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劇《雷雨》《雷雨·之后》2020年12月5日在海口灣演藝中心全國首演,演出場場爆滿,上座率保持了75%。
《雷雨》是曹禺創作并發表于1934年的一部戲劇,該劇情節扣人心弦,語言精煉含蓄,人物形象鮮明,是“中國戲劇現實主義的基石”,是中國現代戲劇成熟的里程碑。
▲被很多人視為經典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雷雨》,拍攝于2004年。
《雷雨后》是曹禺女兒萬芳創作的《雷雨》續集,延續經典,以戲劇儀式感表達人類普世價值。
▲曹禺、萬方作品首次以系列劇形式呈現,一天看兩代戲劇。
▲編劇萬芳(右)講解創作思路,演員劉愷威(左)聆聽
2020年7月31日,“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特別行動”在北京舉行,曹禺大師與其女劇作家萬芳聯袂演出的6部經典作品,讓戲劇愛好者通過網絡和屏幕,與舞臺上的藝術家們共同見證了這一致敬經典、對話當下的難忘時刻。
當時,繼承了父親衣缽、如今已成為戲劇界前輩的萬芳,與當今年輕人代表演員肖戰相聚,暢談戲劇與人生,展開了一場關于文化、生命、傳承與價值的探究;關于戲劇與人生、理想與真誠、文化與自我的坦誠對話。
▲編劇萬方與演員肖戰對話
在對話中,肖戰問道:“‘真’是不是我們創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元素?曹禺作品中的‘真’到底想傳達給大家什么?”萬方老師回答道:“‘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字,它包括真、真誠,我父親曹禺就是用眼睛去看,用情緒去感受,用心靈去思考,然后用筆把這種真誠傾注到作品中。還有一點就是真,世間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善與惡之分,每個人都是自己最真實的自己,這或許就是我父親作品中的‘真’。”
肖戰也對萬芳老師的創作內核提出了質疑。萬芳老師說,她作品真正的內核是“懷疑”,是困惑驅使著她去寫作。“快樂的時候,我們可能更習慣享受當下,只有痛苦的時候,我們才會去思考,去提出問題,去尋找答案。”萬芳老師說。
最后肖戰還提出問題:“經典劇目會隨著時代而改變或者調整嗎?”萬芳老師表示:“經典是時間決定的,它一定會隨著時代而改變,這種改變是自然的。但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正是因為劇目本身不變的價值,以及獨特的生命力。”
▲編劇萬方與演員肖戰對話
“經典、時代、時間、變革、價值、生命力……”
萬芳老師告訴我們:
經典之所以能夠超越時間,是因為它關注的主題是人類的普遍思維,永遠不會過時。
《雷雨》亦是如此。借央視連續劇《雷雨》和《雷雨》在北京首映之際,新京報記者采訪了曹禺女兒、劇作家萬芳、央視版導演艾瑞克·拉卡斯卡德等多位專家學者,看看一部古老的故事如何向今天的人們講述。
以下內容來自新京報
新京報記者 劉震
責任編輯:田斯妮
2020年是中國戲劇史上杰出的劇作家曹禺誕辰110周年,也是其劇作《雷雨》發表86周年。《雷雨》作為曹禺的處女作和代表作,早已成為中國現代戲劇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今年,各大劇院和演出機構都以自己的方式紀念這位為中國戲劇做出杰出貢獻的劇作家,如北京人藝青年版《雷雨》,如中國國家話劇院由法國著名導演埃里克·拉卡斯卡德執導的系列劇《雷雨》和《雷雨之后》,不少作品以自己不同的風格演繹著同一部經典劇作。
劇中,曹禺以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波瀾壯闊的命運跌宕起伏、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變幻莫測的情感視野,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觀眾、研究者和改編者。我們今天為什么還要讀《雷雨》?或許,里面提到的以下幾個命題正是你所想的那樣。
新版《雷雨》突破傳統現實主義
幾十年來曹禺中學,曹禺的女兒、劇作家萬芳看過的《雷雨》版本多得數不清,幾乎可以說,每看一個新版本,她都有一種新的感受。
