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生物老師陳夢嬌第一次站在上海梁外國語中學致和部的講臺上,開始她在海良的“第一堂課”。陳夢嬌記得,自己一下子從坐著的學生變成了站著的學生。老師們面對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高中生,除了激動,更多的是忐忑不安。自己打磨過多次的自我介紹,不如同學們的好奇心來得隆重,可以說是“受寵若驚”。課程教學階段,她逐漸平靜下來,同學們的態度和反饋,也幫助她找回了節奏和信心。
截至9月1日,她是海亮教育科技服務集團聘用的第5813位教師。
這5813名教師涵蓋了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五個年齡段海亮學校,他們都是奮斗在海亮教育教學科研一線的“教育工作者”。
一粒種子,
只有深深扎根于沃土,
唯有如此,才會有無限的活力。
一名老師,
只有投身于偉大事業,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堅定地向前邁進。
1995 年 9 月 12 日
諸暨市海亮外國語學校開學典禮隆重舉行,標志著紹興市首所高端民辦寄宿學校的誕生,這也正是海亮辦學的初衷——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2002 年 2 月 8 日
浙江海亮教育管理集團成立,成為浙江省首家規模化、高水平、現代化的民辦基礎教育集團。同年7月,陳燦宇榮獲海亮教育歷史上首位市級高考狀元,考入北京大學。
2021 年初
海亮教育積極響應新《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及“雙減”政策要求,將旗下11所義務教育學校捐贈給私募慈善組織浙江嘉興市慈善基金會,這是海亮教育發展史上最為重大的戰略決策。我們將“鄉村教育振興”作為集團發展的永久重中之重,力爭為加快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促進教育公平貢獻海亮力量。
海亮教育今日
匯聚百余名高級、特級教師、金牌教練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畢業生120余人
1500多名頂尖大學畢業生
全職教育研究及課程開發人才1100余人
自 2024 年 8 月起
海亮教育服務范圍已覆蓋全國20多個省份。
為200余所學校(含幼兒園)提供綜合管理服務
校園學生總數:280,000+
服務覆蓋全球300多萬師生
從民辦教育的探索者到多元化高品質教育服務的引領者,從江南小鎮的一艘小船到遠航全國的超級航空母艦……
一路走來,是你們以教育人精神為引領,堅定信念、邁步堅定,用自己扎實的專業能力、淵博學識、深厚仁心,讓越來越多的課堂踐行海亮教育的理念,海亮教育的故事在越來越多的縣區傳揚,越來越多的家庭享受到海亮教育的服務,猶如璀璨的星光,照亮一代又一代學子成長之路。
教育的本質,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點燃火焰。你們深知,唯有“大人物”才是能肩負民族復興大任的新一代人。
案例01
帶著一顆心來。
別帶走哪怕一根草。
給全縣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帶來希望。
土生土長在大城市的張婷婷校長,因為看到一間十分簡樸卻整潔的初中女生宿舍,而決定留在山東省蒙陰縣連城中學,那間宿舍透露出她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老師們以“學”為先、“做”為先、“嚴”為本,立志把學校打造成沂蒙山區鄉村教育振興的樣板學校。
案例02
27歲就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教師的宋學仁校長,以身作則,堅持在教學第一線,樹立專業權威,“愛人如己,責己如咎人”,竭力踐行有溫度的教育海亮學校,打造了江蘇省宿遷市中心城區四所名校。
案例03
北大高潛人才喬雪玲,來自貧困縣城,始終不忘“一碗菠菜湯”的初心,五年時間,她從行政辦副主任一步步升為校長,實現了自己的職業理想,也培養了皋蘭縣十多年來唯一的北大學生。
案例04
您堅持認為教學也是一門學術性的學科。
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彼此相愛,互相關心,一生一世。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雙金得主史浩嘉的指導,海亮高中數學競賽輔導組,提前發掘具有學科特長的學生,進行課前訓練,為他們提供進入名校的全新成長方案指導,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拓寬學術視野網校頭條,助力海亮高中闖入浙江省學科競賽“第一梯隊”。
案例.05
宋琳是位學生連續三年榮獲諸暨市中考第一名的英語老師,她把每一位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把學生的每件小事都當成大事來對待,用真情喚起真心,從而贏得了家長們無條件的信任。
案例06
海亮教育籃球“黑馬隊”當之無愧的“幕后英雄”教練鄭博文,帶領孩子們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賽場上都保持志向高遠、朝氣蓬勃、斗志昂揚、信心滿滿,還從中國女籃隊員身上學習,晉升成為浙江省籃協優秀教練員,借助體教融合,實現以籃球育人夢想。
案例.07
您致力于特殊教育。
幫助殘疾兒童有尊嚴地生活;
您保護孩子們的純真,
終身致力于幼兒教育事業。
因自己曾淋過雨而想為別人撐一把傘的郭敏燕,全力推動“融合教育”落地,構建“融愛行融合教育體系”生態圈,擔任“守護星行動”公益培訓講師,服務家長近萬名,無愧于“活雷鋒”“最美諸暨人”的稱號。
案例.08
二十多年來,李東平關注、關心包括孩子、老師、阿姨、廚師在內的每一個人,努力為天馬幼兒園打造良好的口碑,在家長心中樹立起幼教品牌。
案例.09
進入數字化時代,
知識更新的速度日新月異。
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
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建智能教室。
實現線上線下教學深度融合,
扮演一位服務整個教育行業的夢想家。
當之無愧的“首席智庫”領軍人物周菊芳,構建了一支既包括優質校長、學科教師、教研專家的專家委員會,提出“高質量學校發展整體解決方案”,讓海科的產品研發逐漸從“單打獨斗”走向“聚合共生”,產品從設計初始階段就能滿足學校的現實需求,真正實現“生在校園,長在校園”。
案例10
海亮專家委員會首批特聘專家朱寶紅,年逾花甲仍在學校服務,用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對教育的深刻思考,為北大、清華的同行們進行專業、全面的專題講座,幫助海亮鐵軍校長理清產品理念和功能,成為海科產品最好的“代言人”。
在新的征程上,請大家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人”的初心使命,樹立做“大教育家”的志向,讓海亮教育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技服務產品幫助更多的教師更好地成長,培養更多的“大人才”,助力海亮教育成為全球優質教育服務的引領者,為實現教育強國、民族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