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過很多有關春天的詩描寫梨花的詩句古詩,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哀春思鄉之情。豪放的蘇軾內心其實有著難以言表的敏感思緒和難以言表的憂傷。尤其到了晚年,他被流放外地多年,事業、生活、故鄉、家庭都遭遇了波折。這種哀春詩有著更深的背景意義。
看看這首古詩:
梨花淡白,楊柳深綠;柳絮飛舞之時,滿城花香。
惆悵東籬下雪,人生如此清澈。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東籬梨花》,寫于公元1077年,當時蘇軾41歲。四十歲的蘇軾心中沒有了疑惑,此時的他已經經歷了人生那么多的歲月,對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所以這首詩的最后14個字“惆悵東籬雪,看清人生真諦”,借用梨花表達了他看透人生的樂觀,但背后卻也有著人生短暫的說不出的憂傷。
前兩句描寫景色,描寫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梨花淡白,柳樹深綠,柳絮飛舞,滿城花開?!笔㈤_的梨花雪白,在春天紅花綠柳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清晰;柳枝碧綠,代表著蓬勃的生命力。
春天的環境,少不了飛揚的柳絮,雪花般飛揚的柳絮背后,是“滿城花香”的絢爛。
前兩句描寫了春日的美景之后描寫梨花的詩句古詩,后兩句則體現了詩人對生命短暫和世俗煩惱的態度。人生的悲涼是沒有盡頭的網校哪個好,一是“惆悵”,詩人的心境就如同“東籬下雪”,也就是那雪白的梨花,在這柳絮飛舞的世俗生活中,不為泥濘所染。
最后一句是詩人看透人生的詩意表達,“一生能見幾多清明?”春天百花齊放柳綠,梨花盛開柳絮飛揚。而現在又正是清明時節。但人的一生如此短暫,尤其詩人已經四十歲了,能過幾多清明,能賞幾多春天梨花?
而且,這里的“一株雪”也代表著詩人內心的純潔,“幾日見晴”也有看透人生之意。詩人豁達的心態一目了然,但背后更深的,依然是時光流逝、青春逝去的傷感。這種傷感無法消除,隨著生命的延長而愈發濃烈。
宋代蘇軾的這首詩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其中“東籬落雪,人生何其清明”等詩句,美不勝收,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