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實踐的催化劑
在近日舉行的溫州大學甌江學院2017屆畢業設計(論文)備選作品答辯評審會上,劉秀峰同學的創業實踐報告《金穗產業——我的村長之路》通過答辯委員會審核,可以替代畢業論文。此前,劉秀峰曾憑借該作品參加第六屆浙江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并榮獲創業組一等獎和“2014年度浙江省最佳創業規劃之星”稱號。
自2013年入學以來,來自湖北襄陽的劉秀峰就有一個“村長夢”。他帶領同學們打造了“大學生第一村”。這個班與行政村進行結對學習,模仿村集體的理念進行日常班級管理和團日活動,同時通過公益等形式幫助農民通過淘寶、微信等渠道銷售農產品,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如今,劉秀峰受“大學生第一村”經驗的啟發溫州大學甌江學院教務部,成立了溫州愛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用戶只要下載“愛路帶步”APP,便可在附近租賃電動車。到達目的地后,無需停在固定停車位,可隨停隨走,解決了社區、校園、景區之間最后5公里的出行問題。目前,該項目已獲200萬元種子輪融資,知名電動車廠商新日集團也投資了300萬元。
雖然創業逐漸步入正軌,但在大學的最后一個學期,當劉秀峰擔心畢業論文占用了太多創業時間,自己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創業項目中時,他了解到學校的畢業論文補交政策,并嘗試了一下。
創新人才孵化器
無獨有偶,甌江學院2013級法學2班楊澤軍、2013級應用統計2班魏佳俊同學,也成功申請以省級學科競賽獲獎成果和答辯成績替代畢業論文;2014級漢語言文學1班高晨宇同學,雖然還是大三學生,也通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計劃項目,成功申請以小說《百代客棧》替代畢業論文,目前小說上冊已完成,共計23萬字。
根據學校2011年發布的《溫州大學甌江學院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代寫管理辦法(試行)》,學生可以用省級及以上競賽獲獎成果、科技創新成果、專利、著作、設計作品、個人公開論文等替代傳統畢業論文。此外,還包括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計劃中被認定為優秀的項目。經學生申請、學院審核后,答辯委員會將根據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對畢業設計成果進行評定,并在教學培養計劃中獲得相應的畢業設計學分。
甌江學院教務處副處長陳艷樂表示:“學院推出此項政策,是為了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專業實踐、科技創新、學科競賽等活動,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另外,本科畢業論文往往集中在畢業后的幾個月,允許代寫后,可以貫穿整個大學過程,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目標,充分發揮專業特長。”
據悉,溫州大學甌江學院歷來重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網校頭條,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實踐,推出了學生實踐能力訓練計劃、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備選管理辦法、實驗室開放項目等一批有利于學生成長發展的好項目。畢業設計(論文)備選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已有數十名學生通過申報溫州大學甌江學院教務部,目前2017屆畢業生已有8人順利通過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