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到初中的過渡對家長來說也是一次考驗
“說到小學轉初中,我流下了辛酸的眼淚。”多少家長一邊帶著孩子參加各種考試,一邊咒罵小學轉初中。孩子考試考得目瞪口呆,家長頭暈目眩。有學生在論壇發帖指責小學轉初中,一下子收到無數回復。有網友還列舉了小學轉初中的“六宗罪”。家長們感嘆:學校擇優錄取,讓家長吃虧,讓孩子吃虧,讓培訓機構賺得盆滿缽滿,學校才是得利者。
【違反法律】
義務教育已產業化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本來應該沒有入學考試,但由于小學升初中階段的中斷,義務教育已經走向市場化,并逐步向產業化發展。
“民辦學校之所以這么受歡迎,就是因為有公校的支持。”家長陳先生說,從這兩天各所民辦初中的評價可以看出,只要是公辦轉制學校,或者公校教育集團下屬的民辦學校,報考人數都遠遠超過招生計劃。但一些沒有“后臺”、沒有公校“支持”的民辦學校,生源情況并不理想。
在陳先生看來,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唯一的區別就是學費,私立學校收費高,而公立學校幾乎不收費。
現在公立學校很熱衷于辦私立學校,或者和私立學校組建教育集團,讓公立學校的優秀教師來教書。說白了,這些私立學校或者教育集團是為公立學校服務的,是為公立學校賺錢的。義務教育開始向產業化發展。
【違反規則】
提前挖掘孩子的潛能,剝奪他們的天性
誰都知道,孩子的童年是美好的,然而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卻毀掉了這一切美好,鄭州居民楊先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在各個輔導班里跑來跑去,看著厚厚的作業本。
“我也知道奧數對于10歲左右的孩子來說確實比較難,但不學又能怎么樣呢?”鄭州市民林先生說,為了更好地輔導孩子,自己也陪孩子學奧數,甚至把孩子的練習冊翻了好幾遍,幾乎每道題都做了。
林先生有時希望孩子學一些舞蹈、樂器等特殊技能,但這些技能對入學考試沒什么用。他也希望孩子假期多出去走走,但考慮到從小學到初中的緊張過渡,他決定還是好好學習吧。
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初中內容,六年級開始學習高中內容。林先生也知道“搶跑”不好,但為了進入初中,不得不這么做。
【助紂為虐】
助長培訓機構和私立學校偷偷考試風潮
每年孩子從小學升入初中,家長和孩子都叫苦不迭,而培訓機構卻喜出望外。
名校模擬考試、保送生考試、小學升初中……各種考試都與小學升初中有關鄭州小升初e度論壇,讓家長興奮不已。最讓家長興奮的是,培訓機構可以直接對接私立初中網校哪個好,成績優秀的學生有可能被保送或考入私立初中。這讓很多家長以為找到了捷徑,于是大家都爭相花錢請培訓機構上輔導班,希望為孩子保住名校的一席之地。
鄭州居民王先生就是其中之一,為了讓孩子在最后沖刺中脫穎而出,王先生給孩子報了培訓機構的一對一輔導班,??每小時收費200元。
雖然這會花費不少錢,但在王先生看來,錢并不是最重要的鄭州小升初e度論壇,只要孩子能上好的初中,花再多的錢他都愿意。
當然,王先生的努力也沒有白費,因為他的孩子在某培訓機構的成績很好,所以已經被一些私立學校提前簽約,而其他沒有簽約的孩子也可以通過該培訓機構報名參加私立學校秘密組織的考試。
【人格泯滅】
學生被訓練成為考試機器
說好了小升初不考試,結果各個學校還是出了考題,而且題目還挺刁鉆。
“考試題目就是要把學生變成答題機器。”鄭州市民孔先生無奈地說,上周末,民辦初中進行了一次階段性綜合評估,很多學校的數學題目多達20多道,時間限制只有70分鐘,這意味著學生每3分鐘只能做一道題才能答完。
“學生看一道題一分鐘,看不懂就回頭再看,又要一分鐘,根本沒時間仔細思考答案,更別說記下來了。”在孔令輝看來,做這些題的目的是讓學生看完題后直接記下答案,估計全世界也只有機器能做到這一點。“審題、做題、查題這些步驟都要忽略,這分明是在訓練解題機器。”
【拋棄人性】
高壓下的學習毫無樂趣
在很多人眼里,考上好的民辦初中就意味著孩子能上好的高中、考好的大學。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鄭州市民秦女士至今仍對送孩子去民辦初中感到后悔,盡管民辦初中在很多家長眼中是名校。
“進入初中后,孩子們壓力太大,幾次揚言要退學。”秦女士說,“在學校里,老師每天都給孩子們施加壓力,孩子們學習很刻苦,完全背離了快樂學習、開心學習的原則。孩子們變成了四眼天、駝背、頭腦遲鈍、身體虛弱、分辨不清東西的‘才子’。”
【麻煩還在繼續】
沒有標準的錄取規則
眾所周知,小學到初中是沒有考試的,鄭州市去年也開始對本市民辦學校試行“統一時間、統一錄取”政策。今年,鄭州市提出,階段性評估要符合小學生認知發展規律,重點關注閱讀與欣賞、思維與應用、科學與社會、素質與能力等綜合素質測評。
但在很多家長眼里,這個所謂的評估范圍就等于沒有范圍,縱觀各學校給出的刁鉆題目,題量之大、知識覆蓋面之廣,很多學生就算看了也看不懂。
有家長也表示,試卷上沒有分數,家長怎么知道評分過程中有沒有作弊?高考、中考都有分數,初中錄取為什么不透明?孩子是否錄取,學校只是通過電話通知,完全不清楚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突出,哪些方面的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