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全國高考一卷的10個省市中,文理科方面,今年高考成績在600分以上的河北省有30527人,采用網絡錄取方式率6.28%,高考理科得分700分以上的有122人。 可惜在河北,如果你想去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700分都不夠。
湖北省是我國教育強省,600分通過率排名第二。 山東省600分以上人數排名第二,河南省排名第三,均在2萬人以上。
看完這份數據,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同樣的試卷,分數差距這么大。 這對于10個省市高考公平嗎?
全國8省市600分卷
高考制度主要由三個重要部分或基本要素組成:命題、評分和錄取。 每個部分的運作都能對整個高考制度的公平性產生重要影響。 其中,命題公平是高考公平的基礎。 高考制度作為形式公平與實質公平、考試公平與地區公平辯證統一的重要載體,首先必須保證考試的形式公平,而命題公平是考試公平的基本本質。
目前,高考命題組織方式主要分為全國統一命題和省級獨立命題。 它是統一模式和分散模式經過多次交替演變后融合的結果。 雖然命題方式的統一與分散對高考公平性的影響并不像命題內容和招生計劃那樣重大,但各界對于是否堅持省級獨立命題或恢復全國統一命題實際上反映了人們對當前高考的擔憂。 對存在的公平問題的擔憂。
確實,命題公平是高考公平的重要基礎。
10個省市一線文理科排行榜
高考命題的公平性主要體現在命題的組織上,而不是命題的具體內容。
從社會學角度看,高考試卷是考察各級考生的重要依據,是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載體。
高考命題的內容——尤其是命題本身所使用的語言形式和價值觀念,都帶有一定的社會階層烙印。 毫無疑問,社會中上層的孩子在學校教育和高考競爭中具有天然的優勢,而社會下層的學生只有接受并掌握主流價值觀,才有機會和可能。向中上階層邁進。 因此,兩者在高考題方面的競爭實際上并不能達到絕對平等。
白巖松對高考公平的理解
殘酷的事實是,我國地區之間、城鄉之間、階級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我們完全依靠高考題來平衡這些差異顯然是不可行的。 還要配合社會公平和高考制度的整體完善。 推進其他改革。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為了從實踐層面保證高考出題的公平性,我們應該從目前各方的分歧中尋求盡可能多的共同點,從而保證高考出題的目的。考試和試??卷的質量。 盡量減少材料、詞匯等選擇的偏差對各組考生答題結果的干擾以及對考生智力水平或綜合能力的誤判。
為什么要強調高考出題的重要性和公平性? 因為命題公平有利于各級人才的選拔。
相關負責人就高考公平問題接受媒體采訪
高考除了為高校選拔人才的功能外,還承擔著再生產社會階層的任務。 過去的社會階層需要經過它的篩選,才能合理地融入到再生產的社會結構中。 階級國際流動的代際傳承和代際傳承也由此產生。 如果說招生公平一般是指各班級錄取名額分配均衡,那么命題公平則意味著命題要有利于甄別社會各階層人才,即高考試卷要充分發掘各階層人才。越多越好。 尤其是社會底層的優秀人士。
過去,保障高考公平的措施大多是基于高考錄取機制。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增加重點院校對中西部地區學生、農村家庭學生和貧困學生的招生名額。 然而全國甲卷是哪些省,這一措施必須建立在主張公平的基礎上。 高考制度既能達到高校選拔人才的目的,又不失其促進階層流動的功能。 提高重點大學錄取比例或許可以為貧困子弟提供更大的向上流動空間,但公平主張是保證他們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礎水平。
高考考場布局保障
考試的公平目的一般是為了讓各個層次的人能夠真正在一個平臺上競爭。 在這種情況下全國甲卷是哪些省,高考不僅要在形式和程序上公平,而且在內容上也要盡量公平。
可以說,高考試卷的省級命題最終將走全國統一命題的道路。
警告| 劉冷斯的所有文章首發于百家號。 如有錯誤或遺漏或最新信息,作者會在第一媒體評論區及時更正和補充。 還請廣大網友批評指正。 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