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昨天下午下了一場大雨,今天早上先是烏云密布,很快就下起了大雨。 天氣預(yù)報說今天將有幾場大陣雨。 也是因為今天立秋下了雨,所以氣溫也下降了,明顯沒有之前那么悶熱了。
“立秋下雨,這是好事,預(yù)示著今年會是一個好秋天。” 隔壁的李叔叔來我家做客時,就和他爺爺講了這件事。
他們都很高興今天下雨。 因為我們當?shù)赜芯渌自挘⑶锵掠辏徒小绊樓铩保⒁庖院笠磺许樌?不僅天氣會好,莊稼也會有好收成。
但今天雖然是立秋,但并不代表“秋天”。 為什么是這樣? 今年秋天什么時候開始? 今天才知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以前,我總以為立秋一到,就是立秋了。 因為一直有人說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 但后來我才知道,立秋和立秋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
所謂“立秋”,指的是一個節(jié)氣,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三個節(jié)氣。 古人觀察天空的變化,發(fā)現(xiàn)當北斗七星的柄指向西南時,即太陽達到天經(jīng)135°時,就是秋季節(jié)氣的開始。 時間為每年公歷8月7日或8日。 可見,每年立秋的時間基本都是固定的,到了時間,立秋也就到了。
但“秋”是一種天氣現(xiàn)象今天什么時候立秋幾點立秋,意味著秋天已經(jīng)到來。 秋季,明顯的氣候特征是氣溫涼爽、降雨量少。 然而,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秋”的時間也不同。
比如,我國南方很多地方,立秋還處于三伏天,立秋后還有一個“最后一天”。 因此,這個時期不僅沒有降溫,還可能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因此,立秋就等于秋天,這是不允許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后來科學家提出了“溫度法”來劃分四個季節(jié)。 這就是現(xiàn)代學者張寶琨提出的“氣候平均氣溫”劃分。 即按照氣候?qū)W平均氣溫法,連續(xù)五天日平均氣溫在10℃至10℃之間。 氣溫在℃以上22℃之間為秋季。
根據(jù)這種溫度方法,秋天意味著天氣涼爽。 因此,不同地方的秋天時間也不同。 即使同一個地方,不同年份秋天的時間也有很大差異。
今年立秋后多久才開始“立秋”?
前面提到,當一個地方的平均氣溫連續(xù)五天低于22攝氏度時,就被認為是氣候意義上的秋季。 然而立秋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高達30攝氏度,仍然十分炎熱。
而且很多地方有“立秋實比大夏還熱,午時如火烤”的說法。 也就是說,立秋比大夏還要悶熱,尤其是中午前后,更是悶熱如火。
不過,對于立秋,民間也有“早、晚”之分。 其中“初秋扔扇,晚秋暑氣不息”,就是這個意思。 而且這個早晚的劃分也是很有講究的。
有人認為早晚是一天的日子,但實際上是以農(nóng)歷七月為單位的。 七月之前是“早”,七月之后是“晚”。 這是一個相對術(shù)語。 今年的立秋是在6月22日,所以今年的立秋是“立秋”。
不過,這種說法雖然是根據(jù)古人的經(jīng)驗,并且是祖輩口口相傳的,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缺乏科學依據(jù),也就是說不夠嚴謹。
畢竟,影響氣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除了節(jié)氣的早晚外,還有太陽輻射。 大氣環(huán)流和人類活動等,所以簡單地用立秋的早晚來判斷天氣是否會熱是不合理的。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立秋早還是晚,這個時候暑氣已經(jīng)快要結(jié)束了,因為暑氣即將結(jié)束,夏天很快就會出來。 尤其是如果之后再下幾場雨,天氣就會變得更加涼爽。
但如果真等到“立秋”,至少要等一個月左右,即立秋之后,接著是暑氣,再到“白露”節(jié)氣,天氣就會轉(zhuǎn)涼。 此時今天什么時候立秋幾點立秋,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基本上已經(jīng)真正進入“秋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