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C陣騎兵團騎兵分隊騎著1900匹白馬,分成六列通過天安門廣場,朱德將軍檢閱了騎兵團。1950年國慶閱兵,參加閱兵的人數達24209人。受閱部隊由多個軍兵種組成,但騎兵團仍起主導作用。
軍隊是一個國家的國力和尊嚴的體現。
閱兵是體現一個國家的國威、軍隊的威嚴、民族的正氣的最好方式,也是軍人宣誓效忠國家、展示軍隊風采的重要方式。
新中國成立以來,已舉行了十四次閱兵。
1949年制造
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旗隊通過天安門廣場。(資料照片)
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天安門廣場。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閱兵,開國大典閱兵的主力是陸軍,參加人數近1.7萬人。
新中國成立之初,解放戰爭尚未完全結束,解放軍的裝備仍是“各國制造”模式,主要依靠繳獲武器。對于參加閱兵的部隊來說,能做的只是優先將部分繳獲的較新型武器裝備配給受閱部隊。最終,受閱部隊裝備的110余種輕重武器,是由24個國家的98家工廠生產的。
1950年C位騎兵
騎兵隊騎著1900匹白馬,分成六列穿過天安門廣場
朱德將軍檢閱騎兵部隊
1950年國慶閱兵,參加閱兵的人數為24209人,閱兵方陣由多個軍種組成,但騎兵仍是主力。閱兵后不久,黨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衛祖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愿軍率軍渡過鴨綠江,開始了持久的抗美援朝戰爭。
1951年10月1日,防空部隊在國慶閱兵上首次亮相
1951年國慶閱兵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傘兵部隊首次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
1951年國慶閱兵,解放軍陸、海、空、民兵代表共13348人接受檢閱。朝鮮戰爭中與世界頂尖部隊的較量,讓我們更加深刻感受到武器裝備的差距。今年閱兵,傘兵、火箭炮兵、防空兵等新兵種首次亮相,炮兵等非步兵部隊的比重進一步增加。
1952 年,警察加入
1952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摩托化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公安部隊和少數民族民兵旅首次參加閱兵
1952年,公安部隊第一次參加閱兵,摩托化步兵方隊乘坐的不是汽車,而是160輛摩托車。經過抗美援朝戰爭的洗禮,朝陽北汽人已經自主研發制造了中國第一代井岡山牌軍用重型摩托自行車。
1953年:抗美援朝凱旋
1953年10月1日今年國慶有閱兵嗎,抗美援朝勝利歸來的中國人民志愿軍代表團在天安門觀禮臺觀看國慶大典。(資料照片)
明星武器——“喀秋莎”火箭
1953年國慶閱兵,在抗美援朝勝利歌聲的伴奏下,展示和提高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和國際聲譽,英雄的志愿軍代表團在觀禮臺上受到熱烈歡迎,格外引人注目。
1954 年騎兵撤退
騎兵最后一次接受檢閱是在 1954 年
1954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空學院學員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
1954年的閱兵是騎兵部隊最后一次接受檢閱,從此騎兵部隊退出了國慶閱兵舞臺,這也意味著我軍從騾馬為主的部隊徹底轉變為機械化部隊。
此后,全軍僅象征性地保留了兩個騎兵營和數個騎兵連,但騎兵指揮員和戰士們曾經為國家創造的榮耀將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1955年授銜后第一次閱兵
1955年,身著新式軍裝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站在天安門觀禮臺上
1955年國慶閱兵今年國慶有閱兵嗎,坦克學校軍官隊身著新式軍裝通過天安門廣場。
1955年國慶閱兵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后的第一次閱兵,受閱官兵全體身著新式軍裝,佩戴軍銜、領章。軍銜制的實行,標志著解放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邁出了新的一步。這次閱兵由將領,受閱官兵精神抖擻,邁著矯健的步伐接受檢閱。
1956年雨中閱兵
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雨中閱兵
1956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高射炮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1956年的國慶閱兵是唯一一次在雨中舉行的閱兵,雖然天氣不好,但官兵們在瓢潑大雨下依然保持著嚴謹的軍容軍姿,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可惜的是,原定參加閱兵的國產噴氣式飛機因雨水原因無法參加,留下的視頻資料十分有限。
1957 年接受檢閱的國產戰斗機
殲-5
伊爾-28噴氣式轟炸機首次接受審查
1957年國慶閱兵中,我國自主研制的伊爾-28噴氣式轟炸機和殲-5戰斗機首次接受檢閱,共計7064名官兵參加檢閱,是新中國國慶閱兵中參加人數最少的一次。此外,外賓眾多也是本次閱兵的一大特色,50多個國家應邀訪華的外賓、各國大使和外交官員、駐華外國專家等觀看了閱兵。
1958年女民兵隊首次亮相
女民兵方隊首次亮相國慶閱兵
1958年國慶閱兵,解放軍陸、海、空軍29個地面方隊、6個飛行方隊共7856人接受檢閱。首都民兵師和女民兵首次出現在這次閱兵中。那一年,戰爭的陰影還籠罩著中國人民,全國上下都在加緊軍事斗爭準備。
1959年:國產坦克首次亮相
《陸戰之王》蓄勢待發
1959年國慶閱兵中,我國國產59式主戰坦克首次接受閱兵,受閱武器裝備國產化程度大大提高,受閱的6種火炮中,有5種是國產的。國慶10周年閱兵中,受閱武器裝備國產化程度大大提高,標志著我國國防工業由仿制進入自主設計制造的新階段。
1984 大劍
第二炮兵導彈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1984年的國慶閱兵,是我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舉行的一次盛大的閱兵。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檢閱了受閱的解放軍部隊。鄧小平第一次高呼“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的口號,并發表了國慶講話。
解放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武警部隊、首都民兵等10370人組成42個地面方隊、4個空中梯隊接受檢閱。這次閱兵是我國自主設計、研制的遠程、中程和洲際戰略導彈首次亮相,受閱的28種武器裝備全部為國產。
東風快運1999年上市
由空軍、陸軍和海軍主要組成的10個空中梯隊接受檢閱。
1999年10月1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舉行的閱兵被稱為“世紀閱兵”。這次閱兵中,三軍航空兵首次接受檢閱,以空軍航空兵為主力,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組成10個空中梯隊。同時,陸軍、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的導彈也參加檢閱,四大軍種的導彈同時亮相。
2009新世紀閱兵
中國軍隊閱兵
中國海軍閱兵
中國女隊
坦克部隊
2009年10月1日舉行的慶祝國慶60周年閱兵,是我國在新世紀、新階段舉行的一次盛大閱兵。共計有14個行進方隊、30個裝備方隊、12個航空方隊共56個方隊(梯隊),8000余人,來自解放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部隊,受閱部隊方隊(梯隊)參加閱兵。這次閱兵是新中國歷次國慶閱兵中方隊(梯隊)最多的一次。此外,本次受閱的武器裝備全部由我國自主研制生產,近90%的裝備是首次展出。展出的武器裝備科技含量高,有的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集中展示了近年來解放軍武器裝備建設的成就。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照常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
歷經70年風雨,中國已成為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巨龍。今年的閱兵會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