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閉癥兒童進入學齡時,能夠上學、融入學校是所有家長的心愿。 特殊兒童的九年義務教育也受到法律保護。
然后呢? 九年義務教育結束,自閉癥孩子該何去何從? 社會上養老服務機構依然匱乏,服務內容與家長的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 結束學校生活直接進入機構“養老”或者干脆呆在家里,這是家長們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事實。
我們的孩子還能繼續讀書嗎? 如果有,是哪些? 有什么要求? 特殊學校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對于報名和擇校,您有哪些建議? 如果畢業后還想找工作,怎么能不浪費在學校的歲月……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把它分為兩部分。 以北京為例,參考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邀請高齡譜家長趙琪老師、任群老師分享孩子申請特殊學校、職業學校的經驗; 我們還將邀請容愛樂樂成人部負責人紅雪老師,就如何實現當前職業教育與職場更好的對接,以及如何獲得容愛樂樂的就業支持等問題進行解答。
背景說明:
?趙琪老師的兒子楊文順,20歲,患有嚴重自閉癥。 我在普通學校(有陪同學生)讀了六年小學。 小學畢業后,我轉學到北京安華學校(特殊學校),在那里讀完了初中和職業高中,然后在職業衛生站工作。
?任群老師的兒子小宇,22歲,患有輕度自閉癥。 我一直接受融合教育,經過九年的義務教育(有隨行學生),轉入職業教育軌道,直到大學畢業進入企業實習。
好的特殊學校才能支持孩子走得更遠
初中畢業后,自閉癥兒童如果想繼續學業教育,有兩種選擇。 第一條是只有少數孩子才能走的路,即通過中考進入普通高中,然后進入大學。 這條路和普通孩子不一樣。 學生之間沒有太大區別,本文不再贅述。
另一種可能性更大,那就是進入職業高中,開始職業教育進程。 這就是我們今天分享的重點。 第一部分先從特殊學校職業教育說起。
有些家長不愿意將孩子從普通學校轉到特殊學校,因為他們覺得孩子正在走下坡路。 其實,選擇特殊學校還是普通學校,首先要看特殊學校的教學質量,其次要看孩子的能力。 父母的一廂情愿或面臨的問題不應該成為我們決策的主導因素。
楊文順的初中和高中是在特殊學校度過的。 “初中后,我們發現他很著急,和父親商量后,我們把他轉到了安化學校。” 趙琪說,雖然是特殊學校,但這里的一些孩子能力都很好。 除了學習數學、語文、認知之外,生活中還有很多自理的內容。 楊文順很高興。 他每天準時起床、準時去學校。 從需要交通工具到終于能夠獨立上學。
楊文順在職業衛生站的日常工作
初中畢業后,他考入了這所學校的職業高中,開始學習一些專業技能,比如在酒店打掃衛生,在家買菜做飯。 這個階段,他已經從等飯菜,發展到能夠去市場買菜、洗菜備菜、吃完收拾干凈,還能獨立完成一些家務活。 職業高中畢業后,楊文順進入職業衛生站,繼續接受為期三年的職業培訓。
一些家長還選擇將孩子初中畢業后送入特殊學校接受職業教育。 “普通學校初中畢業的孩子能力都很強,特殊學校更愿意接受普通學校轉學的學生。” 一位圈內家長坦言,“他們中很多人都能獨立上下學,到處主動跟人打招呼,搭訕。但他們還是自閉癥,從他們主動搭訕的唐突就可以看出。”對話。”
即便如此,進入特殊學校也并非易事。 目前很多特殊學校只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沒有職業教育; 即使他們這樣做,他們要么不接受自閉癥兒童,要么名額很少。
安華學校職業教育是北京市教委最早批準的培智職業高中。 招生對象為年滿15周歲、具有北京戶籍(須持有殘疾人證)的應屆初中畢業生。 一些特殊學校職業高中的入學要求之一是“考生持有聽力或智力障礙證明或相應的診斷證明”。 持有精神障礙證明的考生不納入招生范圍。
北京市某特殊學校中職班自主招生要求
采訪中,多位家長提到了北京房山職業學校,這是一所位于北京郊區、可以招收殘疾學生的職業學校。 學校的“陽光專業”提供園林綠化和電子商務專業,但招生僅限于中度至輕度殘疾的學生。 同學們,所有學生在決定是否被錄取之前都必須參加面試。 學校對患有自閉癥的學生尤其警惕。 “主要看學生的規則意識,情緒是否穩定,是否有傷人、自殘的行為。”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在趙琪看來,特殊學校提供的支持更加專業、可持續、符合實際能力,這是普通學校無法企及的。 從她長期從事融合教育的經驗來看升學樂中職網,孩子九年義務教育后無論是上普通學校還是特殊學校,影響孩子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幾個必須把握:
首先,為了孩子情緒和行為的發展,最好不要有過度的行為,不要頻繁的情緒爆發。
其次是孩子的智商水平。 70分是低智力和正常智力的分界線。 楊文順的智力值還不到70點。 小學高年級的作業對他來說就像一本圣書。 好在他跟進態度好,情緒也比較穩定,所以小學六年級過得比較順利。
第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至少要達到小學一年級的水平,認知理解能力必須達到小學三年級的水平。
第四是孩子的自理能力、興趣特長等綜合能力。
為了給孩子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些能力必須提前培養,因為孩子的身體發育和普通孩子一樣,他的青春期和叛逆期也會隨之而來。
你會利用這個政策繼續深造嗎?
