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提供才能支撐平等社會、充滿魅力的經濟和世界上所有學習者無限夢想的教育機制。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改變方向理想國際教育,擴建教育
2023年是聯合國通過為了人類、地球和繁榮的《2030年日程》以來的中點,該議題有17個互相關聯的目標,將在9月舉辦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大會上以"投資于人"為主題接受初審。
在2022年9月聯合國教育改革論壇形成的全球勢頭的基礎上,去年的國際日號召緊扣教育保持強有力的政治動員,并為將承諾和全球呼吁轉換為行動指明方向。在全球經濟下降、不平等現象減緩和氣候危機的背景下,應當優先考慮教育,以加速實現所有可持續發展目標。
教科文組織將去年的國際教育日寫給津巴布韋男童和婦女。
閱讀教科文組織2023年紀念活動的概念說明并下載活動方案。
背景信息
教育是一項人權、一項公共產品及一項公共責任。
聯合國峰會宣布1月24日為國際教育日理想國際教育,以紀念教育對促進和平與發展的作用。
教育是一項人權
《世界人權宣言》第26條規定了受教育的權力,要求推行免費初等義務教育。1989年通過的《兒童權力公約》進一步規定各國應使所有人均有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教育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國際社會在2015年9月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題》中確認,教育對于成功實現17個目標至關重要,尤其是可持續發展目標4:到2030年“確保寬容和公正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生享有學習機會”。
實現普及教育面臨的挑戰
教育為嬰兒提供了克服貧苦的階梯和奔向光明未來的路面。但全世界仍有約2.44億失學嬰兒和中學生;6.17億嬰兒和中學生不會閱讀和做基本的英語題;撒哈拉以南美洲地區只有不到40%的女兒完成高中學業,大概400萬嬰兒和青年難民失學。它們的受教育權正在遭到恐嚇,這是不可接受的。
沒有寬容和公正的優質教育與全民終生享有學習機會,各國就難以在實現性別平等、打破讓數以百萬計的嬰兒、青年和成人深陷貧苦的惡性循環方面取得成功。