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
3月3日是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的主題是“維護地球所有生命”。這天,“自然之子”環保學會以線上直播的形式舉辦了“北京五中2020年非常綠色論壇”開幕式。論壇主題為“游戲古·環保·生活方式”,下設“假味”“真生活”“新時尚”三個分論壇活動。本次論壇活動也拓展到了五中教育集團每一所成員學校。環保學會成員帶領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同學們收獲頗豐。
“新時尚”分論壇上,王璐瑤設計了班徽。
假味野味不好吃
人類對野生動物的濫獵和食用,導致很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
在“假味道”分論壇中,以“自然之魂”為主題,科普了瀕危野生動物知識,探討了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以及小學生面對瀕危野生動物能做些什么。通過這些科普活動,讓學生們認識到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告誡大家不要亂吃野味,不要從事非法貿易。
2020年3月,甄玉諾在網絡綠色論壇“假味道”分論壇的作品中呼吁保護野生動物。
獲得優秀分享獎的李萬澤分享了一則關于大象的科普故事,讓在場的同學們深受感動。為了讓大家知道盜獵者為了盜取象牙,對大象的殘忍對待,李萬澤展示了一組由攝影師拍攝的血腥盜獵現場照片,題為《破碎》。畫面是這樣的:一頭大象被殘忍地獵殺,身體被砍成碎片,象牙被盜,象鼻被砍斷,臉部被毀壞。
很多學生疑惑:“為什么要殺大象?盜獵者只要取走象牙就可以了。”李萬澤解釋道,大象的兩顆長門牙是連在頭骨上的,不會脫落,因此盜獵者要想得到更有價值的完整象牙,就不可能放過大象。
據了解,我國已于2018年全面停止加工、販賣象牙及其制品,但全球范圍內對大象的獵殺卻從未停止。最后,李萬澤呼吁同學們從自身做起,保護野生動物北京五中怎么樣,停止食用野味,共同保護自然生態。
活出真我,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環保
“真生活”論壇主要探討了什么是環保、環保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環保。北京五中全體師生觀看了“真生活”論壇的線上直播。論壇邀請了“自然之友·蓋亞自然學校”張副校長、“同理心公益基金”長期志愿者熊方興、“北京青年模范”稱號獲得者馬燕三位嘉賓,用親身經歷為同學們展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美好“真生活”。
三位嘉賓中,有的將“零浪費”理念融入到個人婚禮中;有的親手進行改造,化腐朽為神奇,節約資源、減少浪費;還有嘉賓長者提倡通過改變飲食習慣,健康減肥,也能為環保出一份力。
2013 年綠街拍賣會
2018年8月,五中部分學生、老師及家長參加零廢物日嘉年華。
活動中,高一3班的王友川同學做的環保實踐引人矚目,他通過高一3班微信群進行推廣,比如清明節來臨之際,提醒大家祭祖不要忘記環保,他先帶領同學們在專門的環保課群里進行討論,然后讓同學們在網上發布清明祭祖的環保建議,讓環保理念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到同學們的生活中。王友川同學還獲得了學校環保社團優秀獎。
北京市第五中學回收箱(布手繪)創作大賽作品
北京五中校園里的飲料瓶回收機
新潮流青年成立環保團體
反對假品味,崇尚真生活,樹立新風尚。“新風尚”分論壇主要落實如何將家庭廢物利用,減少垃圾。
一年級3班的王淑涵負責組織班上同學交寒假作業——為期一周的塑料垃圾分類挑戰,同時也在班上宣傳“回收”和“減廢”兩大環保理念。一開始她發現同學們的參與度不高,收集的寒假作業也不完整,該如何激發同學們的積極性呢?苦惱之時,同學王友川想到了一個辦法——組建班級環保支部微信群。這個辦法很有效。從剛成立時大家的沉默寡言,到后來大家積極發言,積極參與討論網校哪個好,提出想法和建議。同學們還設計了與環保相關的班徽,熱情地協助王淑涵完成任務,開展線上活動。活動最后,同學們填寫了新動向的調查問卷,從中可以看出大家在這次活動中收獲頗豐,對垃圾回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年級3班還榮獲了新風優秀集體獎和7個個人獎,同學們和老師們都很高興。
“社區嘉年華”中的3R商店
居家學習期間,“自然之子”環保社團能夠舉辦豐富多彩的環保活動,應該說是經過長期的努力,作為學校活躍的社團,社員們此前也舉辦過各種環保活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014年北京五中“自然之子”環保俱樂部成員合影
2014年5月,環境保護協會參加了自然歷史戶外活動。
2014年11月,針對廚余問題,環境保護協會帶領學生舉辦“光盤行動”講座。
2015年第二期環境保護講座團師生合影。北京五中環境保護學生講座團正在成為學校的一張新名片。
2015年10月,環保俱樂部的戶外活動之一是去北京百望山觀鳥。
2016年5月,環境保護協會舉辦戶外活動——戶外課堂,宣講生態知識。
2018年暑假,“自然之子”環保俱樂部參加北京垃圾分類公民論壇——中小學如何打造零廢棄校園。這是張正國發言。
2019年12月,北京五中新年聯歡會以“社團嘉年華”的形式舉行,環保社計劃成立“3R店”(Reuse,即“減少、回收、再利用”的意思),他們認為,對自己沒用的物品,對別人來說可能就是有用的,如果能通過交換的方式,將物品再利用,既能省錢,又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在時任社長冼文宣的帶領下,有的人在黑板上畫黑板報,有的人搬桌子,大家做了一個弧形的3R店位,就像一個售貨柜臺。環保社團負責人董燕老師給大家下達了第二階段的任務,擺放各個階段的道具和物品,協助完成黑板報。有的同學顯得不知所措,擔心抹黑別人的作品,開始自嘲。但老師卻不這么認為。 “參與是件好事,不管做得好不好,都是在為自己積累經驗,下次會做得更好。就像我們環保工作一樣,參與可以讓你獲得不同于別人的知識和生活方式,為地球做貢獻的同時,自己也在進步,何樂而不為呢?”董艷老師說。
活動開始后,學生們將自己閑置的物品帶到學校進行物物交換,或交給環境保護協會,環境保護協會會對物品進行估價,并給出相應的“綠幣”,學生們可以用這些“綠幣”去換取自己喜歡的物品。
環境保護學會師生所獲部分榮譽-1
環境保護學會師生所獲部分榮譽-2
媒體報道北京五中學生演講團。
環保社團的各項活動讓同學們意識到環保社團是一個傳授環保知識、教育人的團體,更像是一個大家互相幫助、互相分享、提升各項能力的大家庭北京五中怎么樣,這也是北京五中“自然之子”環保社團的精神所在。
(本文作者為北京市第五中學1年級3班學生,指導老師:張猛、董艷)
本文原載于《環境與生活》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