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韓寒和方舟子的爭論意外地在網絡上火了起來。在這長長的書單背后,讓我有點好奇的是杭州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們在緊張的課業之后是如何學習的。你什么時候看書?你在讀什么書? ……
百聞不如一見。前幾天,我趕著小河山網校頭條,走進了杭州外國語大學的校園。我采取的方法是:我沒有請老師推薦受訪者,而是自己隨機采訪并進行了小調查。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采訪不同的學生,我總是問同一個問題:同學,你最近在讀什么課外書?
中午11時50分,一(三)班的同學于新陽已經坐在圖書館里。此時,閱覽室依然空無一人。他是第一個到達的學生。初中11點30分下課。于同學說,下課后他立即趕往食堂。大約花了10分鐘的時間,拿到了食物和晚餐,然后趕往圖書館。
這位12歲的黑皮膚男孩小學就讀于下沙文海實驗學校,9月初剛剛進入杭州外國語學校。
我問,你最近在看什么書?
他遞出了一本正在看的書——《熱血!》 《中國軍校》是一部軍事題材小說,講述了一個80年代出生的年輕高中生在軍校經過艱苦訓練,成為一名優秀軍人的故事。于同學說,他是在圖書館偶然看到這本書的。由于他對軍事題材特別著迷,這段時間他借了很多這樣的書。
經余同學同意,在借閱臺老師的幫助下,我用余同學的校園卡查詢了他在杭州外國語學校開學以來的完整借閱記錄,共19本書。
最早的兩本書是《我的領導,我的團隊》第一卷和第二卷。從借閱時間來看,是9月3日,開學第二天。幾天后,又換成了《來自藍天的狙擊手》和《裝甲英雄坦克兵》,然后是《二戰裝甲戰術》和《特工第五組》……9月25日,于同學突然對心理學產生了興趣。之后,我連續借了三本書,《心理學綜合指南》、《心理學自省書》和《心理操縱——人際關系中的心理策略》。 10月9日,我又借了三本書,《FBI必讀》《心理學》《FBI心靈攻擊》《日本流行的心理測試》。 10月21日將推出《第五單元》兩卷,10月23日將推出三卷《狙擊手》和《熱血!》中國陸軍軍官學校”和“旗袍旗袍”。
這本書的最后一個標題讓我有點驚訝。看了簡介才知道,標題其實還有一個副標題——特務之王VS刺客之王,是根據民國第一“刺客之王”王亞樵和戴笠的關系改編的軍事統帥的“特工之王”。一個生死搏斗的故事。
和于同學聊天不到十分鐘,閱覽室就幾乎坐滿了。經過詢問,我發現其中有近一半是像于九月初剛入學的新生。大約一半的學生正在做作業和閱讀課外書。做題的同學們手里大多都拿著一本課外書,有《迷霧圍城》、《泡沫之夏》、《福爾摩斯全集》、《暮光之城》…… ……
天蠶豆豆的奇幻小說《斗破蒼穹》也很受初一年級學生的歡迎。我看到五個男孩拿著它正在讀。我一問,他們都是初一的學生。
閱覽室門口常年貼著一張空白表格,讓學生填寫自己喜歡但圖書館沒有的書名。一張表格已經基本填滿了,有《精神分析概論》、《明代家具賞析》、《李澤厚作品集》、《中國畫》《研究全史》……還有很多奇幻、盜墓的內容。 ——盜版小說,比如南派三叔的《隱海花》《沙海》,唐家三公子的《絕世唐門》……
圖書館借閱處的胡老師說,圖書館每個學期都會收到好幾次新書。除了排行榜中的經典之外,書單主要來自于學校各科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的推薦,還有大量圖書來自于學生。收集需求。
胡老師問,這些玄幻小說要不要給學生買?我也猶豫過,但后來還是買了,因為“即使我們不買,學生喜歡的話也會偷偷買的”。而且,大多數老師都極力主張讀書時應該讓學生自由選擇、“自由閱讀”。這一理念在杭州外國語學校貫徹得非常徹底。老師們認為,保護閱讀興趣遠比灌輸閱讀興趣更重要。只有保持自由閱讀的興趣,并在一定的氛圍中受到引導,學生將來自然就有能力區分優劣生。
在二(四)年級的教室里,王一凡告訴我,他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就迷上了玄幻小說。當時班上幾乎所有男生都在偷偷看。當他們初一進入杭州外國語學校軍訓時,同學們彼此并不認識。男孩們以小說中的各種魔法人物為共同話題,開始交流并逐漸熟悉起來。
王同學說,他初一的時候就讀過幾本玄幻小說。教語文的程東文老師在課堂上說:這種注重情節的小說無法讓你體會到文字的真正魅力,但他并沒有勸阻。有同學去借來讀。為了掌握最新的流行趨勢,博學多才的程東文老師本人也閱讀了大量的奇幻作品。他在指導學生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質量方面游刃有余。
“我從初二就沒有讀過它了,”王同學說,“因為讀過其他書后,你會覺得里面的文字很幼稚,看不懂。”
王先生目前正在閱讀的是阿富汗作家哈勒德·胡賽尼的名著《追風箏的人》和《燦爛千陽》。這兩本書都是程老師在課堂上推薦的。
班里的同學肖洛正在看一本《三國演義》。它又舊又泛黃。這是圖書館 1983 年的版本。羅同學說,他借這本書是為了準備一周后歷史與社會課前的講座。上學期末交的題目——《關于曹操的一生》。前幾天我在圖書館翻書時,偶然發現了這本書。我發現里面有一張三國時期的地圖,可以清楚地描繪出曹操軍事生活的地理軌跡。我立馬借了,打算掃描一下,做個PPT。羅同學說,他關于曹操的演講有120頁PPT,還剩60頁沒有完成。
課前有180頁的PPT演講,那這堂課我該怎么上呢?
