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挪威的森林》和《情人》的感覺是一樣的,都是“茫然”兩個字,別人讀出來是“愛”,我讀出來是“時間”。
“我老了?!倍爬乖谛≌f的第一句話里就說了這句話。事實上,井上也說過很多次這句話。如果理解了這一點,就能理解小說中許多看似不必要的多余話語。
以下是我對《挪威的森林》主要人物的看法:
1. 直子下定決心要死。她一直沒有從青梅竹馬的戀人去世的痛苦中恢復過來,大概是因為對他懷念太深。她的精神狀態應該沒有什么問題,但她就是下不了決心去死,所以她的思想必然很混亂。
2.我還是不明白直子的青梅竹馬為什么要自殺,這是日本人變態的方式嗎?希望有識之士能指點一二。
3. 綠與所謂的男朋友的關系很隨意,只是主角心里想著別人,所以她要時不時地提起男朋友,以免顯得太寒磣。
4.直子其實是精神病院里一個真正的精神病人,雖然她看上去總是很委屈,很不被世人接受。所有的精神病人都是這樣的。
5. 主角是一個對一切都漠不關心的人。他當時對任何人都沒有強烈的感情。這只能解釋為什么他最后沒有和綠在一起,因為在書的最后,任何阻礙他們兩人的外部因素都被消除了。
書中反映的情感是如此的悲傷和失落,只是因為一切都過去了,錯過的無法挽回。回憶總是比現實更美好,所以遺憾更痛苦。正如我在開頭所說的,一切其實都取決于“時間”。
我覺得《情人》比《挪威的森林》要精致很多,但《挪威的森林》還是一流的作品,主人公的生活方式和我們的生活很不一樣,但這部作品能讓我們感動,這就是文學的魅力。
挪威的森林
一直聽人說起《挪威的森林》,可惜一直借不到,所以最近決定買一本。
之前買的是麗江版,20多元,對我來說還是貴了點。畢竟只是買一本小說,花這么多錢好像沒必要。2001年以后,這本書的版權被上海譯文出版社買下,價格便宜了點,譯者也做了一些修改,裝幀也很好。最后以八折的價格買到了《儺》的上海譯文版,15元一張。還沒看書,我就覺得值了!
我花了五六天的時間才看完這本書(我是學生,要上課,要自習等等)??傮w來說,我覺得還不錯。村上不僅寫得好,譯者林少華也翻譯得很好,他寫的序言更是錦上添花!寫得很美,很清新,很自我。譯者說村上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玩弄孤獨,玩弄無助!因為人和人生,本質上都是孤獨和無助的。所以我們需要和別人互動,才能相互理解。然而,努力尋求理解是徒勞的,相互理解是不可能的。所以,與其試圖通過和老師的互動來消除孤獨、化解無助,不如退而求其次,玩弄孤獨和無助。
小說是男主角渡邊的回憶,回憶他年輕時讀大學時發生的事。如今我們都上了大學,和男主角很像。但我羨慕渡邊的自信、瀟灑、隨性。他的生活里沒有父母的影子,身邊也沒有熟人,只有過世好友的愛人、住同一棟宿舍樓的哥們、一起選修課的女生。這樣簡單的生活,簡單的日子,卻讓我向往。每周空閑時間打工維持日常生活開銷;抽空出去轉轉、旅游;星期天和過世好友的愛人一起去街上散步,等等。
我很喜歡旅行,但兜里沒錢,想找份工作,但不可能。再說中國地大物博,可去的地方很多,但范圍太大,也沒有日本新干線那樣便捷的交通網絡。最根本的,是我沒有渡邊的心情。一個人旅行需要勇氣和決心,也需要不一樣的心境,我想我心里有數,所以只能徒然嘆息。
看完這本書,我有一個明顯的印象,日本人對性的觀念很開放,甚至有人認為村上春樹是個變態。我不這么認為。作為一個男人,一個青春期的男人,誰沒有這樣的想法和行為?除非你不是男人,否則你就有問題。
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其實是一部再普通不過的故事,譯本的封面上,寫滿了“一個孤獨的城市男孩徘徊在兩個女孩之間”、“一首傷感的青春情歌”等庸俗多余的文字,沒看過的人大概也能猜到。
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很凄涼。木月的死。直子妹妹的死。初美的死。如此密集的自殺,卻沒有讓人感覺到絲毫的不自然。死亡帶來對生命更深層次的探索,同時也為生命打開了斷口,促使幸存者們去探索。然而,那種從始至終對生命的不確定感,對很多人和事的無力感,以及深深的孤獨感,一直深深地存在于渡邊和我們的心中。
