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眾多高等院校接連公布研究生招生計劃,考研的備戰階段再次來臨。在此期間,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公布的《陸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棄入學資格的公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公示稱:
我校2022級研究生新生群體,包括那些去年申請保留入學資格并決定今年入學的學生,需要在2022年8月28日至29日期間完成入學報到手續。
依據《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則》(法大發[2021]62號)第五款規定,若新生因特殊原因無法按時入學,需在報到期限前,以書面形式向其所屬的二級培養機構提出請假申請,并附上相應的證明材料。該二級培養機構需在報到日截止后,依據學校的相關要求,對請假學生的信息進行匯總,并向研究生院進行備案。通常情況下,請假期限不會超過兩周。未履行請假手續、請假未獲準許或請假逾期未進行報到,除非存在不可抗拒等正當理由,否則將被認定為放棄入學資格。根據“二級培養單位在新生報到結束后,需按照學校規定,將上述學生名單報送至研究生院”的相關規定,現對陸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棄入學資格的情況進行公示。若對此有不同意見,請在公示期間內,通過電子郵件發送書面說明,并致電我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進行咨詢。
記者觀察到,在公示名單中,有15位來自內地的碩士研究生,7位來自內地的博士研究生,4位來自港澳臺地區的研究生,以及6位外國來華留學的學生。
研究生“錄而不讀”現象連續多年出現
在2019年10月25日,蘇州大學研究生院發布了一則公告,指出該校2019級共有68名研究生因未依照學校規定完成入學手續,經過學校的審核,最終決定取消他們的入學資格。
2020年10月7日,太原理工大學宣布,該校共有49名研究生因逾期兩周未完成報到程序,因此被認定為放棄入學,將無法進行教育部電子學籍的注冊。
2021年9月16日,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發布了一則公告,該公告中提到,學校計劃剝奪38名2021級研究生的入學資格。
中國之聲報道指出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眾多學校的招生教師和教授透露,學生放棄入學資格的首要原因是尋求就業或出國深造。此外,全日制研究生考生被調整至非全日制項目,亦是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郭英劍教授,作為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員,提出了一些存在的問題。他指出,復試的名額分配并非根據報考人數來決定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而是僅以比例來限制,這導致可補錄的生源受到擠壓。此外網校頭條,他還提到,將那些無法被錄取學生的復試成績判定為不合格,這樣的做法阻礙了調劑和補錄的可能性,也是目前存在的不足之處。
法治日報報道稱,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黃捷教授指出,導致“錄取卻不入學”現象的原因眾多,盡管此類做法尚可理解,然而它不僅對高等學校的招生秩序造成了損害,同時也導致了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亟需引起教育管理部門的高度關注。
綜合 | 中國青年報、人民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