羅同學說,他已經和老師算了一下,大約需要一個小時才能講完所有的課。
“王老師讓我把課分成4個班,每節課前給我15分鐘的時間。”
教授歷史和社會的王建文老師在班上有一個很有歷史意義的綽號:“建文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我原本以為只是孩子們私下里喊叫,沒想到上周五下午第二堂課看到后我忍不住笑了。
上課時間到了,矮胖的王建文老師大步走進教室,站在原地。不知道哪位同學用長長的紙條喊出了“上法庭”。全班男女學生站在一起,彎腰鞠躬,同時高喊“我的皇帝萬歲,萬歲萬歲!”王老師舉起雙手,對向上說:“我愛你們。”眾人齊聲高呼:“多謝陛下!”他們坐下來開始上課。
本次課程是劉老師的課前講座。他準備了十幾頁圖文并茂的PPT。主題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和主要政府制度的創始人屋大維。
我發現班上很多同學喜歡看歷史書,因為他們喜歡《建文皇帝》。陳丹青同學正在準備的課前演講是《鹿鼎記》中韋小寶的師父,也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陳永華(陳近南飾)。他現在正在讀的,除了《鹿鼎記4》之外,還有一本《臺灣通史》。暑假期間,他讀了一套7本的《明朝那些事》,上周剛剛買了6本《二十四史》。
杭外學生一天能花多少時間閱讀課外書?
我從杭州外國語學校辦公室拿到了學生每天的作息表。從高中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所有學生都住在校園里。周一到周五,學校里的每一天都安排得很緊,充實得很。
以一名初中生為例。他早上 7:00 起床,早上 8 點去上課。上午4節課結束后,中午11:30到下午1:20杭外書單,你有1小時50分鐘的自由時間。下午有三節常規課程,外加一門擴展課程或俱樂部活動。從16:40下課到18:20晚自習,還有1小時40分鐘。兩段時間,晚上自習到20點40分,回到宿舍,21點20分上床睡覺,關燈睡覺。
通過采訪我了解到,杭外學生在學校主要花三個時間段看課外書:中午、下午放學、晚自習,這也是他們一天中最充裕的三個時間段。在這三個時間里,午餐、晚餐以及體育和課外活動都占據了一部分。剩下的幾乎就只有兩個內容,做作業或者看課外書。如果你的作業較多,你學習的時間就會減少。如果你的作業少了,你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學習。你進退有二,一是退潮,一是退潮。
但從我采訪的一、二年級學生來看,我個人感覺,總體來說,作業和閱讀時間都差不多。一天結束時杭外書單,大多數學生會花大約一個小時做作業,大約一個小時閱讀。很少有學生每天閱讀課外書的時間少于半小時或超過一個半小時。
初三和高三的時候,情況有點“特殊”。社會上普遍流傳杭州以外的學生不需要參加中考和高考,但事實并非一定如此。
初三第一學期期末,有一次分部考試。一些排名靠后的學生將離開杭州,單獨組成“中考班”,備戰社會中考。比如,目前初三,4個班160余名孩子將被分流,預計約有30人被分流。雖然比例不大,但通常成績處于中下甚至中上以上的學生,都會有比較強的競爭壓力和緊迫感。
那天中午,我看到留在班上的十幾個同學都埋頭做試題。簡單詢問后,四名學生表示,他們有正在看的課外書,分別是莫泊桑的《羊脂球》、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張愛玲的《小團圓》和張愛玲的《小團圓》。金庸. 《射雕英雄傳》。不過,也有幾位同學表示,本學期閱讀的時間較上學期大幅減少。
然而,當明年1月分流考試結束、去留塵埃落定時,情況將迅速扭轉。因為幾乎所有我采訪過的高中同學都表示,初三下學期是他們在杭州外國語學校這些年感覺最放松、讀課外書最多的時候。
一位高一女生回憶,初三分班考試剛結束的那幾天,教室里每個人都有一本,而且都是課外書。
關于杭州外國語學校學生高中畢業后的去向,多年來一直流傳著一句話:1:1:1——保送大學、留學、高考。三類學生人數相等,各占1/3。
這個時候,他們未來的方向就大致明確了。準備入學或高考的學生正在課堂上刻苦學習。每個人的桌上都有一尺厚的教具習題,腳下有一個巨大的儲物箱??,里面裝滿了復習材料。
決定出國的學生目前正在忙著向國外大學提交申請和簡歷。下午上課時間,學校圖書館的中文、期刊閱覽室空無一人。我只在外文資料閱覽室看到了一個女孩。我一問,她是一名正在申請國外大學的高中生。
