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防科技大學(長沙)
國防科技大學是中央軍委直屬的綜合性大學。1984年,學校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教育部批準成立首批研究生院,擔負著為全軍培養高級科學工程技術人才和指揮人才、培養高級領導干部、從事先進武器裝備和國防關鍵技術研究的重任。國防科技大學是全國重點大學,也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中央財政專項資助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學校的前身是1953年在哈爾濱創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
學校坐落于古城長沙,總占地面積6200余畝,擁有先進的教學、科研實驗條件和公共服務體系。學校擁有3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863”高技術重點實驗室、1個全軍院校重點實驗室和一批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實驗室。新建的現代化教學大樓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圖書館藏書200余萬冊,中外期刊4000余種,建立了全套“美國四大政府科技報告”檢索系統。學校計算機網絡與全國教育科研網、國際互聯網和全軍軍事訓練信息網相連接。全軍軍事訓練信息中南中心設在國防科技大學,由學校建設和管理,全校教職工均可方便地使用網絡。
第2名: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鄭州)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簡稱“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由原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解放軍測繪學院、解放軍電子技術學院合并組建而成,直屬總參謀部領導,是全國重點理工科軍事院校,是全軍五所綜合性大學之一(另四所為:國防科技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空軍工程大學、海軍工程大學)。經過多年不懈努力,信息工程大學已由單一的電信工程專業發展成為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工科為主、科技滲透、指揮管理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綜合性大學。求是、創新、奉獻是學校的校訓。學校設有信息工程學院、測繪學院、電子技術學院、理學院,占地面積3800余畝。
建校以來,在軍委和總部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總參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學校黨委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學科一流、師資隊伍一流、教育質量一流、科研成果一流、管理水平一流綜合性大學”的奮斗目標,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各項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軍委領導稱之為:改革有力、教學碩果累累、科研創新。
新大學科以具有鮮明軍事特色的信息相關學科為主,涵蓋軍事信息系統的諸多領域,主要解決事關戰爭勝負的“知己知彼”、“知天時、知地利”問題,與打贏信息化戰爭密切相關。
為拓展辦學空間,在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征地1700余畝,作為“基礎聯培”基地。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宿舍、學生食堂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新建了圖書館、游泳池、符合國際田聯二級田徑標準的塑膠運動場;湖橋、涼亭、假山長廊、綠林廣場等人文景觀點綴其間。湖水波光粼粼,綠蔭紅墻,現代化的基礎設施與優美的校園環境交相輝映,成為開發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學校建成并配備了大型衛星接收設備、“神威”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可容納千余名學生的計算中心、GPS訓練場、戰術訓練場等教學科研設施和場地,建成了高速光纖校園網和遠程教育系統,網絡終端覆蓋教學樓、實驗樓和學生宿舍。
全面推進后勤保障社會化改革,實施糧食社會化保障。改造學員教室、宿舍、食堂、澡堂、俱樂部等設施英語作文網,在學員宿舍安裝空調。引進超市、郵局、銀行等生活服務設施中國43所軍校排名,方便學員日常生活。
第三名 空軍工程大學(西安)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簡稱空軍工程大學,是空軍綜合性軍事院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重點建設的五所綜合性大學之一,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開放大學,隸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為軍級院校。學校位于古都西安,經中央軍委批準,于1999年7月由原空軍工程學院、空軍導彈學院、空軍電訊工程學院合并成立,是一所集工、文、管、理、法、軍等學科于一體的綜合性大學,涵蓋了空軍各主要兵種重點技術學科,是全國重點大學和空軍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高水平院校。 承擔為空軍培養航空工程、地空導彈、電子信息等領域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指揮軍官和留學生。
第四名:解放軍理工大學(南京)
解放軍理工大學坐落于長江之畔的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新型綜合性重點軍事大學,是中國六所軍事工程大學之一。它由具有半個多世紀輝煌歷史的全國重點大學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點燃“亞洲第一火”、被譽為軍隊清華的全國重點大學解放軍工程兵工程學院、開創新中國軍事氣象事業先河的空軍氣象學院和在高技術領域獨樹一幟的總參第63研究所合并組建而成,形成了強強合作、優勢互補的格局,擔負著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指揮和工程技術人才的重任,是國家和軍隊進行科學研究、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裝備研制的重要基地。
