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們聽取了區域整體交通狀況介紹,察看了商圈內部道路、地下停車場出入口、地鐵通廊等情況,并走進公聯地下停車場檢查停車管理及與301醫院的銜接情況。調研中委員們發現,由于區域停車場之間缺乏有機結合,標識體系不完善,導致停車場停車位分布不均,也造成了商圈周邊道路交通壓力大,車輛擁堵嚴重。
海淀區城市管理委員會(交通委)向委員匯報了緩解“學校、醫療、景點、商業”周邊停車難題的措施。近年來,市民出行需求集中釋放,海淀區重點抓好北京市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海淀區第二實驗小學(安寧分校)等6所學校周邊,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等11所醫院周邊網校哪個好,紫竹院公園、頤和園等2個景區周邊,北京金源時代購物廣場、凱德京品購物中心等4個商圈周邊。
在學校周邊北京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進一步完善道路配套設施設備建設,采取“近端提高效率、遠端分流”的管理方式,緩解道路交通壓力。積極開展校車工作,目前試點學校7所,開通線路9條,投入校車33輛,服務學生1400余人。預計全部線路開通后,可服務學校24所,開通線路45條,投入校車約100輛,服務學生約5000人。
在醫院周邊,持續優化規范就診時間,規范醫院內部交通組織,整頓醫院周邊秩序,不斷完善交通設施建設,科學設置醫院周邊出租車、網約車等臨時落客區,結合實際情況最大限度設置周邊標識、標線和非現場執法監控設施。
景區周邊將建立客流管控機制,以智慧旅游為抓手,推動自駕車游客分時段、分批快速入園,避免車輛等待,減少交通擁堵。
商業綜合體周邊,根據不同情況制定相應規劃,在重點商業綜合體周邊設置非機動車停車場的基礎上,引導有條件的商業綜合體利用紅線內停車場、廣場等空間資源設置非機動車停車場。
建立現代化智能化城市交通網絡體系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關鍵舉措,對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影響深遠。討論中,委員們就建設現代化智能化城市交通網絡體系提出建議。
委員們認為,首先要有智能交通標識系統,商圈、地下停車場等標識系統不僅要實用北京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還要方便使用,標識系統不能以管理者的角度去設置,而要以“讓第一次來的人能找到”為目標。
此外,既要有常態化的交通運行模式,也要有大型活動、大客流時段交通運行模式預案,不斷審視大型活動期間的交通擁堵狀況,綜合考慮小汽車、公交、行人等需求,用精細化管理推動擁堵點逐一疏解。
有委員還建議,城市交通運營應積極與大數據、智能網聯等技術融合,在大型活動、大客流期間與導航地圖等技術協同,向公眾提供實時交通擁堵信息,及時引導群眾避開擁堵路段、選擇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