小王的蘋果筆記本旁邊有兩本書。一本是來自美國的心理學博士Jane Bock和 Yuan的《拖延心理學》。小王笑著說,由于最近學習節奏很慢,他經常發現一些事情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還有一本書,《逃亡》。
我發現我采訪的很多高中生都有這本《逃亡》。
《逃亡》是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82歲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蒙羅的代表作。這部小說由八個短篇故事組成。主角是生活在加拿大小鎮的普通女性。
“再也無法忍受”丈夫的卡拉在鄰居的幫助下坐上了前往多倫多的公共汽車。朱麗葉在一所女子學校擁有令人羨慕的教職,她毅然追隨偶然結識的漁夫。格雷已經在談論婚姻了。斯和未婚夫的弟弟私奔了一下午……然而,最終沒有人得到夢想中的自由和幸福。經過痛苦的掙扎,他又回到了曾經極度厭倦的平凡生活中。
10月10日,門羅獲得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消息的當晚,高中語文高級教師倪江正在翻閱自己訂閱多年的《世界文學》雜志,并在2007年第一期發現了這一點。一個短篇小說,讀了一整晚。倪老師家藏書豐富,其中有國外短篇小說集100多本。
今年諾貝爾獎揭曉后,原本在中國很少有人知道的門羅迅速走紅。緊急重印仍然供不應求。倪老師去打印,復印了很多份。他已經在他所教授的文學選修課中與學生一起閱讀和討論過。更不可思議的是,倪老師還計劃和她所任教的二年級三班的同學討論《逃亡》。筆者看到了倪老師設計的教案。每個學生都寫下了讀后的感想,倪老師一一點評。
于天一:逃亡就像一個美麗的夢。然而,當他們真正面對的時候,他們卻退縮了,退回到安全的現實的外殼里,就像一個做了不負責任的夢的孩子醒來一樣。然后,它像一只溫順的山羊一樣,匍匐在現實的腳下,安心地吃著枯草。
倪老師:你沒有表達你的意見。你喜歡吃死草的生活嗎?請說清楚。
蔣可依:我們無意中逃離了生活的常規,重拾了內心的渴望。我相信這就是人類進步的真理。逃離平凡而走向卓越,逃離體制而走向真知,逃離想象力的枯竭而走向詩意的世界,逃離無意義的生命而走向代表永生的死亡,這是藝術家或藝術家所追求的。覺醒者不在嗎?做這樣的事情嗎?
倪老師:那么,你認為卡拉是一個不敢真正逃跑的膽小鬼嗎?還是說他是一個還沒有覺醒的人?
吳越:曾幾何時,我們以為自己逃離了自己不喜歡的生活,卻沒有意識到,我們只是走出了一個小籠子,進入了一個大籠子。逃避只是另一種束縛。只有面對真相,才能獲得心靈的解放。
倪老師:卡拉是個聰明人嗎?她深知自己逃到的世界是一個大得多的監獄,所以她又回到了一個更小的監獄?如果是這樣,你認為這是一部諷刺作品嗎?作者真的是在諷刺卡拉嗎?
……
我問倪老師,您為什么給學生選擇《逃亡》這部小說?
倪老師表示,一方面,每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文學作品都會第一時間推薦給學生。這是杭外集團多年來一直保持的傳統。此外,“逃離”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我們每個人都曾或正在考慮逃離的問題。
除了《逃亡》之外,倪老師的課件還準備了一些其他生活“母題”的閱讀推薦:
《等待》:貝克特的《等待戈多》
“迷宮,循環”:幾乎所有博爾赫斯的短篇小說
“囚禁、選擇、自由”:薩特的《禁閉》
“流浪,流浪,流放”:奈保爾的《河灣》
《逃脫,回歸》:托妮·莫里森的《所羅門之歌》
“異化”:卡夫卡的《變形記》
課件最后,倪老師留下了一個問題供學生思考:
在高考作文中,學生如何將上述資源轉化為“正能量”?
看到這里,我想我明白了倪老師曾經在被問到“杭州留學生如何應對高考”時用過的一個詞:覆蓋。六年的閱讀積累,學生的知識水平將遠遠超過高考題并覆蓋。
同樣的話,我記得李老師曾經對我說過:我們的學生從高一到高二已經積累了閱讀技巧,高三我們會教他們應試技巧。 “其實,這只是一些小伎倆而已!”
這兩天,倪老師還在準備高二外國文學選修課的中文課件。下節課閱讀和討論的話題是TS艾略特的《荒原》,到目前為止還沒多少人能看懂。象征主義詩。
至此,我有些明白為什么自信的二年級孩子在漢字聽寫比賽中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了,因為他們一直沉浸在語言和漢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