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南京幾乎毫無防守條件,背江而戰,守軍狀態不佳,又沒有援軍,還不如放棄,宣布為“不守城”。
在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以己之弱點攻擊日軍之長,并將軍隊部署在日軍火力優勢最能發揮的地方進行作戰。
南京的失陷與淞滬會戰聯系在一起,淞滬會戰是一場規模巨大的戰役,中國軍隊英勇奮戰,與日軍浴血奮戰了三個月。然而,在淞滬會戰中,數量占優的中國軍隊卻遭遇到了日軍最能發揮火力優勢的局面。日軍充分發揮了火力優勢,中國軍隊損失慘重。雖然在幾乎源源不斷的增援下勉強堅持下來,但早在日軍登陸金山衛之前,駐扎在淞滬的國軍就已經到了崩潰的前夕。
日軍從金山衛登陸那一刻起,進攻的日軍就開始沿途燒殺搶掠。
日軍在金山衛登陸后,便開始沿途燒殺搶掠。其實,上海的國民黨軍隊早已潰敗。不僅軍隊一片混亂,國民黨地方政府也已垮臺。為戰場準備的所謂國防工事,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很快就到了南京城下。
當時的南京守軍,大部分都是從上海撤出的部隊,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潰敗日本為什么只對南京屠城,守軍的戰斗力其實很弱。在這種情況下,南京其實不具備防守的條件,但國民政府卻因為一些很奇怪的政治原因,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打,而且一開始就決定誓死保衛。
但一開始還不得不死守,但打了幾天之后國民政府就想要撤退,這給守軍造成了很大的混亂,導致了南京的失陷。
按照日本人的設想,中國事變要在三個月內解決,所以日本人還以為可以像過去一樣,利用軍事上的勝利,和國民政府簽訂屈辱條約,尤其是攻占國民政府首都南京。一般來說,占領一個國家的首都就意味著戰爭的結束,所以日軍會免除三天的軍紀。日軍本身就不是紀律嚴明的軍隊,現在戰爭即將結束,他們自然會更加瘋狂,就像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后大屠殺一樣,在敵國首都殺人砍人日本為什么只對南京屠城,可以給對方制造恐怖,于是南京大屠殺就發生了。
但南京大屠殺卻徹底喚醒了中國,南京大屠殺之后,國民政府中再也沒有人敢公開與日本談和,誰要和日本談和,誰就是漢奸,誰就會背上千古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