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簡單來說就是基督教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jīdū)的節日。圣誕節的慶祝活動與基督教同時開始,推測始于公元1世紀。長期以來,圣誕節的日期并不確定,因為耶穌誕生的確切日期存在爭議。除了新約圣經之外,沒有關于耶穌的記載;新約圣經不知道日期,所以當然沒有人知道確切的日期。在基督紀元后的最初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公元3世紀以前的作家想把圣誕節定在春分前后。直到公元3世紀中葉,基督教在羅馬合法化后,羅馬主教才在公元354年將儒略歷12月25日定為耶穌的生日。圣誕節的現今日期與基督教歷法的創立密不可分。公歷是在公元5世紀創立的。 后來圣誕節是按照公歷來確定的,也就是格里高利歷的“公歷”。該歷法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AD是拉丁文縮寫,意為“我們主耶穌的時代”)兩大紀元。后來網校頭條,雖然普世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圣誕節,但由于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法不同圣誕節英語怎么寫,具體日期無法統一。因此圣誕節英語怎么寫,12月24日至次年1月6日被定為圣誕季(Tide)。各地教會可根據當地情況,在這段時間內慶祝圣誕節。包括羅馬天主教、英國國教和新教在內的西方教會都把圣誕節定為公歷12月25日。東正教確定的圣誕節是公歷1月7日(實際叫“主顯節”),這與東正教不接受格里高利歷改革,而接受修改后的儒略歷有關。 因此圣誕節從1900年到2099年都會延遲到1月7日。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是東正教地區,但圣誕節日期沿用西歐習俗12月25日,但復活節則沿用習俗。最古老的基督教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將公歷1月6日定為公歷。同時,亞美尼亞教會更重視主顯節而非圣誕節。圣誕節也是西方世界和許多其他地區的公眾假期,如亞洲的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世界上的非基督徒只把圣誕節視為世俗的文化節日。
教會起初是沒有圣誕節的,直到耶穌升天后約一百年才有。據說第一個圣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圣克萊門特發起。但教會歷史上第一個圣誕節是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經沒有明確記載耶穌誕生的時間,所以圣誕節的日期各地都不一樣。直到公元440年,羅馬天主教才把12月25日定為圣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的教會領袖齊聚伯利恒,進一步確認了這一點。從此,世界上大多數基督徒都把12月25日視為圣誕節。19世紀,隨著圣誕卡的流行和圣誕老人??的出現,圣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