漸漸地,我開始理解書中的一些溫暖。很大一部分來自于那個叫綠島的女孩。這個直率純真的女孩,知道世間所有的規矩和艱辛,但她卻總是像孩子一樣任性。她留著俏皮的短發,走到穿著短裙的渡邊身邊時,會拉下她的裙擺。有時我想象她的聲音也應該是清脆甜美的。這樣的女孩,總是讓人喜歡。在書中的眾多人物中。只有綠島的人生是堅忍不拔、完整的。其他人,無論是冷漠的長澤,高尚純真的初美,掙扎破碎的直子,還是窮困潦倒、飄搖不定的鈴子,甚至是被當做笑話講出來的敢死隊,都只會讓我想起破布。他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就像文章開頭渡邊第一次回憶直子時提到的那口井。那口井在草叢中的某處,我們小心翼翼地行走,卻難免會有一個人不小心掉進去,從此以后,我們便只能在黑暗中孤獨地掙扎。然而綠有她自己的無情,也有裝瞎的天真。這個女孩真正體會到了生活瑣事的艱難。她從小就沒有得到多少愛,學校生活也不盡如人意,最后還要面對父母一個個的離世。然而即便如此,她內心卻有著難得的確定,以及對生活本身的絕望而渴望的感情。想法很簡單,她只想要一個愛她的男人,兩人會在下雨天躲在被子里聊著天。
很多的敘述都是平凡而低調的,沒有過多的執著于情緒,卻像一根細針,默默地刺進人心,這或許是村上最打動我的地方。
從文字一開始,他在飛機上,看到身邊陌生的人群,突然回憶起年輕時的愛人。那種感覺可能需要一定的年齡才能理解。當他說到自己漸漸記不住直子的臉時,字里行間沒有太多的筆墨,卻讓人的心跟著他走過了歲月。他的身體已經衰老,記憶早已在時間和未來生活的瑣碎時光里被磨損和拼接,昔日的友人也不在了。即便當初有過深愛,也白費了。
還有雨眠寮里,我和鈴子在倉庫里吃葡萄,聽她講過去的事情,有些細節是真的。而且有一段時間,我經??葱≌f的第八章,原因記不太清楚了,但我知道在這一章的開頭,渡邊的手被玻璃劃破了。
一些細微的細節看似毫無邏輯,但讀起來卻讓人感覺很自然,事情就應該如此發生。
挪威的森林
事實上,我仍然在做這種愚蠢的事情,它似乎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意思是,我花了兩天時間
讀完它,然后做一些愚蠢的事情,比如坐下來寫評論,而不是做任何其他事情。
從時間上來說,我接觸到這部小說比較晚,但是對它的感受一直很個人化,不會受到任何事物的影響。
每次讀一本好書,都是一次奇妙的精神之旅。它包括每一個身臨其境的場景,每一個內心的獨白,每一個美妙的
對話,詭異的情節,雖然我們能清晰的意識到思想與現實的差距,但我們愿意相信現實或許就是這樣,這就是小說。
這本書的魅力就在于此。有些情節可以真實存在,但最好還是留在心里。否則,正如書中所說:
我們確實誕生在如此奇妙的星球上。
我從閱讀這本書中得到的內心觸動是可以追溯的。這是心靈對身體的反應。不必誤解我的意思。我指的身體反應是
除了性反應,最主要的是另一種反應。正如書中所說,這是一種靈魂深處的鈍痛。它發生過很多次,可能不下六次。
雖然不是特別強烈,但是卻讓我心里感覺到了,這不是精神上的痛,而是身體上的痛,是心痛。
那是一種奇怪的疼痛,讓人舍不得離開,想要繼續感受,但是卻很短暫,這正是奇怪的疼痛。
痛苦的魅力。這樣的經歷很少見,在現實中更是難得。
渡邊、綠、直子、玲子、長澤、初美,甚至還有《自殺小隊》。小說中的每個角色都有著吸引人的魅力,也體現了
社會現實的影響。當時日本的社會風氣已經很動蕩、腐敗,人們的生活態度、性開放程度都有些頹廢。
這就是文明的陰暗面,只有通過文字描述才有吸引力,似乎所有不現實的假設都是值得向往的。也有人
莫名其妙地死去了,木月,直子的妹妹,直子,初美。每一次死亡都會給人帶來悲傷和思考。年輕的生命,年老的生命。想要活下去
離開的人沒有活下來,可以活下來的人選擇了死亡。生命本來就脆弱,只要有一絲念頭,就會隨風而逝。
自殺是自私的行為。每一次死亡都會給活著的人帶來內心的痛苦。有些人害怕死亡,所以他們繼續活著。
有人害怕活下去,所以就死了。
挪威的森林
第一次看完的第一感覺是,這是個愛情故事嗎?好像是挪威的森林讀后感,其實不是。成長的過程不只是愛情。愛情像一杯茶一樣濃烈,但時間久了就會變得平淡無味。生活就像釀造的酒,隨著歲月的增加和心情的變化,有各種各樣的味道。
