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手抄報精彩句子賞析
1、明月幾時有來?舉杯問蒼天。——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2、愿君長命百歲,雖遠隔萬里,仍能共享月色美景。——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3、至今不知道天上發生了什么事,一定是嫦娥扔給人的。——皮日休《八月十五夜天竺寺桂花》
4、我立在風露中翩翩起舞,也不知是何夜。——蘇軾《念奴嬌·中秋》
5、今夜的月亮好可憐,它要去哪里呢? ——辛棄疾《木蘭花俠·中秋飲酒》
6. 清冷的天空中升起一輪圓月,人人都說全世界都一樣。——李嶠《中秋月詩二首(下)》
7、追憶往昔數十年中秋節手抄報,十里逢中秋。——范成大《水調歌頭·追憶往昔數十年》
8、與我影共舞,怎似在人間?轉過紅亭,降下美窗,照在無眠的夜里。——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9、天宮不知是何年。——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10、正月桂花飄上天網校哪個好,夜涼如洗。——文征明《年奴嬌·中秋月》
11、相隔萬里,何以相聚?清風吹蘭花榴樹。——崔少甫《與表妹在南齋觀月憶山》
12、晚霞已散,冷氣漸消,銀河如玉盤無聲轉,今生今世今夜不會太久,明年何處見明月?——蘇軾《中秋月》
13、今夜我知道春風暖,綠紗窗外傳來蟲鳴。——《月夜》
14、待明月高懸,舉杯,呼喚綠野中那一縷酒香。拜華星落桌,約明月浮筏。——文天祥《答董體舉中秋宴》
15.西北望去,故鄉在何處?東南望去,多少次見圓月?——《八月十五》
中秋節手抄報文字素材整理
中秋節習俗:
主要有拜月、賞月、吃月餅、玩燈籠、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地方習俗還有點燈、猜謎語、觀潮(主要在錢塘江一帶,在小學語文課《觀潮》中學到)等。
我建議大家把蘇軾的名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文背誦下來。這首詩是高中語文必修課,有對親人的思念,有對飲酒的暢想,也有對想象中的月宮和嫦娥奔月的描寫,是中秋節最經典的文學作品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
(1)嫦娥奔月。“嫦娥盜取西王母不死藥,服后飛向月宮”的最早記載,是在《歸藏》中。西漢《淮南子》對這個故事的細節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版本:嫦娥盜取了丈夫羿向西王母要來的不死藥,飛到月宮,化為蟾蜍搗藥。
(2)吳剛砍桂樹。這個故事出自唐代小說《酉陽雜俎》。吳剛是西天取經人,因在月下耕耘時犯了錯誤,被罰砍伐月下的一棵桂樹。桂樹砍了還能長出來,永遠砍不掉。
《酉陽雜俎》成書于公元9世紀,但“伐月宮桂樹”的傳說或許早已流傳。李白《贈崔嗣虎文昆集》中提到的“欲伐月宮桂樹,為寒人當柴”即指此事。
(3)玉兔搗藥。玉兔與蟾蜍上月宮的故事,最早見于屈原《天問》中有關蟾蜍的記載。漢代民歌《東陶行》中有“取樹尾靈藥,玉兔跪地搗藥為蟾丸”的描述。晉代傅宣《擬天問》中寫道:“月中有何物?白兔搗藥。”從此,這一傳說正式形成。
(4)唐玄宗與《虹裳羽衣》。相傳,唐玄宗夢游月宮中秋節手抄報,聽到仙音,熟記樂譜,熟記于心。后來,玄宗譜曲編舞,創作出著名的《虹裳羽衣舞》,由他的愛妃楊玉環表演,從此這首樂曲名聲大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