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英雄的軍隊整裝待發
1950年10月1日,首都各界四十多萬民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集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周年。
1950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學校代表團經過天安門廣場。
國慶閱兵參加人數達24209人,閱兵方隊由空軍、海軍院校學生領隊,步兵、炮兵、坦克、摩托化部隊、騎兵等列隊,步兵列隊行進時,空軍戰機從東向西飛過會場上空進行檢閱。
1950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在當年的閱兵式上,由1900余匹戰馬組成的騎兵大隊是一大看點。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個軍種以英勇的氣勢向世人展示了共和國人民不畏強敵、保家衛國的英雄氣概。
1951 年國慶閱兵
從騾馬到機械化的轉變
1951年國慶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和民兵代表13348人接受檢閱。
1951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傘兵部隊在天安門廣場列隊行進。這是傘兵部隊首次在國慶閱兵中亮相。
今年的閱兵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一是一批具有豐富軍事經驗和突出戰績的解放軍高級指揮員作為軍事學院學員參加國慶閱兵,走在閱兵隊伍最前面;
二是參加閱兵的各專業軍事院校學生數量增加,他們來自步兵院校、坦克院校、炮兵院校、海軍院校、航空院校等,體現出共和國專業軍事人才培養進入了新階段;
三是出現了一些新型兵種,如傘兵、火箭炮兵、防空兵等;
四是民兵營首次亮相國慶閱兵,他們是華北老區民兵的代表,都是戰斗英雄、勞動模范。
1951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這是防空部隊第一次出現在國慶閱兵中。
受閱的炮兵方隊中,有的火炮是用汽車牽引,有的是用騾馬拉著,這并不是因為汽車等車輛牽引力不夠,而是象征著解放軍由騾馬拉車輛向機動化、機械化轉變。
1952 年國慶閱兵
展示武??器的威力
1952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
1952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機械化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公安部隊和少數民族民兵大隊作為首批參加閱兵和分列式的部隊,成為這次閱兵的最大亮點。公安部隊自1950年11月建立領導機構以來,至1952年已發展到50余萬人,成為維護社會秩序、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力量。
1952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摩托化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這支民兵排由全國10多個民族的民兵組成,穿著特色鮮明的農村便裝,配備新式武器,象征著我國軍隊的普遍性。
1953 年國慶閱兵
“最可愛的人”歸來
1953年,我國從建國初期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進入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階段,穩步進行計劃經濟建設。
1953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學校編隊參加閱兵檢閱。
1953年國慶閱兵,在抗美援朝勝利歌聲的伴奏下,展示和提高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和國際聲譽網校哪個好,英雄的志愿軍代表團在觀禮臺上受到熱烈歡迎,格外引人注目。
1953年10月1日,抗美援朝勝利歸來的中國人民志愿軍代表團在天安門廣場觀禮臺上迎接國慶。
1954 年國慶閱兵
“中國制造”退出歷史舞臺
1954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周年慶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圖為1954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空學院學員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
1954年國慶閱兵,各兵種均有派員參閱,受閱的武器裝備已由開國大典時的“各國制造”變為蘇式武器,裝備基本統一,表明解放軍武器裝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圖為1954年10月1日,地面部隊通過天安門前廣場時,人民空軍也出現在天空中。新華社記者葛立群、張瑞華攝
騎兵分隊最后一次參加檢閱,退出國慶閱兵舞臺,標志著我軍由騾馬為主向機械化發展轉變。
1955 年國慶閱兵
軍銜制實行后首次閱兵
1955年國慶閱兵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后的第一次閱兵,受閱官兵全體身著新式軍裝,佩戴軍銜、領章。軍銜制的實行,標志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邁出了新的一步。
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身著新軍裝,以嚴正隊形通過天安門廣場。
55式軍服分為正裝、便裝、工作裝三個系列。軍官佩戴肩章、軍銜標志領章、帽徽;士兵佩戴軍銜標志帽徽、領章。男軍官夏季戴尖頂帽,女軍官戴無檐帽,陸軍、空軍士兵戴船形帽。
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傘兵部隊身著新式軍裝接受檢閱。
這次閱兵由將軍帶領,受閱官兵精神抖擻、斗志昂揚,邁著堅定有力的步伐接受檢閱。
1956 年國慶閱兵
大雨提升軍隊形象
1956年的國慶閱兵是新中國唯一一次在雨中舉行的閱兵。
圖為接受檢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雨中經過天安門廣場。
雖然天氣不佳,但參加閱兵的官兵在傾盆大雨中仍然保持著嚴謹的軍容和良好的姿態,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
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在大雨中通過天安門廣場。
原定參加閱兵的國產噴氣式飛機因雨水原因遺憾無法參加。
1957 年國慶閱兵
有朋自遠方來
1957年10月1日國慶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九次國慶閱兵,參加閱兵的部隊共有29個方隊,各型坦克車輛226輛,飛機81架,閱兵持續50分鐘,我國自主生產的伊爾-28噴氣式轟炸機、殲-5戰斗機首次參加國慶閱兵。
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陸軍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1957年1月,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通過了《關于削減軍隊員額、提高軍隊質量的決定》,軍隊建設在閱兵中得到體現,最大的變化是參加閱兵的人數總量比往年有所減少,是新中國前13次閱兵中最少的一次。
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接受檢閱。