從幼兒園到大專,小玉融入了普通學校,離不開母親任群20年的百般呵護。 尤其是初中畢業后,小宇在面臨是否上學、上哪所學校、如何上學等重大選擇時,更是特殊教育政策的受益者。
2015年,小宇初中畢業,中考成績為245分,比當時北京普通高中的錄取分數線低了100多分。 他面臨的選擇是:留在家里或繼續上學。
在義務教育階段,兒童的受教育權受法律保護。 在高中,這是一個雙向選擇。 任群不確定。 如果學校不錄取他或者讓他中途退學怎么辦?
“我們能不能給孩子一個機會,看看他們能否在職業教育中找到出路?” 教育系統專家建議。
這個提議是有政策背景的。 2014年,教育部等部門印發《特殊教育提升規劃(2014-2016年)》,提出“大力發展以職業教育為重點的殘疾人高中教育”、“為殘疾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 教育”。
個別化教育計劃(IEP)是指根據特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教育計劃,享受優先、就近、便利的政策,同時考慮家長的意愿和與其相匹配的學校資源。 基于此,任群為小宇向北京市特殊教育中心和海淀區特殊教育中心申請了IEP,為小宇的職業教育尋求一線希望。
大學期間,小雨(右一)和同學一起打籃球。
“個別化教育計劃首先要消除學校的顧慮,招收這樣的學生不會很麻煩,安全也有保障,只有消除了顧慮,學校才會愿意接受你。”任群說。
北京市特殊教育中心和海淀區特殊教育中心也積極推動和支持小宇通過IEP升中中專。 考慮到小宇一直在海淀上學,任群覺得最好還是在區內找一所學校。 最終她選擇了離家較近的北京環境藝術學院(后并入北京服裝學院)。 當年7月,小宇收到了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成為一名中專學生。
小宇的經歷也成為海淀區特殊教育中心的優秀案例,為類似家庭提供了榜樣。 現在,海淀區特殊教育中心每年可以受理全區80多個特殊需求家庭的IEP申請。
在很多地方,不參加中考進入普通中等職業學校還有另一種方式——自主招生。 早在2001年,北京就開始進行中等職業學校注冊,學生無需參加中考即可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 這與北京的教育生態有很大關系。 2021年北京普通中考和職業中考的比例大致為7:3。 高中學歷普遍充足,但學歷多,學生少。 中等職業學校相對生源過剩,導致北京的中等職業學校沒有出現中考也能讀書的現象。
2022年,北京首次開展中等職業教育自主招生試點,符合條件的學生可享受免學費等政策。 今年升學樂中職網,北京有69所中等職業學校參與自主招生,總計劃招生16000余人。 參與試點的學校須在4月份自行組織職業能力測試,作為招生依據。
讓很多家長羨慕的是廣州的政策。 2013年以來,為解決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輕度智障(含自閉癥)學生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問題,廣州市在13所中等職業學校開設賦能班,將特殊教育延伸到在高中階段,它已成為值得載入特殊教育發展史冊的創舉。 我真希望未來這樣的地方政策能夠在越來越多的城市落地,讓智障學生能上學、有地方去。
2015年,“初中自閉癥學生轉型教育研討會”在北京市海淀區召開。 來自北京市教育系統、特殊教育系統、殘聯系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關村中學分院等機構的官員、學者、教師十余人參加了會議。圍桌討論智障兒童的下一步。
大學實行單一考試、自主招生、三、二級招生
中專讀了三年后,小宇利用北京自主招生政策考入專科并畢業,結束了她的學生生涯。 事實上,包括自閉癥兒童在內的中職學生可以通過“高職單招”、“自主招生”、“三兩科”等方式繼續升讀高等教育。 下面為您梳理一下中職畢業后升學的主要路徑:
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后主要升學途徑
①參加高職院校統一考試
“單考單招”的全稱是“高職單獨考試單獨招生”。 是針對中等職業學校(技工中專、技工學校、職業高中三校學生)應屆畢業生的高考招生形式。 試卷與普通高考不同,而且更加簡單。 除少數本科生外,實行單一考試、單一招生的學校主要是高職院校。 本市統一命題,組織考試和評分。 考試時間一般集中在6月7日、8日。
單考、單招的考試科目設置采用“3+X”模式。 “3”是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公共文化課程,“X”是指招生學校自行設置和測試的專業課程。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學校的自閉癥學生也有機會通過單一考試、單一錄取的方式進入普通院校。 之前我們分享過一篇文章,講述的是一位名叫小澤的自閉癥男孩,從特殊學校高職畢業,通過一次考試、一次錄取進入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經過三年的學習,他獲得了大專文憑。 而且,對于有這樣需求和能力的學生,一些特殊學校還會開設高考班,供有意愿的家庭選擇。
