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清華大學正式宣布擴大招生規模,這一舉措標志著北京地區高校在2025年的招生擴張大幕正式拉開。消息一出,猶如投石入水,激起了層層波瀾。緊隨其后,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等眾多知名高校也相繼發布了擴招的公告,這無疑預示著2025年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已成為必然趨勢,一場高考招生的大規模擴張浪潮正式拉開序幕。
國家對于何種人才有所需求,高校便將致力于培育相應的人才。教育部部長懷進鵬于3月5日明確指出,要推動“雙一流”高校本科規模的擴大以及職業教育的升級。隨后,國家發改委亦宣布,今年“雙一流”高校本科的招生人數將增加兩萬。眾多高校紛紛公布擴招計劃,這無疑是對國家政策的積極響應。
業內專家指出,為了響應國家政策、應對高考考生數量的增加、滿足國家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并推動高校自身的進步,隨著北京高考招生錄取的提前批次、雙一流高校的普通批次、北京市屬高校以及高職本科的招生規模持續擴大,預計北京今年計劃招收的本科生總數將達到大約一萬人。
然而,擴大招生名額并不意味著高校錄取標準有所降低,高考的競爭依舊非常激烈。近年來,北京地區參加高考的人數持續增長,去年已達到55936人。據預測,到2025年,北京高考的考生人數可能增加超過萬人。如果高校的擴招規模不能與考生人數的增長速度相匹配,那么一本錄取率和本科錄取率可能會面臨下降的威脅。業界人士指出,隨著北京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本年度北京高考的本科錄取比例和一本錄取比例有望維持在一個相對平穩的水平。以下是詳細情況,敬請關注——
預計北京高考本科擴招萬人左右
3月2日,清華大學對外公布,計劃有步驟地適度擴展其本科生的招生規模,并預計在本年度增設大約150個本科招生名額。
由此,北京高校2025年擴招正式拉開了序幕。
3月初,多所高校宣布擴招計劃。
業界人士指出,到2025年,北京的高等招生錄取中,提前批次、“雙一流”高校的常規批次、市屬高校以及高職本科都將增加招生名額。其中,一些“雙一流”高校和市屬高校在提前批次和常規批次都發布了招生計劃,預計本科生的總擴招規模將達到大約10000人。
業界專家強調,鑒于北京高考報名人數正迅速攀升至萬人級別,且教育資源供應面臨壓力,北京市將實施兩項并行措施:一是擴大高等教育招生名額,二是加快新校園的建設進度。目前,已有超過20所高等院校著手進行校園擴建工作。
北京部分高校擴建項目
實際上,本科教育的規模擴張始終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在2021年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需提升至60%。令人欣喜的是,到2023年北京聯合大學錄取分數線,這一目標已提前實現,達到了60.2%。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教育部黨組會議均著重指出,要切實推進高質量本科教育的規模擴大。與此同時,《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也明確指出,要擴大高質量本科教育的招生規模。2024年,在北京,全國超過600所高校投放了本科招生計劃,總計人數超過4.6萬,其中普通批次招生計劃達到3.7萬多人。
隨著2025年北京高考考生人數的顯著上升,一本錄取率和本科錄取率正遭遇考驗,我國高等教育的招生規模將不斷擴張,本科生的招生數量增長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1,提前批次擴招趨勢明顯
體育、藝術類院校機會增多
據相關消息,2024年,北京地區將有超過600所高校投放本科招生名額,涵蓋強基計劃和提前批次,總計招生人數超過46000名。在這些高校中,北京本科普通批次共有590多所院校參與招生網校哪個好,設立了1264個專業組,招生計劃超過37000名。
就提前批次來看,首都體育學院2025年設有運動訓練專業,該專業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和國家級特色專業,招生名額為315人,其中包括保送錄取的優秀運動員;此外,還有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同樣被評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和北京市級特色專業,招生名額為80人,亦包含保送的優秀運動員。與2024年相比,首都體育學院的這兩項國家級一流專業進行了大幅度的招生擴充,共增加招生名額150名,增長比率達到了61.22%。首都體育學院的專業擴招規模如此之大,而北京市的其他藝術類院校,如中國戲曲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等,也呈現出了相似的擴招趨勢,預計這些院校也將實施招生增加。北京將擴大2025年提前批次本科招生規模,涵蓋其他批次招生院校,預計本科招生人數將增加至約1000人。
2,雙一流高校
全國范圍內招生穩步擴大
行業專家指出,2024年,位于北京的39所985工程高校在常規本科批次中計劃招收3159名學生,這一數字比去年增長了50人;同時,擁有獨立招生代碼的150所“雙一流”高校在京投放的本科招生計劃為10582人,這一數量相較去年上升了268人。盡管近期大會宣布,今年“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招生計劃將增加兩萬人,然而,這項擴招政策主要影響的是北京工業大學和首都師范大學這兩所市屬高校。預計這兩所學校的招生增量大約在二三百人。將這兩所學校考慮在內,到2025年,“雙一流”高校在京的擴招人數可能達到1000人。盡管如此,“雙一流”高校并非是北京擴招的主要力量。
3,市屬高校是北京招生主力
保障北京本科率一本率
