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法學專業歷史悠久,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辦了法學教育,是全省最早開辦法學教育的高校之一,積累了豐富的法學教育教學經驗。現有法學、社會工作兩個本科專業,在校規模千余人。人才培養特點是“基礎扎實、口徑寬、理論充分、實踐強化”。法學專業學生主要就業方向為律師、仲裁員、法官、檢察官、企業法律事務專員等司法實務部門。社會工作專業學生主要面向青少年、社區社會工作等實踐領域。力爭把我院打造成江西律師的搖籃、社會工作者的基地。2012年成功申報法學與管理專業碩士點、法學教育與教學專業碩士點,為法學院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2. 學校表現:
法學院人才培養成果顯著,為社會輸送了大批高素質法律和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網校頭條,已培養本、專科畢業生5000余名。學生專業知識扎實、業務能力強、素質全面,畢業生綜合就業率達92%左右。每年學院都有大批學生考入華東政法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知名高校。同時,學院每年都有近30名學生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司法執業資格證書,通過率高達30%,位居全省第一。而且,學院畢業生大多進入工作崗位后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
3. 師資隊伍
法學院擁有一支學歷高、素質好、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法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7人江西有哪些大學,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講師30人,其中博士生4人,研究生學歷占比85%以上。教師主要來自武漢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蘇州大學等知名高校。法學院“雙師型”教學隊伍特色顯著,兼職律師、仲裁員、人民陪審員、社工等教師達30余人。教師教學能力強,有10余人次在學校基本教學技能大賽、多媒體大賽中獲獎。
4.科研實力
法學院教師科研實力雄厚,研究成果逐年增加,目前承擔科研項目3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0項,發表論文150余篇,其中核心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5部,獲省部級獎勵9項。
5.硬件設施
學院教學硬件軟件配套齊全,擁有各類法律圖書3.2萬余冊,中外社會法學期刊20余種,擁有CNKI、數據庫和現代化圖書管理系統。學院在紅角洲校區建有標準化模擬法庭、模擬律師事務所、社會工作實訓室,擁有南昌市西湖區法院、南昌市青山湖法院、中格律師事務所、紅陽光律師事務所、萬達陽光社會工作站等12個實踐教學基地。
六、學術交流
學院對外交流活躍。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教學、科研機構及國內一些知名學者保持著密切聯系。中國政法大學程曉霞教授、江西省律師協會秘書長唐鋒、教育部法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齊文元教授、著名反壟斷法學家王小野教授、刑法學專家曲學武教授、經濟學學家齊多俊教授、行政法學專家楊海昆教授等國內知名學者曾多次蒞臨法學院講學、指導。同時,學院教師還積極參加相關專業學術年會、學術研討會,開展學術交流與對話。
7. 學生管理
法學院形成了黨委領導下的學生管理與服務機制,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突出個性、全面發展的理念,做好學生管理與服務工作。建立了以黨委書記、院長為第一責任人、以學生工作處為平臺、以專兼職輔導員為骨干、全校行政人員和教師參與的學生管理與服務隊伍,形成了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活動等一整套完善的規章制度,為全體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八、黨團建設
法學院黨委下設教職工黨支部、學生黨支部,組織開展學校黨建工作。同時堅持以黨建帶團建,充分發揮基層團組織橋梁紐帶作用,注重加強班團支部、團委學生會的指導,引導學生成長成才。法學院團委學生會下設主席團、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學科部、紀檢部、宿舍管理部、藝術部、體育部、就業創業服務部、心理發展部、宿舍管理部等12個部門。在校內外各項黨團活動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連續榮獲2010年、2011年“省級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江西有哪些大學,為學校唯一稱號,榮獲江西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服務團隊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