②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也稱為自主選拔。 高校自主招生,自行設置題目。 自主招生一般采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方式。 文化素質考核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公共文化課程; 職業技能主要考察考生高中或中等職業水平的學業成績、綜合評價、專業技能和獲獎情況。
必須要注意的是:
?自主招生時期早于高考。 注冊大部分在三月份完成,考試在四月份,招生在五月份完成。 考生被獨立招生院校錄取的,無需參加單獨考試、單獨錄取; 未通過考試的,可繼續參加單次考試、單次錄取。
?目前大部分獨立招生學校無法跨省招生。
?自主招生的院校一般都需要面試,看看考生是否適合該專業。 如果他們不適合,他們可能會被淘汰。
“在北京,自主招生是很多自閉癥孩子繼續深造的一種方式。家長可以關注家附近有哪些職業院校,在學校正式招生前,可以拜訪學校領導,詢問是否有智障學生,有什么先例,需要什么條件呢?從往年的經驗來看,除了那些特別注重成績或者特別受歡迎的學校外,很多職業學校都愿意提前錄取有才華的年輕人。 ” 融愛融樂的紅雪老師提醒,“有些關心的家長提前一年就開始走訪各個學校,畢竟可能會被拒絕,所以要多嘗試。”
③三兩段
“三兩段”即“3+2”模式,學制五年(三年中專+兩年大專)。 考入五年制高職院校的學生,完成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計劃并成績合格的,可獲得中等職業教育畢業證書; 完成五年學習并通過成績即可獲得高等職業教育文憑。
學生入學后,前三個年級和后兩個年級按照國家規定的不同專業收費標準繳納費用。 參加教委確定的中等職業學校銜接改革試點的學生,按照教學計劃完成規定課程并考試合格的,可以參加相應高等學校自主組織的轉學考試。職業學校。 考試合格的學生可進入相應的高等職業學校學習。 就讀于高等職業院校。
類似“三兩段”的教育模式就是“五年一貫制”。 學生中途免試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可從高等職業學校畢業。 但兩者在學費、學習地點、學歷證書樣式等方面存在差異。
除上述三種方式外,還有少數學生無需參加考試即可直接進入中職和高職學校,如在重要比賽中獲獎等; 有特殊貢獻或者特殊才能等
上述職業教育路徑既適合普通學生,也適合譜系學生。 然而,自閉癥兒童的高等教育之路充滿了更多的困難和不確定性,需要家長和外界更多的支持。
“2015年,北京中考錄取率達到了97%,這意味著大多數人都能上學,名額也足夠了。就看學校愿不愿意接收我們。”任群說。
任群非常重視學習對不同階段的孩子進行專業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提供精準支持。 “家長要充分評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自理能力、情緒控制能力、智力、獨立出行能力等。評估后,要提供足夠的支持,確保孩子發展順利,走得更遠。” 任群說:“就像教游泳一樣,孩子不會游泳,家長就得把他扔到水里,他不叫才怪。如果給他一個浮漂,他就會有安全感。”并愿意在水中游泳。嘗試一些動作和姿勢,然后將浮漂一塊一塊地移開,最終達到獨立游泳的目的。”
圖片來源:
“十四五”期間的利好政策:
2021年,教育部等部門制定《“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和完善行動計劃》提出:大力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 包括 -
1.重點發展高中階段特殊教育,以職業教育為重點,支持普通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中招收殘疾學生隨班就讀。 推動特殊教育學校設立職業教育系(班),鼓勵普通中等職業學校設立特殊教育系(班)。 到2025年,各市(地、州、盟)和有條件的縣(市、區、旗)均可設立特殊教育部門(班)。 設有殘疾人中等職業教育系(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至少開辦一所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和一所盲聾人高中(班)。中央政府)。
2.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十五年一貫制特殊教育學校。 穩步發展高等特殊教育,加強高校特殊教育學院建設,增設適合殘疾學生的相關專業,完善殘疾學生升入普通大學的辦法。 支持普通大學、開放大學、成人大學等開展殘疾人繼續教育,暢通和完善殘疾人終身學習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