在《雷雨》的劇本中,曹禺對于舞臺布置給出了非常詳細和明確的指示。因此,萬芳認為,她過去看過的傳統版本都是按照這些指示設計的。但這次,中國國家話劇院的艾瑞克導演完全打破了現實主義的舞臺形式,用非常現代的方式表達出來。不同于傳統《雷雨》的舞臺設計幾乎無一例外地回歸了20世紀20年代資產階級家庭純現實主義的舞臺設計風格,艾瑞克導演以白色大理石作為“周家”的主要視覺風格,大膽地“清場”,只留下了“沙發”和一張具有意境感的長桌。整個場地中唯一兩件凸顯原色的實體舞臺裝置,是當時魯世平在《周家》中使用的兩件家具。魯家的風格更加樸素,在凸顯視覺縱深的木質空間中,只有一張桌子來表現“魯家”的家庭背景。甚至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羅馬》的電影片段放在舞臺上,舞臺因為極致的簡潔而呈現出強烈的空間感,給觀眾帶來視覺沖擊,有一種侵略感和吞噬感。
舞臺呈現體現了艾瑞克作為西部片導演對于《雷雨》的理解,通過對故事的梳理,他從這個上個世紀的故事中發現了很多跨時代的線索。
觀點1:
“它直擊當代人的內心欲望與崩潰”
相比于之前的其他版本,新版《雷雨》讓萬芳更多的感受到作品中所體現出的導演風格以及人物動作的處理:“導演巧妙地利用形體和舞臺調度,打開了《雷雨》所有人物的心理空間,非常具有創新性。”而這些創新的表現手法,都源自艾瑞克第一次讀完《雷雨》之后感受到的震撼。
在艾瑞克還未正式成為這部劇的導演時,他僅以法國人的身份觀看了《雷雨》。他覺得這部作品的敘事和主題對他來說有些過于龐大。“陸詩萍如何歷經磨難回到故鄉,與周樸園父子重逢?觀眾如何相信故事的真實性?”隨著研究的深入,艾瑞克發現,這是一部需要他用戲劇手法同時處理多層關系的作品,包括情感、血緣、倫理、人性、困境、命運等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恰恰是今天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問題。
在Eric看來,《雷雨》中的人物關系極其復雜。蘩漪愛上繼子,本身就是一件悲劇。四鳳和周萍相愛,兩人形成三角關系。他們之間的愛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是他們三個人之間欲望的流動。“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這是欲望,很悲劇,很黑暗,很暴力,同時也很有趣。經過我不斷的研究,我越來越有靈感去把這些東西呈現給觀眾,包括跨越所有時期,直擊當代人的內心欲望、崩潰、傷害、困難、困境等很多現實問題。”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也認同《雷雨》超越時代的觀點。從戲劇的某種特性來看,“劇護人,人護劇”。曹禺的《雷雨》顯然是“劇護人”,從浙江春暉中學學生第一次演出《雷雨》以來,就非常吸引人。驚心動魄的劇情、跌宕起伏的敘事解構,是《雷雨》為后來的創作者提供的空間。故事本身就能抓住觀眾的心。這樣一部“人心太善變,人性太脆弱”的戲劇,也印證了曹禺先生說的“沒有一個作家敢說我把人講清楚了”。
宋寶珍認為,讀了《雷雨》之后,狂妄的人不再狂妄,自滿的人也不再有自滿的資本,因為誰也無法預料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到來。“曹禺先生的深刻之處,在于他不是烏托邦式的、簡單的對未來理想的憧憬,而是在他詩意的表達中,始終不忘人類在現實的各種規制下,會面臨不同的境遇。”
觀點2:
“蘩漪在家庭中的困境,對應著現代社會女性的困境”
在Eric眼中,《雷雨》是一本讓現代人在面對困境時,能快速找到解決方法的指南。他認為,雖然每個時代的社會規律不同,但他們面臨的困境卻是共通的。比如,今天仍有一??些人,常常把自己鎖在自己內心所創造的階級里,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堅守自己的家庭倫理和精神道德。如何解放自己曹禺中學,甚至如何質疑這些問題,或許他們可以通過觀看《雷雨》找到最終的答案。
比如艾立克認為《雷雨》中提到的女性問題,到今天仍然比男性更嚴重。這些問題在法國和中國都存在,需要做很多工作來解決:“好在激情和愛情的表達是可以超越所有時代的,所以我希望把這些融入到《雷雨》中,也算是對今天觀眾的一種回應。這是我的戲劇的目的,不是把戲劇做成博物館,而是通過一部老作品,講述今天人的故事。”
