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
現場精彩演講
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學習、討論。課程建設是教師的基本追求。剛才沉院長講的出發點是金課,職業教育的出發點是資源庫,是一組課程。
在教育教學管理中,教師關心的是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樣。這是一個永恒的主題。現在有一個詞叫以學生為中心。老師教得好不好,應該以學生學得好來衡量,即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育評價,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學方法。
這位哈佛大學前校長在他的《重返大學之路》一書中專門談到了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哪個更重要。研究表明,方法遠比內容重要。孔子開始論述個性化、差異化,教育要根據個人特點進行。進入工業時代后,為了適應工業化大生產,班級教學制度開始流行。班級教學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標準化、同質化的特點,提高了效率,但缺乏個性化教學。如何平衡因材施教與大班制之間的矛盾?信息技術提供了可能性。
下面從四個方面對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資源庫課程建設情況進行匯報。
教學創新的原因有幾個:工作對象變了、教學對象變了、教學環境變了、教學目標變了、教學要求變了。網絡時代,知識不再稀缺。我們需要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學要解決什么問題?從原來的知識導向到現在的問題導向,發展到學科交叉融合。怎么解決呢?一是信息化,二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所謂新工科網校哪個好,以問題為導向的跨學科教育教學。
從國家政策和項目引導來看,國家出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高校出臺了“高等教育40條”,職業教育剛剛出臺了“職業教育20條”,全部其中討論了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來改造課堂和課程。
項目領導期間,從原來的國家精品課程,到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再到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職業教育領域最大的國家工程是職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單位是專業,目的是服務教學。這是一個倉庫,里面有很多課程。專業教學資源庫是職業教育領域最好的內涵提升工程。
截至2017年底,專業教學資源庫擁有專業資源庫88個、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資源子庫10個、數字化校園學習平臺1個。目前開設課程120余門,涵蓋職業教育最主流專業。目前訪問量已達12億,學生人數為。專業教學資源庫倡導共建共享。我們把優秀資源放在互聯網上供全國同行學習和使用。
下面我就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實踐情況向大家匯報一下。資源庫的建設邏輯主要是一體化設計、結構化課程、顆粒資源。細化資源更容易理解,例如視頻、動畫或幾分鐘長的簡短文檔。結構化課程是將顆粒資源有機組合成課程。為了面對全國不同高校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必須進行結構化組合和一體化設計。頂層設計必須考慮不同的方面。需要。資源庫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學校師生,以及行業企業培訓師和社會學習者,協助教師教學。
資源庫建設需要關注區域差異、技術發展、技術發展和內容先進性,服務專業教學。專業的發展趨勢是跨學科、跨領域,專業教育的趨勢是項目化。因此,專業資源庫設計的定位是:面向全國的一套跨學科的項目型課程。
課程的設計目標是可用且面向應用。這時就要考慮到服務對象多樣化、服務領域差異化、課程需求多樣化的問題。下面我以職業教育工業設計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為例,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簡單來說,工業設計是外觀設計的輸出,是典型的交叉學科專業。課程體系分為科目。課程中我們還會做一些項目,比如繪制效果圖。你可以先今天畫一個簡單的瓶子,明天畫一只老鼠,后天畫一個麥克風,然后畫一輛汽車等等。但是,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發現這個項目僅限于內部課程。最終,將這么多課程串在一起可能是一個有限的項目,有的甚至可能只在畢業設計中呈現。例如,如果我一年級時學過,那么當我三年級做畢業設計時我就已經忘記了。此時,課程之間的相關性比較弱。另外,兩門課程之間教師之間的聯系也比較薄弱。因此,目前實施的課程下項目式教學改革的內在聯系不強,導致整個設計難以甚至無法實施。
