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起源于隋朝,當時稱為“科舉”,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
科舉制度在唐代有很大發展,分為??己蛯?迹?及ㄐ悴?、明經、進士等六個科目,其中進士逐漸成為科舉考試的核心。
科舉制度持續了一千三百多年,對中國古代社會影響深遠,不僅打破了世襲制,讓更多有才華的平民有機會進入官場,而且促進了文化繁榮和社會發展。
清末民初,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和教育的近代化,中國開始建立現代教育制度。民國時期高考7號8號9號的諧音,高等教育的選拔制度主要以各大學自行舉辦的考試為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國家開始規劃高等教育,1952年,教育部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了所有高等學校的全國統一招生考試,也就是現代意義上的“高考”。
關于高考為何定在6月7日或8日網校頭條,有多種說法。
一是歷史原因。
早期高考多在5月份舉行,但因為高考是全國性活動,需要各省招生、統計系統統一協調,所以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后來為了更好地組織安排高考,決定把考試時間定在6月7日、8日,這個時間一直沿用至今。
其中一個原因是氣候。
6月是我國的立夏,氣溫適中,相比7月的高溫天氣更加適合高考。6月初,很多地區高溫天氣還未到來,為考生提供了相對舒適的考試環境,減少了高溫天氣對考生身心的影響。同時,6月高考也減少了自然災害對高考的干擾。
最后一個是風俗習慣。
在我國,數字常常與音節諧音,以帶來吉祥的寓意。
“678”諧音為“入學”高考7號8號9號的諧音,對關心高考的考生和家長來說,是美好的寓意和祝福。因此,選擇6月7、8日作為高考日期,也蘊含著神秘而迷人的吉祥寓意,為考生提供心靈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