對于《雷雨》中女性的演繹,宋寶珍有自己的看法。首先,劇中的形象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比如蘩漪是一個受“五四”影響的女性,在現實生活中她進入的是一個像周樸園一樣既有封建主義特征又有資本主義特征的家庭,是一個從傳統到現代具有過渡特征的家庭模式。陸世萍在濟南女校當“傭人”,她受到了現代教育的熏陶,但整體的道德體系還是傳統的。這樣一來,曹禺在《雷雨》中所展現的時代,是一個從傳統到現代的過渡時期。社會上階級斗爭的特征,家庭中倫理道德的變化,人物關系中傳統與現代的相處模式。曹禺在《雷雨》中,通過人物的身份和各自的行為,展現了時代性。
但曹禺在設計這些人物時,始終保持著一種人文情懷。如果《雷雨》只是帶著批判、攻擊的目的去寫,這些人物是寫不好的。比如在《雷雨序》中,曹禺就曾強調演員要認真思考周萍這個角色,從這個角色身上尋找同情。為什么要同情周萍呢?他明知故犯地和繼母亂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和妹妹亂倫,但“周萍不是繁漪的理想戀人,她又為什么會愛上周萍呢?這只能問她的命,她為什么會落到周樸園家去。”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繁漪的傲慢、自尊、內心的激情網校頭條,和周樸園在現實中對她的冷漠,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她的情緒和感受總是要尋找突破口,那么真正能讓她講心事、有共同話題、有心理層面交流的,就只有周萍了。這種情況如果放在現在的我們身上,我們也能感同身受。
雖然我們在今天強調平權,包括女權主義已經成為一種先進的思潮,但總體來說,蘩漪內心的痛苦是雖然她是家里的女主人,但在感情層面上卻不得不屈從于別人的痛苦,她在家庭中的困境其實也對應著現代社會女性的困境。
觀點三:
“不同階層的人都以非常現實的方式思考自己的命運”
《雷雨》的思想主題包括社會階層、人性維度、現實內涵、人的生存處境、存在價值、人的心靈問題等。因此,宋寶珍認為,今天的人們看《雷雨》不應只關注其故事本身,更應該思考“人的生命存在”。“《雷雨》剛上映時,著名現代戲劇家李健吾曾以筆名‘劉希偉’評論過,談到《雷雨》中的命運觀念。如果把《雷雨》所表達的看作是命運的表現,其實今天誰也擺脫不了這條邏輯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有機遇,有低谷,有幸運,甚至有悲傷,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喜怒哀樂。”
宋寶珍在劇本中指出,在周樸園以為最井然有序的家庭里,卻隱藏著亂倫的悲劇。首先,周平以為自己和繁漪的感情糾葛是亂倫,卻不知道當他離開繁漪愛上四鳳時,是更大的人倫悲劇。還有單純的周沖,當他向四鳳表白心意時,魯大海告訴他,“四鳳是個窮孩子,她的未來就是當工人的媳婦”。這里揭示的命運,并不是虛幻、抽象或神秘的概念,而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命運。
從現在來看,宋寶珍認為《雷雨》展現的現實是,社會的發展雖然給人們提供了許多升遷的機會,或者改變處境的機會,但很多時候,社會階層的固化也給很多人帶來了心理壓力。“比如我們看到星二代不斷追求演藝事業,而今天一個年輕人,打拼了幾十年,可能只夠買一套五環外的小房子。很多大學都做過統計,現在農村學生的比例已經變得相當小了,這就是階層固化。他們對命運的思考,對處境的抱怨,都可以在《雷雨》里找到。”導演Eric也覺得,從《雷雨》展現的兩個不同階層來看,他認為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是有非常貧窮的人和非常富有的人,兩者之間的差距很大。
觀點四:
“對人性的探索將觸動每個人的心靈”
