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歷了三十多年的和平發(fā)展,經濟不斷發(fā)展,物質財富日益豐富。一些共產黨員、領導干部在經濟快速發(fā)展中不知不覺地陷入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如果任由“四風”蔓延發(fā)展,我們黨將面臨脫離群眾、喪失執(zhí)政基礎的危險。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2013年4月19日論群眾路線心得體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今年下半年起,在全黨分批開展為期一年左右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那么,高校是否也存在“四風”問題呢? 我想高校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只是表現(xiàn)形式和側重點不同。
(一)正確認識群眾路線和“四種傾向”問題
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的實質,就是糾正我們黨員干部的“四風”問題。“四風”問題關系到國家的命運和黨的執(zhí)政基礎。開始有的同志認為,這次活動是形式主義,是一陣風,搞了也不會起多大作用;還有人認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應該在領導干部中開展論群眾路線心得體會,他們手握大權,是“四風”的高發(fā)人群,而普通黨員、一般干部根本就沒有機會患“四風”,沒必要對他們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還有人認為,高校是育人的地方,根本談不上什么“四風”。我想有這樣想法的人還不少,也許我們學校的中層干部也有這樣的認識。這種認識顯然是不正確的。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脫離群眾的問題,與權力的大小無關,與職務的高低無關。在我國,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見到那些黨的高級干部,經常和群眾打交道的是我們的基層干部。這些基層干部代表著我們的黨和我們的政府,是黨和政府面向群眾的窗口,他們的工作作風、工作態(tài)度、群眾觀念、執(zhí)政理念,群眾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黨的影子、政府的態(tài)度,在他們身上都能看得見。大家也看到網校頭條,各地爆發(fā)的群體性事件,不只是處理方法上的錯誤,而是脫離群眾、不從群眾切身利益出發(fā)、不考慮群眾實際情況、缺乏群眾視角的根本錯誤。毛澤東在《實際貫徹十大政策》中說:群眾視角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站在群眾的角度想問題。現(xiàn)在有這種思想、觀點的干部越來越少,深入基層的干部越來越少。關鍵問題是我們的干部多為自己著想,少為群眾著想;多向上看,少向下看;多照搬政策,少實際調研等等。其次,要認識到對黨最致命的殺傷力就是“四風”問題,這也是群眾路線的核心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不僅存在于政府機關,也存在于社會各行各業(yè)。有人認為只有政府機關干部“四風”問題比較嚴重,其他領域不太嚴重。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政府機關“四風”問題是黨員干部的問題,其他領域的“四風”問題也是黨員干部的問題。 對象都是黨的干部,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影響了黨的執(zhí)政基礎。“四風”問題歸根結底也是腐敗問題,任何一個政黨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腐敗,腐敗是對政府公信力最大的傷害,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都不能容忍執(zhí)政黨腐敗。
“四種傾向”的主要根源是腐朽的資產階級思想。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突飛猛進,經濟結構呈現(xiàn)多元化,民營經濟地位日益突出,為資產階級思想的蔓延提供了土壤。在一定條件下,私營經濟促進了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