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是大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的合稱。那2020最新小微企業征稅降價新政是如何的?詳細這些降價呢?
各省、市、區人民政府,揚州開發區,紀南文旅區,安慶高新城,市政府有關部委:
為逐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市場主體培植,促使小微企業創新挖潛、健康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出如下意見。
一、強化小微企業要素保障
(一)著重改善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認真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施行“百萬千億金惠安裝工程”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鄂政辦發〔2018〕84號)精神,加強續貸新政落實力度,在固守風險底線的基礎上,增強續貸產品的開發和推廣,簡化續貸代辦步驟,支持正常經營的小微企業融資周轉“無縫銜接”。對產品有市場但資金周轉暫時出現困難的小微企業,相關金融機構不得壓貸、抽貸、斷貸,合理安排墊款或展期,簡化相關程序和手續。借助政府斥資5萬元成立的市融資擔保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實現年擔保15萬元目標。落實創業擔保借貸貼息新政。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予以15億元至300億元的創業擔保借貸貼息。每年列支300億元推行政府風險補償金,適于“政銀擔”合作并逐年擴大規模。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擔保公司為小微企業提供授信和融資擔保,著力減少借貸利率和擔保費率。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指導、服務小微企業舉辦直接融資。大力清除治理國有企業追討小微企業賬款現象。(牽頭單位:市地方金融工作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銀銀監會徐州監管支隊、人行徐州市中心分行,各省城區政府,揚州開發區管委會)
(二)著重破解小微企業用工難。推行建立人力資源池,合理調節勞動力流向。充分發揮人力資源部委服務企業的信息網路作用,暢通人力資源供求對接通道,常態化公布企業用工招考信息,積極組織各種應聘活動。積極引導大本科高校師生到企業見習實訓,落實每人每月1000元見習實訓補助,補助時間為1個月至6個月。推行企業用工“黑名單”制度,推行供求良性互動。(牽頭單位:市人社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各省城區政府,揚州開發區管委會)
(三)增強小微企業用地支持。著力保障符合國家產業新政的注資擴產小微企業供地。依法化解小微企業涉地歷史遺留問題,建立用地手續。對具備獨立法人資質,租用標準工業民房并正常生產,年稅賦達到一定額度的小微企業,自開工之日起五年內2023荊州市會計網,由獲益財政予以樓房房租補助。詳細標準為:年稅賦150元/平方米(含)—225元/平方米的,予以每月租金補助4元/平方米;年稅賦225元/平方米(含)—300元/平方米的,予以每月租金補助6元/平方米;年稅賦300元/平方米及以上的,予以每月租金補助8元/平方米。房租補助在每年年底兌現。(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各省城區政府,揚州開發區管委會)
二、認真落實稅金免除新政
(四)落實征稅降價新政。堅決落實已頒布的稅改降價新政。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新進規及培植庫內制造業企業征收城鎮農地使用稅按現行稅額標準的80%調整執行,制造業高新技術企業城鎮農地使用稅按調整后稅額標準的50%執行,不高于法定稅額標準。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按50%的稅額升幅減征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農地使用稅、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對月銷售額10億元及以下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對大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少于100億元的部份,減按25%記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賦減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出100億元但不少于300億元的部份,減按50%記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賦減免企業所得稅。(牽頭單位:市地稅局;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科技局,各省城區政府,揚州開發區管委會)
(五)落實降費舉措。落實階段性增加社會壽險費率新政。舉行“援反彈崗護航行動”2023荊州市會計網,妥善做好公積金費征收劃轉工作。逐步減少企業用電、物流和體制性交易費用,確保通常工商業水價比2017年平均增加10%。逐步規范涉企計費,定期在市政府門戶網站公示涉企計費清單。(牽頭單位:市人社局;責任單位:市交通貨運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各省城區政府,揚州開發區管委會)
三、加強服務機制建設