《雷雨》從1934年問世至今,已經過去了86年,這部作品通過各種解讀,與各個年齡段的人產生了聯系。萬方認為,這部作品無論是在過去的80年,還是在未來的歲月里,能夠持續引起時代共鳴的關鍵,就是“人性”。“我父親對人性的描述、刻畫、探索,會觸動每個人的內心,讓不同時代的人感受到不一樣的感受。每一個觀眾看完《雷雨》,或多或少都能從中得到自己的感悟。如果再深入一點,還有對命運的共鳴,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命運。”萬方解釋道,對命運、對自由的渴望,是人類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會追求的,而《雷雨》中人物遭遇的困境或許非常極端,但這種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被束縛的感覺,會讓每一個觀眾產生共鳴。
曹禺曾說,“在《雷雨》中,宇宙就像一口殘酷的井,一旦掉進去,無論你如何吶喊,都無法逃離這個黑暗的深淵。”宋寶珍認為,這句話其實講的是規制的問題,這個規制可能是時代的,也可能是社會的,無論你如何努力掙扎,誰都無法逃脫:“在特定的社會規制之下,不只是從生到死的過程,還有各種各樣的悲劇。命運并不神秘,它其實是人類生存的一個終極目標。人天生悲傷,但因為悲傷,才需要向往。即便你向往的目標最后沒有實現,你畢竟走過了自己的路。”
此外,宋寶珍認為,無論哪一代人,都會面臨如何去愛、如何去選擇人生、選擇什么樣的方式走完人生旅程的選擇,任何時代的人都無法拋棄這些東西。這就像《雷雨》中四鳳的選擇,她無法突破自己的出身,周萍發誓“我愛四鳳,我愿意跟她一起去”。但當周樸園答應讓他去礦場時,他卻開始想著一個人去。宋寶珍進一步解釋,種種跡象表明,如果不是《杏花香》中與繁漪的密會,周萍不會帶著四鳳離家出走。他們之間的結局或許會成為周樸園與陸詩萍的翻版。這正如尤金·奧尼爾所說,人即便身處地獄,也永遠有天堂的夢想,但打破夢想與現實的距離,需要很多條件。
【延伸閱讀】
央視版《雷雨》的秘密
1. 電影《羅馬》中的人物與《雷雨》中的人物相似
萬芳認為,央視版《雷雨》的第三幕被法國導演艾瑞克處理得非常好。“在魯桂家的那場戲,充滿了戲劇張力,人物關系更加鮮明,人物形象豐富有力。艾瑞克導演很擅長把第三幕導演得這么有力度。在第四幕,他用周樸園在客廳看電影的場景來表現,播放的電影是兩年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羅馬》的片段。這樣的處理其實讓人感覺很新穎,很有現代感。這個表演既符合《雷雨》的背景,又很有新意。”
Eric解釋,電影《羅馬》有很多人性化的角度,很有故事性。創作過程中,他盡力從電影中尋找到在敘事上能與《雷雨》相對應的場景。比如《羅馬》中有一個場景是孩子們在田野里奔跑,而那一刻,從四鳳家回來的周沖正好彎腰走到了屏幕下。還有一個在電影院的鏡頭,觀眾會感覺自己就像在電影院看電影一樣,電影中的鏡頭結合《雷雨》的故事,會讓人有新的理解和感受。“我更喜歡這種層層推進的空間感,很有意思。我很喜歡這部電影,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場景,我會把它們帶進自己的作品里。”
2. 極簡的舞臺設計可以充分激發表演
Eric讀過《雷雨》的劇本后,就有一個想法,如果由他來導演這部作品,故事一定會設定在一個非常冷酷的世界里。讓周樸園處在冰冷嚴酷的環境中去壓榨他人,就代表著暴力。因此,在Eric看來,極簡的舞臺布景更能激發演員的表演。“對我而言,戲劇就是通過演員的身體、語言、心靈來傳達它的內核。我想要一個干凈的舞臺,需要演員在這樣的舞臺上不斷表演,這也是我美學設計的基本原則。”Eric坦言,自己從來不喜歡挑釁觀眾,但希望觀眾通過戲劇表演,感受到每個人都被關愛,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2021年春節演出季
保利·洋華年度制作·舞臺劇系列
雷雨,雷雨:之后
明星版電視劇
雷雨,雷雨后
1.2米以下兒童禁止入場
“雷雨”
//主演陣容//
劉愷威、何賽飛、佟瑞敏、孔偉、徐德良
呂星辰、李宗雷、羅永娟、劉恩成、隋國、石萬川
開演時間:
2021年1月23-24日 14:30
票價:
期間:
約150分鐘,無中場休息
購票電話:
雷雨過后
//主演陣容//
劉愷威、何賽飛、石可、嚴南
呂星辰、丁陽、羅永娟、劉恩成、張鶴琴
開演時間:
2021年1月23-24日 19:30
票價:
期間:
約90分鐘,無中場休息
購票電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