基于這種情況,我們目前正在實施以“全流程項目”為主體的工業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在學習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通過典型項目實施教學,校企共同打造典型設計。這些任務轉化為幾個全過程的學習項目。該項目實行模塊化教學,由教師團隊實施。
學科型項目課程相對穩定,而項目型課程則更加個性化,每個學校采用的項目都不同。但從知識的排序來看,總量沒有變化,但知識的結構發生了變化。項目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產出效率。
我們使用標準化課程來構建和細化標準化資源。一門課程分成幾個甚至上百個資源進行構建,然后根據項目的需要進行組合。
通用科學設計是指一個專業有多種技術,多種技術可以映射到幾門課程。課程進一步分為小顆粒的知識技能點江南大學教務處登錄,然后是一級知識能力點、二級知識能力點、三級知識點。知識點和能力點。分為三個級別后,會采用視頻、測試等方式來呈現,也可以在視頻中上傳文字、課件、動畫、圖片等,組成一個機器,或者一個小組合。
顆粒資源開發有多種方式:專業公司、合作企業、學生、教師。當布置一份好的作業時,學生是內容的幸存者。就像微信一樣,微信本身不生產內容。我們的每個用戶都會產生內容。因此,學生也是教學資源,也是資源建設的開源源。但資源建設最重要的是師資。具有一定專業水平和課程制作技能的教師也可以成為優質資源的個體生產者。
所有的資源庫都有一個運營平臺,比如中國大學慕課、學堂在線等。我們目前使用的職業教育資源比較多的平臺叫智慧職教。智慧職業教育擁有數字化學習中心、職教云+云課堂、面向社會學習者的MOOC學院,也可形成一體化教材。
如何打造資源?一、刪除方法。資源庫中有很多標準化課程。使用時,您可以直接參加課程并將其引入平臺。如有必要江南大學教務處登錄,必須刪除,直接引入結構化流程;第二、替換第一種方法是用自己的資源替換壞的;三是重組方式;
基于資源庫,可以組織三類課程:MOOC或校內教學課程、企業培訓課程。
我簡單說一下具體的課程。例如,如果你學習設計,今天你必須設計一個測量儀器——測距儀。現在是制造,過去需要密集設計。你創造出什么樣的東西來滿足市場需求?你還必須弄清楚如何銷售你創造的東西。這對工業設計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從用戶研究、產品定義到功能實踐的整個產品設計過程都必須考慮。這里,工業設計的范圍主要是在前端、用戶研究、產品定義和理解,相關和補充的是工程師來保證產品的實現。那么既然是跨學科的,工業設計師是否應該同時做工程師的工作呢?工程師也應該做設計師的工作嗎?這或許是我們需要探索的事情。我們的理解是,作為工業設計師,我們需要增強對技術的理解,知道這個東西將如何構建。對于工程師來說,我們需要增加對設計的理解。
課程根據實際流程逐步安排,涵蓋創意設計和中間制造。然后營銷從標準化課程組合到項目課程所需的混合資源中。所有課程均來源于學校碎片化建設后的課程。
最后簡單說一下基于資源庫的教學。資源庫課程較多,可以將很多選修課組合起來向全校提供。它們還可以組合成新形式的綜合教材,以滿足教學需要或形成MOOC。 。例如,對于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當老師需要重修課程但沒有時間或精力為他重新編課時,老師可以將其組合成MOOC,以便學生可以在線學習。這意味著可以通過不同的組合來促進教學改革和教學應用。也可以基于資源和學生的分層分類進行培養。此外,還可以建立基于資源庫的學分和學歷互認,建立基于在線課程的社會培訓,為互聯網+大學建設貢獻力量。
課程結束后,學生的學習情況如何?通過網絡平臺,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通過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時提醒,并將學生的學習行為納入評價。過程評估是實時的,所有結果都可以實時輸出。老師在課開始時設定評分分,并且可以實時進行評價。
我認為信息化是改變課程生態的革命性手段,但如何讓它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我們大家的實踐和探索。以上是我的報告。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編譯:??中國教育全媒體)
相關鏈接
溫馨提示
如果您想下載江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吳榮的演講PPT,
請登錄中國教育全媒體校企對接平臺(PC版)下載。
網址:
最近的活動鏈接
中教全媒體是一家教育科技行業的全媒體機構;是教育部主管的媒體運營機構,主辦清華大學《現代教育技術》雜志。中國教育全媒體肩負著媒體的使命,通過媒體的力量推動教育科技的發展,通過媒體的優勢向世界傳播教育科技理念和成果。中國教育全媒體擁有專業媒體、董事會、年會、會議培訓、校企對接平臺、公開課程、招生服務、公關傳播、社交網絡等全媒體服務平臺。
我認為這很好。請點擊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