此次閱兵的另一特殊之處是外賓數量空前,包括50多個國家應邀來我國訪問的外賓、各國駐華大使和外交官員、外國在華專家等。
圖為外賓在天安門觀禮臺觀看閱兵。
1958 年國慶閱兵
民兵隊伍規??涨?/p>
1958年國慶閱兵,解放軍陸、海、空軍29個地面方隊、6個飛行方隊共7856人接受檢閱,首都民兵師和女民兵也首次亮相閱兵現場。
圖為女民兵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這是女民兵方隊首次亮相國慶閱兵儀式。
這支基層民兵隊伍由來自太行山、白洋淀等革命根據地的民兵戰斗英雄組成,他們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曾拿著土槍土炮與敵人激戰,僅經過20天訓練便參加了國慶閱兵。
圖為首都民兵通過天安門廣場。
1959 年國慶閱兵
建國十周年閱兵
1959年,慶祝共和國十周年的閱兵式上,閱兵部隊官兵身著新式軍裝,佩戴新式軍銜,軍事學院、海軍、步兵、空降兵等部隊依次接受檢閱,轟炸機、戰斗機在擴建后的天安門廣場上空翱翔。
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部隊準備接受檢閱。
與五周年國慶閱兵相比,本次閱兵取消了騎兵方隊和三輪摩托車方隊,我國自主研制的“59式”主戰坦克、“紅旗”檢閱車在國慶閱兵上首次亮相。
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國慶十周年閱兵期間,展出的武器裝備國產化程度大幅提高,標志著中國國防工業由仿制進入自主設計、制造的新階段。
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炮兵部隊同時接受檢閱。
1984年國慶閱兵
改革開放又一次閱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慶典制度,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每逢大慶都要閱兵”。1964年,閱兵條款首次出現在國防部頒布的軍事條令中。此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原因,中國連續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直到1981年,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才根據鄧小平的建議決定恢復閱兵,并于1984年國慶35周年之際舉行了恢復閱兵后首次大規模國慶閱兵。
1984年國慶閱兵,是我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舉行的一次盛大閱兵,解放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武警部隊和首都民兵10370人,組成42個地面方隊和4個空中梯隊接受檢閱。
這次閱兵是中國自主設計、生產的遠程、中程和洲際戰略導彈首次亮相,展出的28種武器裝備全部為國產,女兵、武警部隊首次組成方隊參加閱兵。
戰略火箭部隊的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
1999年國慶閱兵
三軍航空兵“并肩飛行”亮相世紀閱兵
199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的閱兵式被稱為“世紀閱兵”,解放軍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部隊等2.4萬余人,分成42個地面方隊和10個空中方隊接受檢閱。
圖為1999年10月1日參加閱兵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
此次閱兵展出的42種大型裝備中,95%以上都是新型武器裝備,絕大多數都是國產裝備。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部隊和新時代剛剛成立誕生的預備役部隊等都是首次接受方隊受檢。
10個空中梯隊、15個機種、132架作戰飛機,編隊總長度75.637公里,于10月1日上午11時05分20秒至12時19分,準確無誤地先后飛越天安門廣場上空。
作為主力軍種的空軍與海軍、陸軍航空兵組成空中梯隊,三軍種首次并排飛行參加閱兵大閱兵幾年一次,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的導彈也參加閱兵,四大軍種的導彈同時亮相。
圖為1999年10月1日,空軍新地空導彈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2009年國慶閱兵
新世紀新階段盛大閱兵
2009年10月1日舉行的慶祝國慶60周年閱兵,是我國在新世紀、新階段舉行的一次盛大閱兵。
解放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部隊共56個方隊(14個行進方隊、30個裝備方隊、12個航空方隊)8000余人接受檢閱,此次閱兵是新中國歷次國慶閱兵中方隊(梯隊)最多的一次。
2009年10月1日,北京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閱兵式,女兵在閱兵式上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
200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展出的52種武器裝備均為我國自主研制,近90%的裝備是首次展出,展出的武器裝備技術含量高,部分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集中展示了近年來解放軍武器裝備建設的成果。
2019年國慶閱兵
多項“第一”“最佳”引人注目
2019年10月1日,本次閱兵共有59個方隊和一支聯合軍樂團參加,總規模約1.5萬人大閱兵幾年一次,各型飛機160余架、裝備580臺,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閱兵。
其中,出訪方隊由儀仗隊方隊、各兵種方隊、女兵方隊、科研機構方隊、民事人員方隊、預備役部隊方隊、民兵方隊、維和部隊方隊等15個方隊組成;
該裝備編隊由陸地作戰、海上作戰、防空反導、信息作戰、無人作戰、尾隨支援、戰略打擊七大模塊32個方隊組成。
空中梯隊由先頭機梯隊、預警指揮機梯隊、轟炸機梯隊、艦載機梯隊、戰斗機梯隊、陸基突擊梯隊12個梯隊組成;
聯合軍樂團以解放軍軍樂團為主組成,由全軍抽組1300余人組成。
按照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制改革要求,軍隊以行進方隊形式進行檢閱,全軍各主要兵種均參加,不少方隊首次亮相。例如:
領導指揮班子分別來自中央軍委、五大戰區、各軍兵種、武警部隊,體現領導戰爭、管理戰爭、建設戰爭、組織戰爭、指揮戰爭的新體制、新特點。
科研學術團隊來自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國防科技大學,體現了軍隊院校和科研機構在強軍中的重要地位。
文職人員隊伍主要來自聯勤保障部隊,體現了改革調整后文職人員在軍隊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女兵方隊由兩名女將軍帶領,英姿颯爽地亮相閱兵場,這是歷次閱兵中首次安排女將軍檢閱閱兵方隊。
東風-41等新裝備首次亮相!在作為地面編隊最后出征的戰略打擊模塊中,東風-41核導彈編隊首次亮相,彰顯了我國最先進、最具威懾力的大國利劍的重要地位。
展出的裝備全部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包括我軍部分新型裝備,充分展示了我軍聯合作戰裝備體系的構成,充分體現了我國國防科研自主創新能力。
我愛你
中國!
來源: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央視新聞、解放軍畫報、中國軍網、中國空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