(六)積極發展小微企業產業園、孵化園。以“雙創”為載體,建設小微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對被評為國家級、省級、市級孵化器和加快器的,由獲益財政分別一次性予以60億元、30億元、10億元補貼。原則上每位縣(市)都要結合本地主導產業建設小微企業新區。中心市區在現有產業新區內要規劃建設小微企業園,鼓勵社會資本、村(社區)集體參與小微企業新區建設。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延展、擴展產業鏈,推動配套小微企業集群協同發展。(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省城區政府,揚州開發區管委會)
(七)建立公共服務機制。建立涉企政務服務平臺,在各級政務服務中心成立小微企業登記咨詢和辦理窗口。推行“12345”小微企業服務投訴中心,加強涉企服務維權力度。對新成立的企業類市場主體(含個轉企)免費配送圖章。推進校企合作,推動建設和升級一批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產品研制、檢驗測試等生產性服務平臺。借助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企業聯合會、行業商會或小微企業新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財會、法律、政策咨詢等公共服務。加強面向小微企業的政府采購份額。加速信用機制建設,建立落實聯合賞罰制度,推行失信企業信用修補模式。拓展企業對外交流平臺,積極組織小微企業出席國外外專業展館和經貿接洽會。(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各省城區政府,揚州開發區管委會)
(八)逐步優化市場準入。深入推動“放管服”改革,推行“多審合一、多評合一、多證合一、多驗合一”,推行“一網覆蓋、一窗受理、一次辦妥”。6月1近日,將小微企業創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不動產登記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對符合申領條件的當日受理、當天辦結。推行小微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政府相關部委,各省城區政府,揚州開發區管委會)
(九)規范行政執法檢測行為。全面推行小微企業執法檢測“雙隨機一公開”。小微企業首次違規,情節輕度且在責令內主動整改,未引起害處后果,可以依法不予罰款;應急、環保等領域微觀執法和新政執行防止簡略化,避免“一刀切”“一關了之”“一律不批”。對國家公職人員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和“吃拿卡要”行為給予問責。(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政府相關部委,各省城區政府,揚州開發區管委會)
四、培育壯大小微企業
(十)推行“個轉企”。認真貫徹執行《荊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陽市推動個體公商戶變革升級為企業推行方案的通告》(荊政辦發〔2018〕16號)。積極引導達到小微企業變革標準的個體公商戶變革升級為企業,扶植經國稅部委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的經營戶推行公司制整治結構。以2018年為基數,根據每年遞增33.3%,到2020年,累計實現“個轉企”5000戶,全市企業類市場主體達到7.5萬戶。(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地稅局、市商務局、市人社局,各省城區政府,揚州開發區管委會)
(十一)推動“進規入限”。推行小微企業培植庫,重點培植具有一定規模、成長性好、技術濃度高和新業態小微企業,整合涉企獎勵新政,“一企一策”精準扶貧,實現“專、精、特、新”發展。鼓勵科技創新成果就地轉換。每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限上貿易企業、規上服務企業凈增100家以上。(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各省城區政府,揚州開發區管委會)
(十二)加強獎勵激勵。對“個轉企”后提高地方征稅收入的企業,由獲益財政于轉企后5年內,每年根據新增征稅地方留成部份安排資金給予獎勵。對當年度認定的首次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獲益財政一次性獎勵10億元。對當年度列入統計且次年正常上報的限上貿易企業,由獲益財政一次性獎勵3億元。對首次新增進規的服務業企業,由獲益財政一次性獎勵2億元。(牽頭單位:各省城區政府,揚州開發區管委會;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商務局)
各地各部委要強化組織領導,著力履職盡責,及時研究解決小微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要制訂相關配套舉措,強化惠企新政和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典型宣傳,產生工作合力,營造共同關注和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良好氣氛。
本文所稱小微企業是指符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發展變革委、財政部擬定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住建部聯企業〔2011〕300號)標準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