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4年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已正式面世,華中科技大學在眾多高校中表現突出,成功躋身全國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合同總額排行榜的第三名,并且在該年度科技成果的轉讓、許可、技術開發、咨詢以及服務領域的實際到賬金額排行榜上,也名列全國第五。
這份報告,在科技部和財政部的指導下,由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以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聯合編制,自2018年開始逐年發布,已成為全面掌握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整體進程的權威文獻。
華中科技大學取得的這一顯著成就,源于該校長期致力于構建并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體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創新探索與實踐。
華中科技大學在將科技成果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過程中,實現了顯著的進步。該校建立了完善的成果轉化服務流程華中科技大學考研論壇,通過加強技術轉移體系的建設、開辟與關鍵企業的合作途徑、打造知識產權及成果轉化信息平臺華中科技大學考研論壇,有效提升了技術轉移和轉化的服務實力。
華中科技大學將核心關注點放在了“光電子”、“醫療裝備”以及“智能制造”這三大產業板塊,針對“成果端”、“需求端”和“平臺端”進行布局,成功打造了涵蓋“專利質量提升”、“科技成果梳理”、“技術驗證與成熟化”、“供需雙方精準對接”以及“成果轉化與孵化”在內的完整產業鏈運營模式。
在推進企業合作領域,華中科技大學全面實施了針對新興技術領域的“行業領軍企業合作項目”。至2023年,該校已為超過一百家的核心科技企業成功對接了將近四百項技術需求,其中,對于重點規模企業的技術需求對接達到了兩百多項。
學校致力于構建一個涵蓋全生命周期的知識產權運營與成果轉化線上平臺,該平臺集成了成果數據庫、專家數據庫、需求數據庫、產業數據庫以及創投數據庫等功能模塊,實現了知識產權管理及成果轉化運營的全面整合,打造了一個完整鏈條式的管理服務系統。
在建立成果轉化完整服務體系的過程中,學校亦著力通過多元化途徑激活成果,促進科技成果向產業價值的快速轉化。2023年,學校梳理了超過100項成果,對國家重點計劃和科技獎勵項目進行了整理,并據此建立了重要科研項目的成果資料庫。
通過分析產業鏈中各技術分支的數據,對學校的專利進行分類整合,構建知識產權創新網絡圖,深入觀察學校在產業發展領域的研究部署、成果產出頻率、師資力量、知識產權狀況、產學研結合情況以及潛在合作伙伴等方面的情況。
截至2023年年末,我們已經構建了涵蓋自動駕駛、新型顯示技術、氫能源應用、醫療康復機器人、智能傳感器以及氫能等多個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全景分析圖。
學校開展了“醫工裝備概念驗證計劃”的首期項目征集工作,在2023年,共收集到了超過40個醫工交叉領域的概念驗證項目,并從中確定了5個立項項目。對于每個立項項目,學校提供了30萬至50萬元的支持,旨在幫助這些項目順利邁出成果轉化的第一步。
2025年3月30日,于中關村論壇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大會上,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院士發表了以“強化有組織科技創新,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為主題的演講,并分享了華科大在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所取得的豐富經驗和實施策略。
尤政院士在演講中強調,近期華科大在數字診療設備研發、生物醫學材料、腦科學及類腦研究等多個領域,承擔了超過100項國家級重大項目,累計投入資金接近20億元人民幣,并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該校致力于推進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體的綜合發展,根據實際情況培育和提升新型生產力,持續優化成果轉化機制,多項先進技術得以成功轉化,為前沿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在大會現場,舉辦了三場校企間的重大簽約儀式,其中華中科技大學與中海油服合作,攜手建立“海洋石油深層測井技術聯合實驗室”網校頭條,旨在共同應對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過程中遭遇的諸多技術難題。
作為“千校萬企”行動計劃協同創新平臺的首批共創高校之一,華中科技大學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價值方面,通過技術轉移體系的建設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些做法不僅被收錄進《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2024》中,而且被向全國的高校進行了推廣。展望未來,華中科技大學將不斷深化產學研的結合,致力于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高水平目標,為我國科技發展貢獻學校的一份力量。
關注“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官方賬號,即可第一時間掌握關于這所享有“985”、“211”和“雙一流”建設高校稱號的華中科技大學的相關最新動態和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