Top 5.海軍工程大學(武漢)
海軍工程大學是一所具有64年辦學歷史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全軍5所綜合性大學之一。學校前身是1949年11月毛澤東主席、周恩來主席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海軍院校大連海軍學校機械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由原海軍工程學院、海軍電子工程學院、海軍后勤學院合并組成。學校是中央軍委和海軍黨委領導的高等軍事院校,是一所以工科為主,工管結合、指揮與技術結合、文理結合,海軍特色鮮明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全軍5所綜合性大學之一,也是全軍“2110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第六名 第二炮兵工程學院
第二炮兵工程大學是國家重點建設高校,全軍17所重點高校之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具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設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科研能力強,其中教授40余人,副教授140余人,青年教師中近50%具有碩士以上學歷,擁有一支以教授、副教授為主力、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較高的師資和科研隊伍。2011年6月,第二炮兵工程學院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工程大學。
學院堅持服務二炮建設的辦學方向,確立了“突出二炮高技術工程特色、堅持政治素質放在首位、堅持技術為本、堅持技術與指揮管理相結合、堅持全面打好基礎、拓寬專業知識、注重能力培養”的教學指導思想,形成了“求是、嚴謹、團結、奉獻”的八字校風和“講原則、講文明、講公德、講禮貌、講秩序、講軍人風、守規矩”的校規校紀。
學校位于古城西安,東依驪山,西瀕巴河,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中國43所軍校排名,是讀書、科研的理想之地。
第七名:大連海軍學院
大連海軍學院隸屬于人民海軍,是1949年11月22日經毛澤東主席批準建立的新中國第一所正規海軍院校,是一所專門培養海軍艦艇指揮軍官、海軍政治指揮軍官和海洋測繪工程技術軍官的高等軍事院校,是中國重點院校和世界著名軍事院校。學院現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已為中國海軍培養了4萬余名軍政指揮軍官和工程技術軍官,其中近200人成長為將領,被譽為“海軍軍官的搖籃”、“中國海軍黃埔軍校”。
第八名:空軍雷達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預警學院(原空軍雷達學院)坐落于“九省通衢”的美麗江城湖北武漢,是為空軍(海軍)雷達兵、電子戰兵培養軍事指揮、工程技術軍官、士官和專業技術兵的中級軍事職業院校,也是全軍預警監視領域的專門院校。學院成立于1952年,其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學校(武漢)和雷達學校(南京),1958年兩校合并為空軍雷達學校,1983年更名為空軍雷達學院,1992年升格為軍級院校,2004年定位為中級軍事職業院校。 2011年,經中央軍委批準,學院更名重建為空軍預警學院。
學院擁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設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學院雷達武器應用工程實驗室為全軍重點實驗室,下設1個基礎部、7個系,形成了以軍事裝備、信號與信息處理、兵種戰術、軍事情報等學科為重點的優勢學科群。
學院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軍委、總部的辦學思路,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以“三以一長”為載體持續開展價值觀教育,受到中宣部、國家教委、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等部門的表彰。確立了“突出信息化、強化大預警”的發展戰略,凝練了“育人為本、科技創新;服務部隊、開放辦學;信息引領、特色發展”的辦學思路。堅持依法從嚴治軍,“以嚴著稱”的辦學特色日益顯現。積極推進后勤保障社會化改革,全面提升綜合服務保障能力。
9.石家莊陸軍學院
石家莊陸軍學院是一所培養陸軍基層指揮軍官的一流學院。學院位于河北省省會石家莊西郊,占地360公頃,環境優美,氣勢宏偉,是亞洲規模最大的軍事學院,被譽為中國“西點軍校”。
為培養跨世紀高素質軍事指揮人才,該院今年將招收本地高校畢業生140名,主要為取得學士學位的理工文史類男性畢業生,年齡不得超過25周歲(截至1999年9月1日),身體健康、氣質佳,身高1.65米以上,雙眼視力4.80以上,無慢性病、傳染病。
被學院錄取的學生,取得學籍和軍籍。在校期間學習的專業為步兵班指揮,學制一年。主要課程有:輕武器射擊、軍事地形、軍事理論、外軍研究、軍事及兵種知識、參謀業務、軍事高技術基礎、高技術局部戰爭、軍事教育與軍事訓練方法、軍事運籌學、戰術指揮、軍事管理、軍隊基層政治工作等。學習期間實行供給制,工資享受副連長、中尉待遇。學習期滿考核合格者,分配到北京軍區所屬部隊擔任基層指揮軍官。
前十名:裝甲部隊工程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是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學院)裝甲兵工程系,坐落于北京盧溝橋畔,是國家重點工科院校、全軍綜合性大學之一,是全軍六所工程院校之一。學院隸屬于總裝備部,是國家重點工科院校和“十一五”期間全軍重點建設院校,是“十一五”期間全軍首批優秀教學單位之一。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分博士、碩士、本科三個層次培養學生,輪換培養全軍裝甲機械化部隊師、旅、團指揮員和各級技術軍官,并雙向選派學生和外軍留學生。 該校主要為全軍培養裝甲排長、坦克排長、陸軍步兵排長及具有軍事指揮素質的各類工程技術軍官,同時為地方和軍隊雙向選拔培養專門人才。2014年7月22日,首次向中外媒體記者開放。
=推薦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