北京市屬高校在普通批次招生方面實現了較大規模的增長,整體上呈現出招生規模擴大的態勢。北京市共有16所市屬普通公辦本科高校,這些高校在過去一直承擔著在京本科招生的主要任務。2024年,這些高校共投放了近24000個招生名額,這一數字超過了北京市本科招生計劃的50%以上,其中更有13所高校的招生名額超過了1000人。首都醫科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物資學院、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建筑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農學院等高校,它們在確保北京的本科及一本升學率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2025年,這16所高校的招生規模預計將實現大幅增加,擴招人數可能達到1000人上下,再加上北京警察學院的招生計劃,整個擴招規模預計將達到約7000人。
4,高職本科表現搶眼
將成為增量最大來源
2025年,高職本科將占據北京本科招生計劃增量中的主導地位。在2024年的北京高考招生中,高職本科的表現十分突出,新增的7所北京市內高校中,有5所屬于高職本科類別。
我國目前擁有大約五十所高職本科院校,其中新近成立的北京科技職業大學預計在2025年將提供約一千個高職本科招生名額,相關信息及具體招生專業已在學校的官方網站上公布,大家可以參考下方的表格。
近年來,高職本科增量顯著。
2024年9月,我國首所民政教育本科院校——民政職業大學正式設立于北京,開啟了婚姻服務與管理專業本科生的招生工作。與此同時,北京聯合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以及北京工商大學均參與了京津冀職業教育改革項目,該項目涵蓋了13個專業,預計2024年在北京地區共招收945名高職本科生。除此之外,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正致力于資源整合,計劃創設北京科技職業大學,這所大學將成為北京市首所高職本科院校。據預測,該院校將在2025年啟動大約1000個高職本科招生名額。
在不久的將來,職業教育體系將更加緊密地與產業需求相結合,著力培養那些擁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學生。這表明,職業教育已不再是人們印象中那種單一的技工培訓,它也不會僅僅局限于培養生產線上的普通工人,而是將逐步擴展至高端制造、信息技術等多個前沿行業。
新增專業呈現四大看點
1,聚焦人工智能及交叉領域
2025年,我國高校招生規模擴大計劃重點鎖定在若干關鍵專業北京聯合大學錄取分數線,人工智能及其相關領域位列首位。以清華大學為例,擴招范圍不僅包括人工智能本身,還拓展至醫學、工程、社會科學等多個學科的交匯點,致力于培養掌握跨學科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性人才。
2025年部分高校擴招專業
2,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相關領域
為了迎合國家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和科技創新驅動的緊迫需求,新能源、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領域受到了特別的關注。與此同時,理工農醫等基礎學科依然構成擴招的核心內容,這些學科作為推動科技進步和保障國家發展的根本,其重要性將持續得到提升。
至2025年,人工智能已非單一學科,轉而成為促進多領域融合發展的基礎技術。相較于2024年所倡導的跨學科知識與國際化視角,2025年的招生策略更趨向于明確與實用。例如,在糧食安全、綠色能源等領域,高校增設了相關課程,致力于培養社會亟需的專業人才。
2025年部分高校擴招國家戰略需求相關領域專業
3,分類升級拔尖創新項目
精準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
觀察2024年的招生情況,可以發現眾多院校在招生政策上普遍實施了交叉學科、本碩連讀培養以及雙學士學位等新舉措,這些舉措旨在著重培育具有尖端創新能力與復合型技能的人才。
在2025年,我國高校將更加重視本科與碩士階段的銜接以及雙學位項目的進一步發展,例如清華大學設立的通識書院、中國農業大學的院士班,以及上海交通大學所強調的學科集群式培養。
還有實踐導向也更加強化。北京大學在基礎學科和新興前沿領域實施擴招,這一舉措與學校的整體發展規劃緊密相連,依托元培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工學院以及臨床醫學專業等平臺,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培養;中國人民大學則增設了“勞模班”“英模班”“海外治國理政人才班”,并針對拔尖人才班、創新人才班、戰略人才班進行了規劃和升級;北京工業大學推行“企業-專業-學業”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旨在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4,“雙速分化”特征明顯
一方面,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尖端學科資源高度匯聚,招生規模不斷擴張,進而成為推動教育進步的“快車道”。
另一方面,傳統的文科專業以及就業率較低的專業可能會遭遇招生規模縮減或專業合并的命運,從而進入被淘汰的行列。學生們必須對畢業后可能面臨的失業風險保持警覺。另外,職業教育與本科教育的分界線正變得越來越不清晰,比如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在升級為職業大學后,其專業設置已經擴展至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本科教育領域。職業教育和學術教育正在相互協作,共同適應產業發展的新動向。
高考競爭態勢依然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擴招政策已經實施,但這并不意味著高校的入學門檻會有顯著下降,高考的競爭形勢仍舊異常嚴峻。
近些年,北京地區參加高考的學生數量不斷上升。以去年為例,該市高考統考報名人數已突破五萬五,達到55936人,而據預測,到2025年,這一數字的增長量可能超過一萬人。
即便是在招生規模擴大的情況下,考生們也必須投入巨大的努力,方能在殘酷的競爭中嶄露頭角,順利進入自己向往的知名高校。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選拔人才的渠道并不局限于高考成績,從單一的高考獨木橋走向了多樣化的立交橋模式,諸如綜合素質評價、書院制度、強化基礎培養等多種途徑并行不悖,為各類專業人才、特長人才、特殊人才開辟了上升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