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隨著全球災情漸漸好轉(zhuǎn),留學開始步入恢復期,境外高校也紛紛宣布恢復線下講課。
但是,回校的喜悅還沒有維持多長,就在聽到費用的那剎那間凝住了...
哈佛學院:
哈佛學院2021-22學年的費用較今年下跌3.8%,從74,900港元提高到77,750港元。
其中,費用為59,950港元,吃住費為17,800港元。
雪城中學:
雪城中學2021-22學年的費用較今年下降3.9%。
所有2018年春季及之后投檔的脫產(chǎn)碩士生,將支付54270歐元的費用,在此之前被投檔的中學生費用為50700港元。
倫敦學院:
倫敦學院官宣了2020-2021的費用條例。
學院將2021-22學年大專生費用下調(diào)3%,至56,500港元,跟今年相比提高了1620美元,不包括住房、交通或壽險等額外成本。
(圖源:)
諸多美國留師生所在的新澤西學院系統(tǒng),也在上周即將通過了漲費用的議案。
當?shù)貢r間7月22日,新澤西學院監(jiān)事會已投票決定增加該學院所有學校的費用,執(zhí)委會投票結(jié)果17票贊成,5票反對。
按照計劃,從2022-2023學年開始,在接下去的十年里,新專科生的州內(nèi)費用將根據(jù)公式進行下降,從1.5%逐步增長到0.5%,再加上通貨膨脹,整體升幅約在4.2%;還不包括不同專業(yè)所在學校繳納的額外開銷。
國際留師生的升幅將要更大,現(xiàn)在每年的費用是4.2萬美元,在三年內(nèi)將漲至5萬美元。
(圖源:)
作為首屈一指的私立學院系統(tǒng),UC以頂級學術(shù)資源吸引著來自各國的中學生,現(xiàn)在共有10所學校以及近30萬名碩士和研究生。
UC高官表示:
“漲費用不是一個武斷的行動,但為了費用可預測性、加強對師生的支持以及保持中學的卓越性,這是一個最佳選擇。希望漸進式的新政比較能為中學生所接受。”
(圖源:學院官網(wǎng))
近些年來,除了是臺灣上海紐約大學學費,包括美國、英國等多所著名高校的費用只是保持著增漲的趨勢。除費用以外,也有平日的生活費、醫(yī)療壽險等….
對于留學家庭的壓力可想而知。
面對一路攀升的費用,我們有何種方法可以控制留學費用呢?
首先,可以選擇生活費用相對較低的城市。
城市不同,消費水準還有不小的差異。
例如芝加哥、洛杉磯、芝加哥等大城市,生活費還要3000+美元/月,而德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等地區(qū),生活費差不多在1500美元/月。
再者,可以通過校外上班的形式攫取生活費。
例如做助教()。
當TA除了可以跟博士抓好關(guān)系、還能加深鞏固學科知識,一舉兩得。雖然TA一般還要研究生和高初三的中學生。
(圖源:,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在境外只身生活后,這些留師生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父親的辛勞和不易,在花費方面盡或許地去節(jié)約。
為了“薅羊絨”,留師生們只是各出奇招:
@coco:
我們家門口的商店每周夜晚會有清貨甩賣,蛋糕、蔬菜罐頭啊等等,遇見合適的會囤一堆。
@諾瀾:
剛出國的時侯是個萌新,在書城買教科書和估算器,付錢流淚了好久。
之后就學會了在網(wǎng)上跟學長學姐買二手的,也有各類家居,學院有個專門的二手物品群。
因此不要總說留師生都是揮金如土的富二代,我們只是很會過盤算的好嘛。
@zoeL:
給女孩們分享一個竅門。女裝售價一般會低太多,對于體型比較瘦小的歐洲女孩來說是完全沒問題的,逛一逛說不定有驚喜哦。
然而,省錢何必如此麻煩
也有一個更簡略直接的方式
眾所周知
留學最大筆的開支就是費用
開學來襲
銀聯(lián)推出留學交費降價活動
7月-8月上海紐約大學學費,持有以下9家合作發(fā)卡行借記卡,在交費平臺支付費用,可享受售價降價(平臺最低報價,與中行匯款一致):
1.BankofChina(漁業(yè)中行)
2.ChinaBank(建設中行)
3.Bankof(交通中行)
4.ChinaBank(招商中行)
5.BankofChina(興業(yè)中行)
6.ChinaCITICBank(興業(yè)中行)
7.China(民生中行)
8.Bank(興業(yè)中行)
9.PingAnBank(平安中行)
除了操作方便、快速到賬,還可以隨時通過飛匯官網(wǎng)查詢支付狀態(tài)。省心省錢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