不管作者村上春樹想要表達什么主題,我們先說說書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個人吧。第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人是直子,一個情緒不穩定、患有精神疾病的女人。
第一章的開頭就描述了直子對渡邊說的荒野中的一口井的事情。正如作者所說,究竟有沒有這樣的一口井,目前尚不得而知,或許只是直子想象中的一個象征。對于身患精神疾病的直子來說,最大的可能就是它代表著死亡的入口,她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踩上去,掉進去;又或者,那是一種死亡的念頭。在痛苦、迷茫、恐懼、未知、無法打破的消極心理狀態和負面情緒中,自殺的念頭一冒出來就能將她殺死。我猜直子消極人生態度的種子,來自于姐姐。當年幼的直子親眼看到與自己極其親近的姐姐死在自己面前時,內心的震驚該有多大。再加上姐姐死后,她又聽父母說起父親和哥哥自殺的事情(第六章)。我想,直子當時心里肯定留下了非常深的心理陰影。 當“幾乎從出生起就是青梅竹馬的伙伴”戀人木月毫無征兆地突然自殺后,直子的精神世界再也承受不住打擊,抑郁癥終于一發不可收拾地爆發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直子最終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第十章提到了直子自殺前的狀況,第十一章提到了直子的死亡)。
我無法理解為什么直子要選擇死亡,這么年輕的生命。除了感嘆,直子的死也讓我更加堅信:
心理環境對人的思維有很大的影響。
我想起了“與善為善,與惡為惡”和“孟子母三遷”的故事。一個人生活在什么樣的心理環境中,會決定他會形成什么樣的心態,對于成長階段的青少年來說更是如此。思維影響人,環境造就人。我們舉一個最貼近生活的例子,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深刻的體會。懦弱的父母養不出自信的孩子,傲慢的父母會把孩子養得更加野蠻粗魯。但這不是絕對的,其實好的影響和壞的影響是可以選擇的。記住,你是一個獨立的人,有獨立的思想,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有自由活動四肢的能力。即使面對艱難的抉擇,你也有選擇樂觀或消極態度的權利。有些人選擇在黑暗中擁抱光明,在寒冷中擁抱溫暖,而有些人則選擇讓自己的內心更黑暗,內心更冷漠。
直子生病期間,住在療養院:阿美里歐(第五章 直子的回信,第六章)。我不太喜歡療養院阿美里歐。不管那里的生活多么規律舒適挪威的森林讀后感,不管那里的人多么溫馨親近,長期生活在這種刻意營造的環境中,人很容易失去面對現實生活和自我不完美的勇氣和心態。書中多次提到住在阿美里歐的人。大家都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活在不完美的世界里。我覺得生病是正常的,黑暗與光明并存的世界是真實的,有瑕疵的人生才是完美的。烏托邦只是人類的一種理想,追求美是好的,但美是錯的。人生病、狀態不好是正常的。 有病就保持平常心去治病就行,不要把自己當成特殊人群(除非是傳染?。?。你主動把自己和別人隔離開來的那一刻,你就脫離了集體,脫離了現實社會??傊?/p>
一個人在一生中遇到任何事情都是正常的,不正常的則是他對待事物的態度。
人生就是遇到問題就解決,身體累了就睡覺,精神累了就笑,該哭就哭網校頭條,該鬧就鬧,鬧完就鬧,其實能如此豁達的人并不多,不然哪有修身養性是一輩子的事?
相關文章:
1. 《挪威的森林》5 篇點評
2. 5 篇關于《挪威的森林》的評論(500字)
3. 5 篇《挪威的森林》評論,每篇 400 字
4. 5 篇關于《挪威的森林》的評論,每篇 1000 字
5.《挪威的森林》5 篇點評(800 字)
6.《挪威的森林》六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