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的科研實力和教育質量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